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恰如其分的完美

恰如其分的完美

  • 字数: 2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 作者: (德)斯特凡·德德里希斯
  • 出版日期: 2022-09-01
  • 商品条码: 9787115593931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16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5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对自己做好的90%视而不见,却对不够好的、没得到认同的10%耿耿于怀、痛苦不堪?自我苛求,是力量,还是执念、枷锁?你当然不能“躺平”,不追求事事完美,是为了把宝贵的精力,留给更重要的事!】 ※【过度追求完美,反而会导致效率下降;竭力做一个尽善尽美的人,真的很累!与其做一个活在焦虑、压力中的人,不如做一个灵活、有条理、会抓主要矛盾的人。】 ※【试着放松自己,接纳生命中的不如意,才能成为更加强大的自己】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获得更多的成就, 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人们奋斗的动力。 然而,当陷入过分追求完美的怪圈, 这些所谓的“力量”会变成枷锁。 我们会变得担心、纠结、犹豫、挑剔, 因此可能错过本应有的幸福与机会。 该放弃完美主义吗? 不,我们要追求恰如其分的完美: 学会取舍、做减法、接纳自己的局限性, 打破对世界的理想化期待, 将有限的精力用在宝贵的事情上, 而非事事逼迫自己。
内容简介
你是否有这样的体验?·拼命努力试图把一切做到优选,即便如此,还是觉得自己不够好。·从不满足于自己的表现,总是将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甚至因此陷入焦虑、抑郁。·纠结于细节、患得患失,因此消耗了大量时间和精力,错过了好机会。·拼尽全力追求某个目标,把自己搞得筋疲力竭,却事倍功半。如果你有上述体验,意味着你可能有过分追求完美的倾向。每个人都想变得更好,但不恰当的努力常常成为成功和幸福的阻碍。如何实现恰如其分的完美?如何把追求完美变成我们获得成就、完善自我的动力而非?作者从亲密关系、身体健康、财富、事业、获得幸福等维度阐述了我们如何能够适度地追求完美,既努力向上成长,又不过分自我消耗。阅读本书,你将收获一个即自律又懂得放松、即努力又能看淡得失的自己。
作者简介
斯特凡·德德里希斯(Stefan Dederichs) 曾经,他是一名病态的完美主义者,对完美的过度追求和对自己的严苛要求让他无法感受到真正的幸福、快乐,他不知道如何与自己以及这个世界相处,并且深受抑郁困扰,自卑情结严重。 在经过了一系列艰难的考验之后,他终于能够自立,也给自己找到了存在的意义。现如今,他是多家公司的股东,一位颇有建树的图书作家和备受欢迎的演讲家。谈到自己时,他说,他现在过着幸福、轻松且快乐的生活。他优选的愿望就是让尽可能多的人也有这样的感觉,帮助那些被完美主义困扰的人们找到自身的幸福。
目录
第1章理解完美主义1
正常程度和神经质程度的完美主义的区别3
追求完美是优点,也是缺点6
在完美主义的回音室中8
完美主义的枷锁10
帕累托法则与完美16
你是阻碍自己获得成功和幸福的人吗20
过度追求完美的原因23
第2章勇于直面缺憾,在个人生活中和面对自我时更满意31
从认同感和被爱感讲起33
干预——冲突的导火索35
正确的事物衡量标准39
自我优化的妄想40
完美主义与不快乐44
平庸并不总是一种罪过45
爱自己的权利47
发挥你的长处的潜力53
完美的父母真的存在吗56
第3章勇于直面缺憾,建立幸福关系67
寻找完美的伴侣69
乐观主义与现实73
为关系努力,共同创造75
告诉我你的朋友是谁,我会告诉你你是谁81
第4章勇于直面缺憾,健康生活91
为什么完美主义者的生活更危险93
少即是多94
平衡——健康的生活方式105
第5章勇于直面缺憾,充实内在113
外在的财富只会创造外在的幸福感115
内在满足才能内心富足118
找寻真正的使命120
第6章勇于直面缺憾,成就事业129
今天能得到的,不要推迟到明天131
开始吧——敢于改变职业134
犯错——能力的体现138
完美主义是公司的阻碍139
反对零缺陷的完美主义——论将某些事物
排除在外的勇气141
完美的团队——噩梦还是祝福144
以现实的目标冲上职业巅峰154
勇于直面缺憾——在准时方面则不然161
完美主义会影响效率吗163
第7章勇于直面缺憾,找寻幸福167
从生活的艺术谈起169
寻找“完美的幸福”174
很多人把幸福和成功混为一谈175
决策能力强的人往往更快乐178
生命的意义——人的基本哲学任务183
结束语一个不完美的结论189
