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活在大宋(精装)
字数: 280000
装帧: 精装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作者: 刘曙刚
出版日期: 2019-01-01
商品条码: 9787220110498
版次: 2
开本: 32开
页数: 248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
¥49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1.适合青少年阅读的历史类普及读物,集趣味性、历史性于一体,语言通俗有趣,也呈现出了很多历史细节,既保证了阅读性同时也保证了历史真实。 2.体验式的历史读本,让读者仿佛置身大汉时期,从普通子民的衣食住行到王官贵族的文娱生活等,都进行了一一呈现,有很强的代入感。 3.小专题生动有趣,和正文相得益彰。
内容简介
《活在大宋(精装)》是中国历史普及读物,以带读者到中国历史上的宋朝“旅行”的新颖视角,让读者从衣食住行、科技文化、社会娱乐等诸多方面了解宋朝在中国历史上留下的深刻烙印。本书以轻松、幽默的笔触展现了宋朝的社会文化史,拉近了读者和历史的距离,让读者在这部“历史纪录片”中寻找中华民族的骄傲。
作者简介
作者:刘曙刚,青年作家,十余年间先后为《今古传奇》《文史知识》杂志供稿近百篇,担任天涯论坛“煮酒论史”频道副版主,先后出版了《唐朝怎么了》《世说新语背后的故事》等历史类图书,均取得不错的市场反响。
目录
第一章 衣籍住行很规范,城市治安不混乱 穿戴这种事,要从头讲起 汴梁衣着时尚指南/2 迁徙很自由,城乡分户口 户籍制度很开放/10 一场解放膝盖拯救屁股的革命 桌椅坐具进化史/16 管你是人是牲口,通行证给我拿来 出行的规矩必须懂/23 北宋骑马南宋坐轿,南北两宋都乘船 交通工具有变化/30 宫殿府宅讲身份,平头百姓只有家 大宋豪宅修建手册/35 第二章 重文轻武是祖训,福利待遇太诱人 杯酒释兵权,大将退二线 防范功臣很温柔/42 别念官名,听得人头痛 虚衔怎么就那么多/49 公务员招考哪家强,大宋科举最繁忙 进士,读书人眼里只有你/56 门第决定官身,庸才也能入仕 有种特权叫荫补/64 发明节日也要放假 汴梁假日很悠长/70 朝廷政策好,官员待遇高 如此高薪,谢主隆恩/76 禁军教头在此,禁军在哪儿 武将地位有点低/82 第三章 商品经济是个宝,物质享受少不了 商业很繁荣,商人地位高 行业歧视没必要/90 出门消费有纸币 交子、钱引和会子/96 济南刘家功夫针铺,认准门前白兔儿 品牌意识很超前/103 五星酒店七十二,连锁品牌不胜数 正店、脚店都是爱/109 有钱不愁没地花,奢侈消费有传统 富裕阶层的消费观/115 外卖也入户,居家好享受 平民消费也超前/121 造船工艺高超,商港闻名世界 海外贸易带动的GDP/127 第四章 宫廷不是禁区,皇族也有秘闻 踢踢球,写写字,作作画 官家爱游艺,更爱文艺/134 一年“嗨”不停,月月有节庆 宫廷庆典欢乐多/140 太后也垂帘,亲政就放权 后妃干政不容易/147 皇帝预科班好难,如履薄冰很危险 太子教育不简单/153 命苦,除了皇亲啥也不是 大宋的公主和驸马们/159 御宴烹制专人管,饭菜进奉要求严 御厨总是高风险/165 第五章 有歧视也有尊重,女性地位并不低 文艺女青年是这样炼成的 天天向上的大宋知识女性/172 宅女也疯狂,出游消费忙 游玩购物是本能/179 端午斗百草,七夕乞个巧 闺中也有游戏控/187 离婚不算难,财产有份占 婚姻家庭有保障/192 抛头露面不算啥,裸体相扑很时髦 大宋的职业女性们/198 第六章 舌尖上的大宋,饕餮们的汴梁 别看品茶是艺术,宋人从来不含糊 大宋喝茶这件事/206 御酒与村酿,都入众生肠 杯中日月知多少/213 饭局酒桌讲究多,规矩也烦琐 宴饮必须讲礼貌/221 炊饼没馅馒头有,面食天下佛家粥 宋人的主食餐桌/228 一品四海珍,食精脍更细 美食超赞,吃货很忙/235 维C 维D 不能少,素食同样很美妙 菜蔬与果品的狂欢/242
摘要
穿戴这种事, 要从头讲起 汴梁衣着时尚指南 上下五千年, 大宋朝从建国到灭亡前后历时三百多年,但在这条不短的历史阶段里,宋代百姓整体上还算过着一种幸福的生活。这是一个物质丰富的时代,也是文化大发展的时代。大宋朝正是汉服大发展的一个时期。 不过下面这篇文章给大家详细介绍宋人的汉服发展历程,只能将宋人服饰中最重要、最有特色的几种拿来讲述一下,让大家认识一下宋人的服饰审美观,知道他们都穿戴成何种样子。当然啦,穿戴这种事,还要“从头说起”。 是谁让乌纱帽展开了翅膀 “ 上朝啦! ” “ 上朝啦! ” 这是平常的一天,不是年节,不是法定假日,不是皇帝的千秋寿诞,也没有重大活动。一大清早,睡眼惺忪的官员们正聚在文明殿(后改名文德殿)前等着觐见皇帝。这时候,他们一排排、一队队涌入文明殿,班分文武、位列尊卑站到了大殿内皇帝的御座阶前。 “嗡嗡,嗡嗡嗡……”殿中传来一阵阵窃窃私语声,其实这只是官员们正在例行每天早上的“公事”——传播八卦、交流心得。大宋皇帝这时候走了出来,升上御座。下面的声音低了下来,暂时安静了。但是没隔多久,嘁嘁喳喳的声音又响起来,让皇帝直皱眉头,恨不得伸手去捂住额头。现在他的手中要是有一根金箍棒,恐怕就要一棒子打过去了。不过不行,他手中没有棒子,也不能把文武百官全都打死。“ 得想个办法才行!”皇帝望着台阶下大臣们个个摇头晃脑,头上乌纱帽旁边的两根硬翅微微摆动,心中有了主意…… 几天后, 大宋官员全体更换官帽——也就是他们平日上朝戴的乌纱帽。新官帽发下来,大家一阵惊奇:帽子还是黑纱做的,内衬了骨架,黑纱涂了漆,显得很硬挺。但帽子两边的硬翅却变成了向外平伸展开,而且足足有两尺长,活像两只翅膀! “这是近期新流行款式?” “难道又要有什么新政策了?” 大家纷纷猜测着。 又上朝了。皇帝高坐在御座上,心里乐开了花:他看到大臣们小心翼翼地保持着距离,生怕帽子探出的硬翅相互碰撞。那位大概有点憋不住了,转头想对旁边的人爆料点近期新八卦,谁知硬翅立刻颤动起来,在人群中显得异常扎眼,吓得他赶忙规规矩矩站好。 “陛下圣明!”大臣们当然已经明白了新官帽的作用,忙大拍马屁。坐在御座上的皇帝心中也是一阵得意。这乌纱帽其实从东晋时就有,开始时两边只有垂下的纱布软脚,后来才变成金属丝框的硬翅。再后来隋文帝杨坚给它做了一次形象代言,率先垂范戴上了乌纱帽,让它一下子身份倍增,成了官场流行的款式。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继位,更是大力提倡,要求“自今以后,天子服乌纱帽,百官士庶皆同服之”。现在新皇帝正式把它定为官帽,并因为做了一点小小的改良,从此杜绝了百官上朝时交头接耳的现象。这也算是一点新贡献吧! 那么这位给乌纱帽插上翅膀的皇帝是谁?他就是大宋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当然,前面的情节只是虚拟一下,让您容易理解当时的情景。不过您现在是不是能想象出大宋官员们头戴平翅乌纱帽的样子了?至于宋朝男子的其他首服(头上戴的服饰),还有帝王官员专用礼帽冕和冠,以及普通的曲脚、交脚幞头(又称折上巾)和幅巾,就不多说了。 中单穿在外,那就叫褙子 现在,您可以继续发挥您的想象——早朝结束,出了皇宫,穿大街走小巷,放眼望去,街市的繁华已经让您的眼睛不够用了,男男女女的穿着打扮更是让您目不暇接。看着看着,您可能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这些走在街上的男男女女只要有点身份,大都穿着一种类似的衣服——宽袍、大袖、对襟、长裾(衣襟),不过衣服的两边从腋下开始就没有缝合,而是敞开着,像后来旗袍的分 岔。只是这分岔两边都有,而且高得吓人。 其实,这衣服叫褙子,不仅官员和平民百姓穿,皇帝也穿——刚退朝,皇帝回后宫换了便服,也会在外面套一件褙子。而且不仅男人穿,女人也穿,还穿得更有特色。说起这种褙子, 宋朝时候最流行, 后来明朝时也穿。但褙子的名称,是很早就有了的。根据《古今图书集成·礼仪典·衣服部》的记载,秦二世曾经下令让官员们在上朝穿的官服外套上褙子,那是一种袖子较短而宽大,长度和衫子差不多的衣服。后来在隋朝和唐朝的宫中也有褙子流行,那褙子的袖子只有半臂长,有点像今天的半袖衬衫。到了宋朝,褙子的袖子加长,女性穿的比里面的袍服衫袄袖子还要长,而且衣裾也越来越长,盖到了脚上。关于褙子这个名称的来历, 宋代人还有一种说法:其实褙子就是婢子。因为这东西最早是给身份低下的下人穿的。婢子身份低下,常常站在主人的身后,所以这东西就有了个名字,叫背子,也作褙子。其实,褙子在宋朝时是中单(套在内衣外面,衫袍里面的衣服叫作中单, 相当于衬衣) 演变而来, 穿在外面, 就成了褙子。 整个宋朝褙子都是上下风靡、男女通用的时装,不少文献对它有所记载,《宋史·舆服志》甚至把它规定为“女子在室”(未嫁女)和“众妾”的常礼服。不过在北宋末年,褙子却还背负了一项罪名,成了亡国的象征呢。 原来,褙子前面用对襟,不用衿纽——就是不用带子或者纽扣系住,叫作“不制衿”。然后巧合就来了:北宋亡于金,金、衿同音,“不制衿”岂非就是“不治金”?于是乎褙子的罪过大了——大宋要不是从上到下不分男女都穿褙子,怎么会被金国灭亡?于是乎褙子就被定下了罪名, 叫作“服妖”,就是说穿着妖异。而且根据古代人的见解,凡是有人穿了奇装异服的时候,就一定预示着有不祥的事情要发生! 不过,背负了亡国之罪的不光有“不制衿”,还有“一年景”。“一年景”也是北宋末年流行的,装饰在头上和衣服上的饰物花样,代表了一年四季。然而这个名目又出错了,因为赵佶禅位给宋钦宗,这个倒霉的北宋末帝仅仅当了一年多皇帝,金兵就攻入了东京汴梁,北宋也随之灭亡。“一年景”“一年景”,宋钦宗果然只有一年的好光景。这“一年景”岂非罪大恶极?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