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伟大的变革 中国追梦新时代

伟大的变革 中国追梦新时代

  • 字数: 222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 作者: (法)魏柳南
  • 出版日期: 2021-01-01
  • 商品条码: 978754731678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08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身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置身“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经济上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中国,将如何接续奋斗新时代?又将带给世界哪些改变?本书以历史的眼光、全球的视野,客观而理性地考察中国新时代的开启、重大战略的转型、依法治国的稳步推进、经济改革的中国特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力度空前的反腐等,总结了中国成功的深层次因素,高度评价了中国模式对世界的巨大贡献和吸引力,并对中国如何应对新威胁完成新使命提出了建议。本书还对西方经济、社会和政治模式进行了深刻剖析和反省,对我们坚定“四个自信”、强化政治定力,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目录
前言中国发展新道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一章中国进入新发展时代
一、第一个五年任期的新方针和新成就
二、十九大开启中国发展和崛起的新阶段
三、西方社会和政治模式的观察与反省
第二章中国价值体系的进化与世界化
一、传统与现代、儒家思想和马克思主义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依法治国稳步推进
第三章中国经济成功的深层原因
一、稳定是执政的重中之重
二、中国经济改革的文化和社会主义特色
三、西方经济增长付出的巨大代价
四、应对能源挑战的能力决定经济改革能否成功
第四章中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心和关键
一、改善环境就是改善生产力
二、消除贫困和不平等以保障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三、就业和社会保障关系社会和政治稳定
四、2021年的小康社会和2049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
第五章反腐关乎中国国运
一、腐败:一种文化、政治和经济层面的概念
二、中国新时代的反腐变革
第六章从地区大国到全球大国:新时代下中国的外交战略
一、中国不一样?
二、中美关系的核心地位:G2,多极化还是武装冲突?
三、“一带一路”倡议:战略与期待
第七章如何应对新威胁完成新使命?
一、新时代下新的安全概念
二、中国的区域战略环境变化
三、美国的“中国威胁论”
四、因美国施压而加剧的地区冲突危险
五、中国如何应对严峻的恐怖主义威胁局面
六、中国崛起新阶段的核问题思考
第八章1945年之后的世界秩序是可持续的吗?
一、霸权仍相关?
二、21世纪的国家实力:软实力、硬实力还是巧实力?
三、西方中心走向终结?
第九章全球化过程中中国发展模式的吸引力
一、中国在世界的崛起
二、中国软实力
三、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
结语
摘要
     2017年和2018年的两个根本性会议为实现既定目标树立了新的方向,明确了新的目标。两个中心目标,即“两个一百年”的目标被确认,并被列入党和国家的正式战略中:202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021年将具有特别重要的历史意义,因为届时中国共产党将是世界上专享一个创建100年的执政党。2049年,中国将证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摆脱那些脱离中国实际和世界发展趋势的特别意识形态的干扰而开拓的发展道路的合理性。为了实现这些雄心勃勃的目标,似乎需要凝聚各级领导人的力量以落实这些政策,一方面要通过对公共机构和国家主席职位的改革保证主要政策方向的延续,另一方面要将一些已经开始实施的政策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避免已经获得广泛共识的政策方向被修正的风险。 在这些决定中,第一个引起海外特别关注的决定,是宪法中取消对国家主席任期的。随着中国迎来或许是最为困难和最为关键的国内外局势,这一旨在保证十八大以来实施政策的延续性的决定显然是合理的,尤其是反腐运动,它是所有改革中至关重要的支柱,也是中国改革如期取得成功的核心条件。西方媒体对这一修宪决定的批评蜂拥而至,这一决定被形容为“独裁的加剧”“专制主义”“绝对权力的传统”等。很显然,这一见解实属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2018年)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每届任期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取消了1982年宪法中“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的规定。自然,这产生了终身担任国家主席的可能性,但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习近平主席2018年4月在会见外国政要和中国官员时对这些指责进行了反驳。他表示这些指责实际上是误读了此次修宪,其实修宪是将国家主席的任期和中共中央总书记以及中央军委主席的任期协调一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投票也受到西方媒体的诋毁和嘲笑,在他们眼中,几乎全票通过的结果正说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不过是中共决议的“传声筒”。但这就和西方媒体最常见的对中国的批评如出一辙,这些媒体从不把中国的政治情况同西方自由民主国家、日本或印度相对比——日本和印度现行的民主模式被普遍认为是西方式的亚洲议会制民主模式。 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却是年轻的。中国领导人数十年来孜孜不倦致力于共和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中国民众为国家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如今,共和国正处于十字路口。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崛起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也让很多国际社会的成员由于意识形态、经济或战略等原因感到不快。如果说中国的崛起整体上受到了发展中国家的欢迎,那么,那些直至最近仍然主导国际秩序、制定国际规则的工业化国家对这一态势的抵触却越来越强烈。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是一种近乎冷战的环境,遏制中国的政策、削弱中国经济发展的企图、反对中国崛起的结盟运动,甚至对于扰乱中国政治和安全稳定的暗地的支持都充斥其中。从其他政治体制的运行层面观察,就会发现某些批评中国最为猛烈的国家至今或者曾经长期主导的政治运行情况和中国相比起来并非截然不同。在美国,总统任职不得超过两任的宪法第二十二修正案自1951年起才开始生效,在此之前,富兰克林·罗斯福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行,曾连续担任四届美国总统,他最后一次当选是在1944年。在法国,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总统任期起初是7年,所以弗朗索瓦·密特朗曾任职14年,直至2008年法国总统的任期才缩短至5年;此外,法国只总统不得连任两届,但并不在隔一任后继续参选总统。在德国,德国总统则仅是一个荣誉性职务,掌握大部分权力的德国总理可以无限期当选,所以,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目前已开始自己的第四个任期。事实上,这些政治体制正是相关国家长期不稳定、国家领导人无法采取长期性改革举措的原因。以美国为例,特朗普2016年当选美国总统后,逐步废除前任奥巴马的大多数政策,这使得美国成为一个不稳定的、国际社会中其他国家无法信任的大国。退出伊朗核协议(最近二十年间签署的最重要的国际协议之一)的决定,削弱了美国外交政策的可信度,并再次导致中东地区陷人一触即发的危机状态。西方对于这一经过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修宪的批评似乎表明,在西方眼里,中国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不可能优先考虑国家利益,西方人也从未考虑过习近平主席在给中国政治带来新的具有战略性的动力后,可以在人民代表的自由意志所决定的基础上继续改革的可能性。在法国,共和国前进党2017年将埃玛纽埃尔·马克龙推上总统的位置后,该党的议员们如果对总统的决策表示否定之意就会被威胁开除出党,由于共和国前进党在国民议会占多数,这样总统的决策只要在该党通过,随后便会在议会通过,却没有任何人声称法国总统是“专制主义”或“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