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维特根斯坦传 天才之为责任
字数: 6240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作者: (英)蒙克
出版日期: 2011-06-01
商品条码: 9787308086141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674
出版年份: 2011
定价:
¥79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瑞?蒙克所著的《维特根斯坦(天才之为责任)》是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生平传记。与其他相关传记不同的是,本书较多的设计到维特根斯坦的生活和个性方面,因而不只是维特根斯坦的研究者,普通对哲学感兴趣的读者也能从中获得丰富、深入的阅读体验。
内容简介
瑞?蒙克所著的《维特根斯坦(天才之为责任)》完整的讲述了哲学家
维特根斯坦的生平事迹、思想和学术成就。本书真实展现了这位伟大思想家性格变化、形成的过程,及其深刻的灵魂生活,不仅使读者了解其人,还有助于读者理解他深邃的哲学思想。
作者简介
作者:(英)瑞?蒙克 译者:王宇光
瑞?蒙克(Ray Monk),南安普顿大学教授,研究领域包括数学哲学、分析哲学的历史,并长期致力于哲学家传记写作。1991年蒙克因《维特根斯坦传:天才之为责任》获得达夫?库珀奖(Duff Cooper Prize)。
目录
致谢
序
第一部分 1889-1919
第一章 自我毁灭的试验场
第二章 曼彻斯特
第三章 罗素的爱徒
第四章 罗素的导师
第五章 挪威
第六章 火线之后
第七章 在前线
第二部分 1919-1928
第八章 印不出的真理
第九章 “一个纯农村的岗位”
第十章 走出荒野
第三部分 1929-1941
第十一章 第二次到来
第十二章 “证实主义阶段”
第十三章 迷雾散去
第十四章 一个新的开始
第十五章 弗朗西斯
第十六章 语言游戏:《蓝皮书和棕皮书》
第十七章 “投身行伍”
第十八章 忏悔
第十九章 奥地利终结
第二十章 不情愿的教授
第四部分 1941-1951
第二十一章 战时工作
第二十二章 斯旺西
第二十三章 这个时代的黑暗
第二十四章 一种面相的转变
第二十五章 爱尔兰
第二十六章 无所归属之民
第二十七章 故事终
附录:巴特利的维特根斯坦及加密札记
引注
书目选
索引
译者后记
摘要
第一章 自我毁灭的试验场
“撒谎对自己有利的时候,为什么要说实话?”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思考,最早的记录就是以此为题。大约八
九岁时,他在一个门口停下来想这问题。他没找到满意的答案,下结论说:
在那种情况下撒谎说到底没任何错。后来他如此描述这件事:“这一经历,
就算不是对我未来的生活方式有决定意义,至少也典型地体现了我那时的本
性。”
这件事在一个方面典型地体现了他的整个一生。他之所以转向哲学,与
(比如说)伯特兰?罗素不同;罗素转向哲学,是希望在之前只有怀疑的地方
找到确定性,而维特根斯坦,则是上述那种问题激起的强制倾向把他拽进了
哲学。可以说,是哲学找的他,而非他找的哲学。在他的体验里,那个问题
的两难是讨厌的侵扰和费解的谜,强加于他、俘虏了他,令他不能好好过日
常生活,除非哪天能用一个满意的解答将其驱除。
但在另一意义上,回答这一具体问题的那个少年是极不典型的维特根斯
坦。这回答轻易地接受了不诚实,根本上不容于成年维特根斯坦身上的令人
既钦佩又敬畏之处:不留情面的诚实。恐怕也不容于他对哲学家之为哲学家
