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设计中的设计

设计中的设计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山东人民出版社
  • 作者: 原研哉
  • 出版日期: 2006-11-01
  • 商品条码: 9787209041065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12
  • 出版年份: 2006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设计中的设计》的作者原研哉为重量平面设计师,致力于多种领域的传递项目,其广获赞誉的设计涵盖广阔范围内的不同学科。原研哉拓展的设计深深根植于日本文化,如在长野冬奥会的开幕式闭幕式设计与日本爱知2005年世博会的广告推广战役中的显著表现。相关的产品设计促进了日本全国的大米和米酒的生产,他的客户还包括Nikka威士忌公司、“味之素”通用食品公司(AGF)等其他公司。他在东京松屋银座百货商店的重新设计(包括空间设计、广告和平面设计)中展示了其整体设计的方向。1999年,他在波兰举办了个人展览,2001年,他又开始举办巡回展览与讲演。作为“建筑师通心粉”和“重新设计”的组织者,他对日常设计提出了全新角度的建议,其中“再设计,21世纪的日常用品”展览项目在欧洲与亚洲地区巡回展览4年,使设计师将目光直接投向了日常生活用品。他获得了ICOGRADA国际平面设计社团联合会优异奖,第17届工业设计双年展ICSID设计优异奖和2000年Mainichi设计奖。他作为主要创作成员为无印良品(MUJI)进行了2001年的广告推广战役投放,并获东京艺术指导俱乐部全场大奖,书籍设计在海外和日本获得众多奖项,包括Kodansha出版文化奖、HiromuHara奖、YusakuKamekura设计奖,以及因为他的主要设计作品而获日本文化与设计奖。
内容简介
《设计中的设计》自2003年出版以来,在日本先后加印十七次,2004年荣获由SUNTORY财团颁发的第二十六届文学艺术大奖,2005年,在台湾出版后,迅速登上诚品书店、金石堂艺术类图书排行榜,蝉联多期,畅销至今。当你们因为读完这本观念设计书而感到越来越不懂没计时,这并不意味着你对于设计的认识倒退了,而是证明你在设计的世界里又更往深处迈进了一步。
作者简介
原研哉,日本平面设计大师原研哉先生,日本设计中心代表,武藏野美术大学教授,无印良品咨询委员会委员
他以一双无视外部世界飞速发展变化的眼睛面对“日常生活”,以谦虚但同时尖锐的目光寻找其设计被需要的所在,并将自己准确地安置在他的意图能够被赋予生命的地方。当我们的日常生活正在越来越陷入自身窠臼之时,他敏锐地感知到了设计的征候和迹象,并且自觉自主地挑战其中的未知领域。他的设计作品显现出来的不落陈规的清新,在于他找到了设计被需求的空间并在其中进行设计。在这样的态度下,他拓展了设计的视野和范畴,在他所经历之处,崭新的地平线不停地被发现和拓展。
目录
设计的日常(译序) 朱锷
第一章 设计到底是什么?
哀声何来?
设计的产生
设计的整合
二十世纪后半叶的设计
规格化、理化的生产方式
风格再塑
概念创造品牌
后现代主义的嬉戏
电脑技术的设计
超越现代主义
第二章 RE-DESIGN——二十一世纪的日常用品再设计
日常生活的陌生化
艺术与设计
RE-DESIGN:二十一世纪的日常用品再设计
坂茂与卫生纸
佐藤雅彦与出入境章
隈研吾与捕蟑盒
面出薰与火柴
津村耕佑与尿不湿
深泽直人与茶包
再设计的国际巡展
第三章 信息建筑的思维方式
“五感”的领域
信息的构筑
长野冬季奥运会开幕式的节目册
特种纸的研发
踏雪的记忆
妇产医院的标识系统
柔化了的触觉空间
白桌布的信息启示
松屋银座的二次设计
可触摸的媒介
通过模型确认“白色”与“触摸感”
具有关联性的触觉设计
发生在银座的事情
作为信息雕刻的书籍
第四章 无中生有
田中一光的嘱托
无印良品的起源和使命
这样就好
WORLD MUJT
EMPTINESS
标志:地平线
外景地:寻找地平线
第五章 对消费欲望的引导
设计的方向
企业价值观的演变
综合化了的企业机能
精准的市场调研
对消费欲望的引导
日本人的生活现状
丰富日本人的生活概念
俯瞰设计
第六章 在日本的我
日本文化的深层含义
《阴翳礼赞》:日本古典美学的大成
再造成熟文化
大自然的礼物:稚叙苑与天空的森林
以国际视点重新审视日本文化精粹:小布施堂
探究“无”的意义:无何有
形态是产生吸引力的根本
第七章 有过这样的世界博览会吗?
