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活在大清(精装)
字数: 280000
装帧: 精装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作者: 毛帅
出版日期: 2019-01-01
商品条码: 9787220110504
版次: 2
开本: 32开
页数: 248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
¥49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1.适合青少年阅读的历史类普及读物,集趣味性、历史性于一体,语言通俗有趣,也呈现出了很多历史细节,既保证了阅读性,同时也保证了史实的真实性。 2.体验式的历史读本,让读者仿佛置身大清时期,从普通子民的衣食住行到王官贵族的文娱生活等,都进行了一一呈现,有很强的代入感。 3.小专题生动有趣,和正文相得益彰。
内容简介
《活在大清(精装)》以轻松读史的方式及现代人的视角,回到大清去体会大清子民以及皇家贵族活色生香的生活。作者将扎实深厚的史学知识,贯穿到轻松诙谐的现代文字中,还原出一幅好玩儿、好看的大清全景图。本书从一些基本的社会常识开始,延伸到大清的政治制度、军事体制、经济文化、对外交往、娱乐生活、时尚潮流等各个方面,用轻松幽默的解读方式,来呈现出一个现代人眼中的大清。真实的历史事件加上具有现代理念的解读,营造出一种轻历史的趣味,以及不同视角的新鲜感。其文字清纯质朴,厚重不失活泼,游刃有余,大俗大雅,不但提高了可读性,同时也让人耳目一新。而且,本书还配有好玩儿、新鲜的历史专题,既呼应了内文的轻松范儿,更让读者享受到读史的乐趣。
作者简介
作者:毛帅,毕业于湖北大学,酷爱历史与文字,曾在各大报刊上发表过多篇文章。文笔流畅深刻,结构严谨,引人入胜,善用诙谐的笔法书写看似沉重的历史,让人在莞尔一笑之间有所思考。
目录
第一章 物价、服饰,先来了解基本常识 竟把公主喊格格,来人,叉出去 不得不知的称呼/2 关于发型,你怎么看 辫子也关乎政治/8 长袍马褂、各式补服 男装看门道/13 大拉翅加花盆底,够不够高冷 大话旗装/19 历史有风险,文学需谨慎 都是文字惹的祸/24 皇家特供土豪蛋,臣家吃不起 大清物价工资了解一下/31 想下海致富?学学晋商的信与义 山西人的经商之道/40 第二章 官场生态,各显神通 皇家阿哥多,到底谁是接班人 步步惊心的皇位继承/50 向朕打小报告,爱卿尽可放心 秘密奏折知多少/57 机遇比才华重要,有钱请走绿色通道 清代入仕攻略/62 为了博恩宠,他也是蛮拼的 和珅升职记/70 第三章 皇族生活的方方面面 朝服太隆“重”,平时穿龙袍 皇帝的衣柜/76 九五之尊的日常 皇帝的起居/81 下江南纯属工作需要,皇后断发是闹哪样 出巡的风波/86 木兰围场路太远,避暑山庄做行宫 练兵度假两不误/93 年方二八想成家?且慢,皇上先来 选秀也有规矩/99 阿哥不用功,老师告御状 皇子的教育问题/105 太监、宫女的服务之道 皇宫工作指引/112 第四章 在清朝,吃是一件幸福的事 汇集天下美味的超豪华套餐 满汉全席与千叟宴/118 乾隆的长寿之道,慈禧的不老秘诀 膳食养生/123 帝后和美食之间的那些事儿 奇菜趣闻/128 干粮成就彪悍,火锅彰显豪爽 满族特色饮食/134 做一个吃货?美洲作物帮您圆梦 食材大爆炸/140 苦令太为难学渣,还是甜令更受欢迎 酒令趣事/144 第五章 游戏娱乐,玩在大清 严肃点,这是军事演习,娱乐,那是以后的事 从战争中走来的游戏/150 盛也清朝,衰也清朝,借问天才何处有 围棋风云/155 大到文化输出,高到克尽孝道 超越赌博的打牌/161 本次游艺纯属公益表演,敬请观赏 令人眼花缭乱的花会/166 跑马不求快只求稳,口技既求真也求全 五花八门的杂艺/172 第六章 节令风俗,样样讲究 皇上有点忙,且过且珍惜 过年的讲究/178 那阑珊灯火,便是一线情缘 元宵宫灯/184 偷菜摸瓜,就在月明风清夜 中秋“偷”俗/190 努力为降低婴幼儿死亡率做贡献 成长的洗礼/194 孩子,究竟是谁造成了你的不幸 嫁娶的喜与哀/201 吃碗寿面不算草率,讲究排场也未必太平 祝寿的讲究/209 此地风水正好,不如就此长眠 丧葬礼制/214 第七章 艺术技术,都是绝活 这年头,“非主流”才是王道 小说横行的时代/222 这画面不美,却处处透着倔强和孤傲道 八大山人/229 攻城略地的超强“大杀器” 红夷大炮/235 不要问英国军舰从哪里来,连康熙都知道 地图的来龙去脉/242