的理解。“称我为真之寻求者”,他曾写信对姐姐说(她在一封信里称他为
大哲学家),“我就满意了”。
这件事意味着性格的变化、而非观点的变化――他一生许多次变化中的
第一次;他的一生以一系列这样的转变为界标,它们发生在危机的时刻,而
维特根斯坦企求转变时抱着这样的信念:危机的根源是他自己。仿佛他的一
生是一场与他自己本性进行的战斗。他成就了的事情,通常都带着“不顾他
的本性”的意味。就此意味而言,终极的成就是对他自己的克服――一
种让哲学本身不再必要的转变。
后来,有人对他说G.E.摩尔孩子般的单纯值得赞扬时,维特根斯坦提出
了异议。“我不能理解,”他说,“除非一个孩子也值得为之得到赞扬。因
为你谈的单纯不是一个人为之拼争的单纯,而是出自天然的免于诱惑。”
这评论暗藏着一种自我评价。维特根斯坦自己的性格――他的朋友和学
生在许多回忆录里都提到的那种强势、不妥协、支配性的个性――曾是他为
之拼争的东西。年幼时,他的性情讨人喜欢和顺从――容易取悦、听话,以
及(如我们已看到的)愿意牺牲真相。他一生前十八年的故事,首先就是这个
斗争的故事,是驱动这一转变的内部和外部力量的故事。
他――路德维希?约瑟夫?约翰?维特根斯坦――出生于1889年4月26
日,是哈布斯堡时期维也纳一个最富有家庭里的第八个孩子,也是最小的。
家庭的姓氏和财富引得一些人以为他是德国贵族“塞恩-维特根斯坦”的族
人。并非如此。这一家姓维特根斯坦不过三代。路德维希的曾祖父摩西?迈
尔取了这个姓,摩西是那个王族的土地经理商,1808年拿破仑法令规定犹太
人要有姓氏,于是他用了自己雇主的姓。
家庭内部有一种传言,说摩西?迈尔的儿子赫尔曼?克里斯蒂安?维特
根斯坦是某王子的私生子(那位王子是维特根斯坦的瓦尔德克一族的,还是
埃斯特黑兹一族的,则取决于传说的版本),但并无牢靠的根据使这传说可
信。若考虑到以下情况,这故事的真假就更显可疑了:它的最早出现,似乎
是家族面临纽伦堡法案努力为自身重新归类之时(我们将会看到,这一努力
是成功的)。
这故事对赫尔曼?维特根斯坦本人倒真挺相宜;他取“克里斯蒂安”为
自己的中名,是刻意切割自己的犹太背景。他接近脱离了自己出生于其间的
犹太团体,离开了出生地科尔巴赫到莱比锡生活;在那儿成功地做着羊毛商
生意,从匈牙利和波兰买进,向英格兰和荷兰卖出。他选的妻子是一个显赫
的维也纳犹太家庭的女儿,名叫芬妮.费格多尔,但1838年他俩结婚之前她
也皈依了新教。
19世纪50年代他们搬到了维也纳,那时维特根斯坦家大概已不认为自己
是犹太人。赫尔曼?克里斯蒂安甚至有了点反犹名声,他坚决禁止子女跟犹
太人通婚。这是个大家庭――八个女儿和三个儿子,他们大体听从了父亲的
意见,而且与维也纳新教专业阶层婚配。于是一个法官、律师、教授和牧师
的网络建立了起来,若维特根斯坦家需要任何传统的专业服务,就能以之为
依靠。这个家庭的同化如此:赫尔曼的女儿竟问兄弟路易斯,她听到的
他们有犹太血统的流言是不是真的。“纯种,米莉,”他回答,“纯种。”
他们的情况与许多其他有名的维也纳家族并无不同:无论怎样同维也纳
中产阶级融合,无论怎样脱离自己的出身,他们仍然――在某种神秘的意义
上――是“彻头彻尾的”犹太人。
维特根斯坦家(不像比如弗洛伊德家)接近不属于任何犹太社群――除了
在一个难以捉摸但很重要的意义上,而在那个意义上整个维也纳亦如是;他
们的教养与犹太教也毫无瓜葛。他们的文化是全然日耳曼的。芬妮?维特根
斯坦来自于一个跟奥地利文化生活联系密切的商人家庭。他们是诗人弗朗茨
?格里尔帕策的朋友,是奥地利艺术家眼里热心而有鉴赏力的收藏者。芬妮
的族弟约瑟夫?约阿希姆是有名的小提琴家,她和赫尔曼在其成长历程中起
了决定性作用。
P3-5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