主旨:“自然的睿智”
绿色环保:日本能做什么?
森林里到底有什么?
设计的衍生
设计对象:身边的自然和生命体
媒介的自我增殖
没有终点的项目
第八章 设计领域的再配置
世界平面设计师大会
设计认知的醒悟
设计与信息
信息之美
清晰

幽默
生命科学与美
与信息和设计有关的三个概念
传达设计
视觉传达
平面设计
VISUALOGUE
再次出发
后记 原研哉
编后记
摘要
    概念创造品牌
     欧洲的设计又是怎样一种情况?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两个战败国——德国和意大利起到了重要作用。包豪斯关闭后,教授们大多去了美国,但是其思想被传承了下来。
     在德国,乌尔姆设计学院成为包豪斯的继承者,校长马克斯·比尔(MaxBill,一九〇八~一九九四,瑞士人)是包豪斯的最后一届学生,他提出了“乡}界环境形成”概念,使人们开始将设计看做一种与环境有关的思想。
     我们可以从乌尔姆设计学院的课程设置来了解它的理念。建筑、环境、圭三产形态、视觉交流、信息学……设计在其中占据统治的地位。除了色彩、形态方面的课程,学校还设有哲学、信息美学、工学、数学、控制论及许多基础科学方面的课程,覆盖范围非常广泛。这种教育构想远远超出了单纯的工艺美术范畴,成为横跨各种科学的“综合人类学”、“综合造型科学”。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前人在反复考虑着的一个问题:如果设计师能对整体环境造成影响,那么设计教育到底应该采用何种思想和知识体系?在反复思量中,从包豪斯到乌尔姆,这个问题不断地被提出,也不断地被给出答案,设计概念也由此得到了深化。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德国出现了以“布朗”(一种工业产品)为代表的精密产品。这一成果也是设计思想深化的结果。
     意大利的设计则具有明朗的拉丁气息,这与注重思索的德国设计形成了鲜明对比。正如恩佐·玛丽(Enzo Mari,一九三一一年生于意大利,设计家、艺术家)所说:“米开朗基罗和达·芬奇从小就被意大利的设计深深感染。”在意大利的设计世界里洋溢着自由和的奔放气息。这种活力成为设计的另一种迷人魅力。
     小规模的工业生产,却很好地使思想的创新得以实现,高度精密的造型也一并完成,工匠们的手工作业作为生产的一部分自然地融入其中。意大利设计的性和高品质,令其名声高涨。
     仔细观察欧洲设计的风格,不难发现,设计师们在展现各自性的同时,不约而同地保留了一些手工生产的气息。这也许是因为工匠式的制作方法被设计师们继承了下来,最终成为其设计意识中的一部分。
     包豪斯同时保留了“教授”和“工匠师傅”授课的形式。不难看出,对资深工匠的手工制作保持崇尚一直存在于欧洲制造业的传统中。这种传统,若是发挥顺利,可以成就为极具性的好设计,但若不顺利,则会让人感觉个性过分夸大。将设计师的个人才能和工匠品质熔铸在一起的优秀产品,自然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因为……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