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亲密关系 重新发现自我
字数: 190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四川文艺出版社
作者: (加)克里斯多福·孟
出版日期: 2020-10-01
商品条码: 9787541158117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272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
¥49.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百万册畅销书《亲密关系:通往灵魂的桥梁》作者 国际知名生命教练克里斯多福•孟心灵成长经典力作 分享30年课堂精华,掌握自我成长的真谛 学会与负面情绪好好相处 情绪成熟最重要 《找回你的生命礼物》中未走完的路将在这本书里继续,感受生命的顿悟时刻! 畅销书作家张德芬推荐 樊登读书发起人樊登盛赞作者 当一个人来到生命的岔路时, 他到达的不是一个做决定的点, 而是一个臣服或接纳的点。 每个时刻,在真相中,都是完美的。 阻碍我们看到这个点的, 就是我们把自己的不完整投射到了这个时刻。——克里斯多福•孟 太多人依赖老师、书籍,想获得心灵成长方面的成就,或是解决与自己切身相关的一些问题。克老师的整本书想表达的就是:修炼是要自己去承担一切的,老师只能指路,这条路还是要我们自己走,而且走的还是少有人走的路。 ——张德芬
内容简介
当一个人来到生命的岔路时,他到达的不是一个做决定的点,而是一个臣服或接纳的点。 每个时刻,在真相中,都是完美的。阻碍我们看到这个点的,就是我们把自己的不完整投射到了这个时刻。作者运用丰富的经验,帮助个体用直觉来引导行为,发现他们自己要找的答案,并体验到活在顺流之中的轻盈,进而达到更好的生活水平。
作者简介
克里斯多福·孟,是一位在个人及团体教练的领域上有近三十年经验的国际演说家、生命教练和咨商师。他的教学遍及中国、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加拿大。近三十年来他研究的领域着重于人际关系与亲密关系的动力。 他思维创新,教学内容综合了优选的心理与灵性成长的根本原则与体验,他的工作启发了各行各业以及不同年龄和背景的人。他运用广泛的经验,帮助个体依直觉来引导行动,发现他们自己要找的答案,并体验到活在顺流之中的轻盈,进而达到更好的生活水平。他所创造出的独特的体验性方法,使理论与生活无缝结合。 无以数计的体验过他的工作坊和教练课程的人,都对他的慈悲和幽默倍感欣赏,他的工作更受到了那些被他的真实和知觉性所感动而生命做了转换的人的深深的赞赏和感激。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毛毛虫结茧
第二章 在两个世界之间游走
第三章 你醒过来,意识到你是你
第四章 每当出现问题的时候,这就是信号
第五章 痛苦,但不是受苦
第六章 做梦的人并不在梦里,但是创造了整个梦境
第七章 生命中的每件事都是抛硬币的结果
第八章 接受无法接受的东西,才是真实的你
第九章 追寻是另一种强化身份认同的方式
第十章 当毛毛虫变成蝴蝶
第十一章 安慰剂效应
第十二章 受害者牢笼
第十三章 不确定性的自由
第十四章 我们对过去的记忆,都是此时此刻创造出来的
第十五章 圈套:如何承认自己对重要性和归属感的需求
第十六章 每个时刻都是完美的全息图切片
第十七章 每个人生命中都有某种特定的心流
第十八章 一切都是记忆,连你的死也是
摘要