测试评估有关完美主义者的评估及解决方案193
摘要
     正常程度和神经质程度的完美主义的区别 《杜登德语大词典》对“完美”的解释是“尽善尽美”,完美这个概念通常被理解为对尽善尽美的追求。 从科学的角度看,人们大体上把完美主义分为两类。心理学家克里斯蒂娜·阿尔斯托特-格莱希(Christine Alstotter-Gleich)将其分为健康的完美主义和不健康的完美主义。在研究中,这两类完美主义也被称为“适应型完美主义”和“适应不良型完美主义”。1978年,美国心理学家唐·E.哈马切克(Don E.Hamachek)就对“完美主义”进行了研究。他提出要区分两类不同的完美主义——正常程度的完美主义和神经质程度的完美主义。在接下来的分类和解释中,我们也会采用这种区分方式。 正常程度的完美主义于个人而言像是“助推器”,可以推动我们追求更大、更高、更好的目标。它助力我们设定并完成目标,将不可能变为可能;它帮助我们成长,脚踏实地、不断进步;它让我们成为更好的人,拥有更开阔的眼界。正常程度的完美主义有许多积极意义,如果没有它,人类文明恐怕不会取得今天的成就。 正常程度的完美主义者总追求更好,他们尽“150%”的努力,比别人“走更多的路”,对自己要求很高,但他们同时也接受人总会犯错——无论自己还是他人——这一事实。当然,正常程度的完美主义者面对挫折和自己犯下的错误时,也会感到沮丧。但挫折和错误会激励他们不断提升自我,在未来避免犯错。他们不会把这些挫折和错误归咎于自己没有能力或毫无价值,他们对自己的能力有清楚的认知,同时利用每次机会,从过往经验中学习,持续发展和完善自己。 正常程度的完美主义者在达成目标、完成计划或实现自我成长后,会感到快乐,其自我价值感和自信心也会得到提升。他们享受成功和成功带来的情绪体验,可以察觉到改变并为之欣喜。他们追求进一步的提升,但不会担心已达成的目标还不够好,也不会不停地责备自己不够完美。他们能享受已取得的成功,同时也期待进一步完善自我,实现下一个目标。 神经质程度的完美主义者看待问题的方式则截然不同。他们不会为已取得的成就欢欣鼓舞。已达成的目标不会让他们感到幸福,甚至不会被他们看作成果。他们一直觉得自己还不够好,觉得自己本能把事情做得更好,总在自我怀疑。神经质程度的完美主义者意识不到自己已经做成了很多事情,这造成他们害怕失败,缺乏自信。他们总觉得自己没有全力以赴,还能做得更好。这种想法严重时会诱发抑郁或其他心理和生理疾病。他们意识不到,其实有些事情他们已经做得很好了。就算既定目标实现了,他们也不会有成就感。他们总觉得:“肯定不止如此!” 神经质程度的完美主义给人造成了如此大的压力,以至于神经质程度的完美主义者的创造力、执行力和转换看事情视角的能力受到了严重。然而,这些能力通常是优化和推进事物发展所必需的。神经质程度的完美主义者对完美的追求近乎病态,他们与其说是在追求完美,不如说是喜欢完美这一概念,喜欢无懈可击的感觉。通常,神经质程度的完美主义者会表现出回避行为,因为只有表现完美,才不会受到批评,他们的主要目标是追求安全感,但他们永远无法实现这个目标,因为不存在“完美的完美”这种东西。 正是真正享受已取得的成就并对其进行积极评价的能力,以及提升自己、变得更好的愿望,将正常程度的完美主义者与神经质程度的完美主义者区分开。 近年来,追求完美的人似乎较之前有所增加。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人患有强迫症神经质,因过度追求完美而病入膏育。由于过度追求完美以及随之产生的压力,诸如抑郁、倦怠,还有胃肠道不适、头痛、背痛、心悸、头晕、慢性疲劳等疾病变得越来越普遍。 “如果我们生来完美,那么生活有什么好的呢?” 安克,玛格高尔-基尔舍(Anke Maggauer-Kirsche,1948) 我年轻时曾屈服于这种神经质程度的完美主义。那时,我达成了何种目标或满足了什么提升自我的要求都不会让我感到开心,因为我无法将其视为成就。当我犯错时,我认为一切都是我自身的问题,这让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什么都办不好。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因为这些感觉促使我更加努力,想要变得更好,更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我陷入了完美主义的陷阱,整日郁郁寡欢。我在我的作品《制造幸福的奥秘——好在有方法》一书中提到过这件事,这里就不详细介绍了。有一件事是可以肯定的:我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处境,没有发现自己陷入了完美主义的陷阱。 追求很好不是问题,问题是我无法认可成就,在取得某些成就时,我不允许自己有快乐的感觉。可以说,缺乏自信、缺乏自爱,是过度追求完美的原因。我屈服于一种谬论:我得到的认可会让我越来越快乐。当时,我没有意识到自己需要做出改变。 P3-6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