摘要
竟把公主喊格格,来人,叉出去 ——不得不知的称呼 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即将攻陷北京城,大明末代皇帝崇祯心灰意冷,开始着手督促家属们在落入敌人之手之前以身殉国。明熹宗之张皇后及崇祯周皇后、袁贵妃在皇帝的指令下纷纷“自尽”,15岁的坤兴公主被招来后听到父皇感叹说:“不幸出生在帝王之家,以致遭遇今天的亡国之祸,这或许是你今生所犯下的优选错误了。”没等公主真正见识到什么是亡国之祸,皇上已经亲手制造了女儿的杀身之祸:她的左臂被砍断,右肩也中了一刀,顿时晕倒在血泊中。不过崇祯行事太过匆忙,以为公主失血过多必然没救了,来不及补上几刀就去了煤山上吊。结果公主在昏迷五天之后又醒了过来,后来被清朝收留,改封为“长平公主”。您要是对此感到奇怪:怎么明朝的公主到了清朝还是“公主”,而不是富有满族特色的“格格”呢?见了皇帝的女儿不应该规规矩矩道一声“格格吉祥”吗?为了避免入宫时因为失仪而被人用棍架起来以一道优美的弧线腾空扔出门外,您就需要补补课,认真学习一下清朝的封号制度和称呼礼仪了。 固伦、和硕,都是公主 关于风流天子乾隆帝,民间流传着一段动人的传说:当年乾隆帝前往江南巡视期间,在大明湖畔与一位美丽的女子夏雨荷发生了一段露水姻缘并珠胎暗结生下女儿紫薇。若干年后,紫薇带着亲生父亲当年留下的信物前往京城寻亲,最终被封为了明珠格格。而京城中一名本来和皇室血统毫无关系的女飞贼小燕子,也阴差阳错成了还珠格格。民间女子华丽转身为高贵格格的故事满足了万千少女秒变白富美的美丽梦想,因而大受欢迎。不过,如果您当真是皇帝流落在民间的女儿,恐怕这辈子无缘做“格格”了,只能在认亲后继续当历代都有的“公主”。 《清史稿》里记载:早在努尔哈赤时代,满族人还只是一个在白山黑水之间过着骑马打猎生活的游牧部族,族人之间没有细致烦琐的身份讲究,首领、贵族的女儿跟平民家的闺女在称呼上没什么区别,所有的父亲都叫阿玛,母亲为额涅或额娘,儿子是阿哥,只要还没有出嫁,年轻小姑娘都可以被人称呼一句“格格”,相当于汉语中的姑娘、小姐。那时候压根就不存在公主、郡主的名号,努尔哈赤的长女就叫“东果格格”,次女则叫“嫩哲格格”。 可入关以后,当皇帝就得有天子的威严,皇亲国戚也得有贵族的气派,怎么才能表现出尊贵优越的身份呢?于是皇太极在既参考汉族礼制同时保留本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制定了清朝的封号系统。 皇帝的女儿小时候可以按照满族惯例被称为“格格”,但成年后就要进行特定的册封仪式,由此获得正式封号,从此,奴婢或者外人进宫觐见时,就要改口称“公主”了。公主也是有等级的:皇后乃是后宫正主,她所生的女儿可以获得“固伦公主”的封号,“固伦”在满语中的意思是“天下”,皇帝是天子,他的女儿自然也配得上“天下”二字;妃子的女儿和皇帝的养女按规定只能被封为“和硕公主”,“和硕”为“一方”之意,相比于“天下”,代表的地理范围稍微小一点,但也尊贵一方,气势非凡。 当然,女儿的封号最终还是由皇阿玛拍板钦定,如果您跟父皇关系搞得好,特别受宠爱,体制也接近不是什么问题,照样有妃子所生女儿被破格封为固伦公主的例子。比如乾隆帝的第十个女儿和孝公主,是乾隆帝65岁时的“老来女”,她出生的时候,姐姐们早就成年出嫁甚至一大把年纪了,和孝公主自然成了掌上明珠。据说这位公主不但长相酷似乾隆帝,而且不爱红装爱武装,一副标准的女汉子形象,经常女扮男装跟随皇阿玛骑马打猎、拉弓射箭,这在讲究女子温柔贤惠的古代,实属少见。虽然她的母亲惇妃汪氏不是皇后,理论上只能被封为和硕公主这一级别,但她13岁时就破格成了固伦公主,后来下嫁给了当朝大红人和 珅的长子丰绅殷德。 所以,当一大清早奴婢们毕恭毕敬地向您打千行礼“给××格格请安”时,千万不要梦幻般地以为自己身处皇宫之中,还是老老实实待在王府里享受自己“格格”的身份吧。 