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走入荒野

走入荒野

  • 字数: 249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作者: (美)约翰·麦克菲
  • 出版日期: 2021-03-01
  • 商品条码: 9787020146376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440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7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 普林斯顿大学非虚构写作课名师、普利策奖得主、美国新闻业终身成就奖“乔治•波尔克”奖得主约翰•麦克菲经典之作 ★ 靠近北极,面积是广东省十倍的阿拉斯加,你了解多少?广袤的阿拉斯加,至今仍有人类不曾踏足的土地 ★ “中国三部曲”作者何伟倾情推荐——“我的师傅约翰•麦克菲”
内容简介
约翰·麦克菲以生动的笔触,为读者呈现出一个真实的阿拉斯加,一个不为人知的阿拉斯加。跳跃的场景转换、出人意料的事件叙述顺序,各个部分却又有机地统一成整体。我们可以读到垂钓的乐趣、淘金的艰辛、灰熊的习性和传说、一个阿塔巴斯卡印第安人首领的愿景,以及每一个受梦想驱使、来阿拉斯加定居的普通人突破自我的故事。
作者简介
约翰•麦克菲 John McPhee 美国作家,普林斯顿大学新闻学教授,美国有名非虚构作家。从1963年起,他一直为《纽约客》撰稿,他大部分书的素材都脱胎于为这份杂志撰写的报道。麦克菲曾四度入围普利策奖很好非虚构作品提名,并于1999年获奖。他被认可为“创造性非虚构写作”的开拓性人物,2008年获“乔治•波尔克奖”职业成就奖,以表彰其“半个世纪以来对于美国新闻界难以磨灭的影响和印记”。
目录
第一卷 北方的树线 被包围的河
第二卷 在阿拉斯加市区 他们在寻找的
第三卷 在丛林里 走入荒野
摘要
     我把我的印花大手帕沿对角线卷起来,这样能很好地兜住水分。我把它绕在头上系紧,并不时地用它蘸蘸河水。水温为八度,用手帕贴着太阳穴,能降温醒脑。几天来烈日引起的头痛被消除了。北极地带的太阳往往强烈而有穿透力,此时似乎不那么耀眼袭人,连沿着T恤衫淌下的细流都让我觉得挺舒坦。此时此刻,这条河——我见过的最清冽、最纯净的水从石头上流过,把阳光劈得星花四溅,直袭我的眼帘。头痛让我想起有时因高海拔引起的那种难受,但实际上,尽管我们翻山越岭,也只不过身处海平面几百米之上。此刻,我们正乘着一艘皮艇和两艘划艇漂流。谢天谢地,我没轮到乘皮艇!我从驯鹿角的分叉(被绑在皮艇中的旅行袋上)上拿起钓竿,把渔线飞抛向溪流边的一道基岩。只见一条河鳟浮上来,它犹豫了一下之后,咬住鱼饵,追逐了一会儿。我拿掉鱼饵,放了这条河鳟,谨记不用衬衫擦手。穿了几天后,我的衬衫已几近肮脏,但是,置身于大灰熊当中,我宁愿发出人的气味,也不愿发出鱼腥味。 尔后我们接着划,沿着白色的矮坡隔出的长长的潭,查看在低矮的山丘间、在杨木林中、在白云杉和黑云杉中和河中可能出现的任何东西。河床清晰得仿佛水不存在。到处是成群的、椭圆形的鲑鱼。它们移动砾石做窝,做产卵的坑,直径有一英尺那么宽。它们对船只视而不见,但时而,它们会莫名其妙地急转身,如箭一般射向下游,仿佛感到惊慌,丧失了和它们所爱和濒死的伴侣相处的决心。有一些已经死了的,它们躺在那儿变白、变形,落在水底,躯体在水流中分解。用不了多久,除了颌骨就没多少东西留下了。与此同时,活着的鲑鱼突然横转,穿行于水面,精神抖擞地做出海豚式的、长长的凌空飞跃,然后啪地击水而落,在河中恢复队形,头朝北顺流而下。从划艇的一侧看去,就好像凝望满是齐柏林飞艇的天空。 一片乌黑的云,边缘银光闪闪,它正在穿过太阳。我穿上了羊毛衬衫。在阿拉斯加这个水到处流淌、看不出给溪流起名有什么好处的地方,有十九条叫“鲑鱼”的水流——十三条鲑鱼溪,六条鲑鱼河,其中,我们所在的布鲁克斯山脉的这条鲑鱼河是最靠北的,它的流域都在北极圈以内。鲑鱼河起自无树的冻土带苔原,向南进入北方针叶林(泰加林)的边缘,也就是北部大森林的最北端。森林线在此呈手指状,伸进被防护的山谷。动植物生活在边缘,以一种不宜改变的循环生存着。现在是下午五点钟。云飘移过去,太阳又露出来了。我脱掉了羊毛衬衣。太阳已经升起十四个小时了,还有几小时才会落山,它看起来像是沿一个稍微倾斜的平面慢慢地往下滚。一条名叫凯特里克河的支流从西北流过来。它与鲑鱼河一起造就了一个隆起的、平整的沙砾铺就的“两河流域”——一个出色的宿营地,而且,一眼就看得出,这是一个远远超出晚餐所需的捕鱼之地。 我们一行五人,四个是州、联邦联合调研队的,研究的对象就是这条河。我们并排搭起两个高山帐篷,捡了一些柴火锯好:香脂白杨(多被称为杨木);柳枝和栏木枝;有一整棵小云杉,从梢到根,春季在河上游被破裂的冰劈开,现在已经干了。有五花八门的足迹,来的、去的,东南西北各个方向都有。哪里有沙子,哪里就有足印,还有砾石上的足印,只要砾石小到能在上面留下印记。还有狼的足印、驼鹿那尖的蹄印、不毛之地的灰熊脚印,一些驼鹿的脚印被狼爪打断,灰熊的大脚趾在最外边。 凯特里克河窄窄的、清清的,像鲑鱼河一样,翻着白浪冲入更大的河。在汇合处是一个深度能以米计的潭,有三四米深。因这样的深度,水呈苹果绿色,且依然透明。鲑鱼和河鳟那深色轮廓清晰可辨,它们或游进游出,或绕潭游弋。许多河鳟停歇在潭底。有一对亲密的鲑鱼,雄性环绕着雌性,划出一个又一个引人注目的圈。我们弓身凑过去看,差点掉下去。河边缘的砾石松散,那里最近被挖过,靠近河水有一个新的坑。那个坑显然是在一阵匆忙中挖成的。我想象是一只熊在看鱼,然后被激起想抓一条的念头,无奈水太深。兴奋,猛扑,熊掉进潭中,在松软的砾石处拼命扑腾,就是它在竭力脱身的过程中弄出这么个坑来。谁知道呢?无论是哪种情况,这个坑是故事的符号。 P3-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