第一章 毛毛虫结茧 正是在茧里,毛毛虫的结构瓦解了。 2007—2008年 数一:我再也无法忍受无知 “数一”发生在厨房里。当时是2007年3月,帕特里克?肯尼迪(昵称帕特)五十二岁。此前二十多年里,他做过咨询师、生命教练和个人成长工作坊导师。他回应了自己的心灵感召,帮助人们找到人生的意义和使命——在他看来,那似乎是很久以前的事了,甚至可以说是上一世的事了。那时,他相信,一个人越多地“体验”自己的本来面目,生活就会越平静、越充实、越富足。于是,他身兼数职,承担了身为婚姻咨询师、职业咨询师、心理学和哲学老师的种种职责。他相信(或者只是希望)自己做的事乃是命运的礼物。早在1998年,他就在祖国加拿大承担了不同职责。经过一系列巧合与偶遇,他又受邀前往亚洲、北美和欧洲分享自己的礼物。他做的事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认可和赞赏。不少人都说,他帮很多人提升了生活品质。 多年以来,他有过许多深邃、美妙,甚至是超凡脱俗的体验,但严重的质疑已经折磨了他好一阵子,他不知道自己做的事是不是真的管用。他和玛丽亚在厨房里的争论进一步加深了他的焦虑和质疑。玛丽亚曾帮助他看清,他迷失在了“老师”这个角色的光环中,开始相信自己是一个拯救者的角色!他心想:“我都不知道自己是谁,又怎么能帮别人体验自己的本来面目?” 他不够聪明,思维能力不强,甚至没受过特别良好的教育。他为人腼腆,极其注重个人隐私,而且一直没能培养出做这行的人似乎都有的外向型自信。他主持的每个工作坊开始前,他都会深深陷入自我怀疑。来访者和学员越是认可、赞赏、感激他,他的感觉就越糟糕,觉得自己配不上这些赞誉。他将别人的认可视为压力,敦促自己维持或提升“表现”。作为一个有强迫性人格的讨好者,帕特里克总担心自己会辜负别人。就连一个来访者表示失望,他都会备受折磨。 可以这么说,当“数三”在他家厨房里拉开帷幕时,他正在经历重大的个人危机。用最直白的话来说,就是:“我再也受不了啦。我内心缺了某样东西,而我都不知道缺的是什么。但如果不能拥有它的话,我宁可去死。”那一刻,长期遮蔽他内心之眼的高墙似乎开始崩塌,他看见了超越自身信念的另一个世界,或是另一个宇宙。 突然之间,那堵高墙重新竖起,害得他幽闭恐惧症差点儿发作。他再也无法忍受被自己的信念束缚了,因为他意识到,信念不过是在表达无知。但不管他怎么努力,就是无法再让高墙消失。深深的抑郁情绪笼罩了他。 长久以来被压抑的记忆回归后,他的抑郁加剧了。记忆像一吨砖头似的击中了他。五岁的时候,他跟四岁的妹妹璐曼是最要好的朋友。他们白天是密不可分的玩伴,晚上则是同睡一屋的室友,两个人好得就跟一个人似的。帕特里克觉得,他们就像在自己的小气泡里做游戏,不受周围成年人和其他兄弟姐妹的影响。 后来,突然有一天,小气泡破了。他们在厨房里玩,璐曼说她饿了。帕特里克从厨房的桌子旁边拽来一把椅子,爬了上去,这样他就能够到橱柜了。直到今天他都记不起来,当他从高处架子上找到一袋花生并扔给璐曼的时候妈妈在哪里。当他爬下来把椅子推回原处后,璐曼已经奄奄一息了,她的小脸憋得发青,呼吸困难,眼神充满震惊。他记得的下一件事就是坐在家门外的人行道旁边,天上飘过的乌云遮住了太阳,笼罩在他身上的阴霾似乎再也没有消失。没有了璐曼,没有了他们分享的小气泡,他感觉自己如此渺小,世界变得如此庞大、如此危险。 为了保护他,他的家人一直绝口不提这起意外。等他长到六岁的时候,似乎他的人生中从来没有过一个妹妹。他设法让自己忘却了内心深处的创伤和巨大的痛苦,就连加思的课程也没能让这段记忆浮现出来。但现在记忆重现了,他知道自己再也无法将它压抑下去了。 失去妹妹的回忆扩大了他内心的空虚,加剧了他精神困境的折磨,带来了深深的抑郁,让他很想自我了断。幸运的是,他对妻子和两个孩子(特别是孩子)的责任感缓解了自我了断的想法。妹妹璐曼的离世没有使他陷入愧疚和抑郁,并因此动弹不得,而是促使他继续前进,竭尽全力让孩子们过上幸福、安全的生活。 虽然他对家人负有责任,但这并没有给他额外的力量去面对自己的精神困境,反而让他更加深陷其中,备感绝望。他不由得猜测,根本用不着他来自我了断,不知道自己是谁的靠前痛苦在他内心不断累积,总有一天会让他憋得爆炸的! 他振作起来,表现得像个高效的导师和咨询师,将自己的痛苦转化为对来访者和学员的真挚关怀。不过,他真的很想就此从人间消失。就这样,“数一”的过程贯穿了接下来的十五个月。 数二: 我厌倦了总是害怕 “数二”发生在2008年6月。那是一段简单而又惊人的经历。当时,他站在纽约的时代广场上,正把几枚硬币放进一个无家可归的女人手中。突然之间,他的胸口涌出了一股狂风,带来了一段简短的宣言:“我厌烦了总是害怕,我厌倦了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人生的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