格格也分市、县、乡三级 清朝仍是父系社会,女子的身份一般是由男子的地位来决定的,所以有“母凭子贵”“女凭父贵”的说法。贵族之家的长女在成年后会由中央政府根据其父亲爵位而统一颁发正式封号,作为对其贵族身份的权威认证,“格格”共分五级:和硕亲王的女儿称为“和硕格格”,汉名为“郡主”;多罗郡王的女儿称为“多罗格格”,汉名为“县主”;多罗贝勒的女儿也叫“多罗格格”,汉名为“郡君”;固山贝子的女儿称为“固山格格”,汉名为“县君”;镇国公、辅国公之女没有前缀,直接称“格格”,汉名为“乡君”。 主大于君,郡大于县大于乡,根据地域面积大小对号入座,就很容易区分身份了。不过要是再往下册封,整些个“村主”“村君”的名号出来就接近不能体现皇家的高贵气质,所以镇国公、辅国公以下的女子一律不授封号,统一称“宗女”,目的是报上名号能够让人清楚自己好歹也是跟皇帝沾亲带故的宗室之女,在接待规格上和普通人有所区别。虽说其中的皇族血统其实很淡很淡,但有一点也是有,因此含糊不得。 您会反问:历史上苏麻喇姑作为孝庄文皇后的陪嫁侍女,为什么也可以被称为格格呢?其实朝廷封号制度的存在并没有接近取代满族人把未婚女子称为格格的习俗,所以倘若没有贵族血统,您也犯不着心里不平衡,仰慕您朴素无华却清丽脱俗的邻家少年照样可以称呼您为“格格”。 德龄公主:真的只是传说 宣统三年(1911),大洋彼岸的美国读者迎来了一部讲述慈禧太后神秘宫廷生活的回忆录——《我在慈禧太后身边的两年》。此书一出,立即引爆欧美书市,当时西方人对遥远的中国充满了好奇感,但缺乏了解的渠道,大家纷纷带着猎奇的心理来读这本书。翻开扉页,作者的身份更是让外国读者非常疑惑:德龄公主。 众所周知,同治帝、光绪帝没有儿女,那什么时候出了这样一位公主呢? 事实很快被调查清楚了:作者裕德龄,有六年海外生活的经历,具有国际视野,精通八国语言,尤其熟悉西方的社交礼仪,1903年,回国后和妹妹容龄一起由庆亲王奕劻推荐给慈禧太后担任宫中女官,因为业务能力强而被誉为“清宫第一女翻译官”。1905年,因父亲生病需要照料而辞职离宫。后来结识美国驻上海领事馆的撤迪厄斯·怀特,两人一起去了美国定居。后来用英文将自己从光绪二十九年(1903)至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宫的生活经历和见闻写成回忆录。她的父亲是汉军正白旗的裕庚,光绪十二年(1886)(德龄出生的那一年)还只是广东省的一名从四品道员,后来去日本当了三年外交官,又在驻法国使馆工作三年,这才升成了三品官,所以绝对没有能力把姐妹俩送进宫当差,这接近是出于慈禧太后进行外交工作的需要。虽说是妇道人家,年纪也不小了,但太后就是不愿意退休养老,把权力交给光绪帝,于是不得不出面办一些茶话会或各类联谊活动,邀请各国驻华大使的夫人们来喝茶聊天逛花园,这样,夫人们回去了给丈夫吹吹枕边风,大使们也就不会老是想着如何鼓动本国政府“欺负”大清了,这可是绝对时尚而且行之有效的“夫人外交”路线。不过慈禧太后听不懂各国语言,这就需要一些专业人员来介绍西方礼仪、从事翻译工作了。 因此经考证,德龄从来没有被赐予“格格”或“公主”封号的经历,专享可以认定的身份就是慈禧太后的翻译女官。裕庚无论是从身份和从政经历来看,既不是满族出身,也没有皇族血统,品级更不算高,女儿能被封为格格的概率微乎其微,更别说只有努尔哈赤嫡系后裔才能获得册封的公主了,所以“德龄公主”也就是一个美丽的误会了。 小专题:“臣妾做不到”?这个真没有 清代后宫妃嫔跟皇帝说话时自称“妾”,而不会称“臣妾”。因为臣妾乃是古代对奴隶的一种称呼,男奴叫臣,女奴叫妾,后来泛指地位比说话对象要低的人。比如官员在和皇帝对话时会称对方为“皇上”,而自称“臣”;皇子对皇阿玛私下里可以称“儿臣”,但在正式场合也要称“臣”;皇上的兄弟在有外人在场的时候也不会自称“臣弟”,正式场合也要称“臣”;而女子相对应地只能称自己为“妾”。就像不能把一男或一女称作“男女”一样,古代并没有“臣妾”的自称,所以所谓“臣妾做不到”,妃嫔们确实不能做到既当臣又当妾。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