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消失的地平线

消失的地平线

  • 字数: 133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 作者: (英国)詹姆斯.希尔顿
  • 出版日期: 2012-12-01
  • 商品条码: 978754473392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12
定价:¥2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英国霍桑登文学奖获奖作品,令人追寻至今的“香格里拉”的起源!
    我们可以不指望上苍垂怜,但我们隐隐约约希望它会被外面的世界忘却。我们在这里读书、听音乐、冥想,去保存一个没落时代的脆弱光华,并寻求人在激情耗尽时所需要的那份智慧。
内容简介
    《双语译林·壹力文库:消失的地平线(译林版)》叙述了英国驻巴基斯坦的领事康维及助手马林森上尉、法国女布林克罗小姐、美国人巴纳德在飞机失事后的神奇之旅。侥幸生还的他们来到了喜玛拉雅山附近的蓝月亮山谷,山谷的优选处耸立着世界上好看丽的卡拉卡尔雪山,那洁白无瑕的金字塔状轮廓,单纯得如同出自一个孩童的手迹。狭长的蓝月亮山谷内隐藏着世外桃源般神秘灵和的香格里拉,它仅通过马帮与外界联系,这里有翠玉似的草旬、明镜般的湖泊、丰富的金矿、漂亮的寺庙和其它教派的庙宇,万物深深沉浸在宁静的喜乐中,生活在此的人们都很长寿,保持着大自然之间伟大的调和,每个人的生活都被瑞祥与幸福所灌满。
作者简介
    詹姆斯·希尔顿(James Hilton,19001954),英国有名畅销书作家,因创作以香格里拉为主题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闻名于世。1900年9月9日生于英格兰,青年时代曾就读于剑桥大学,1954年12月20日因癌症在美国去世。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尾声
摘要
    桑德斯的加入使我们这个小团体活跃了起来,大家一起喝了不少啤酒。大约十点钟,怀兰离席跟邻桌的人谈话去了,卢瑟福继续捡起刚才的话题:“喂,顺便问一下,你刚才提到巴斯库尔,我对这地方了解一点,你是不是想说那里发生过什么事儿?”
     桑德斯腼腆地笑了笑。“噢,不过是我在那里服兵役时经历过的一件令人激动的事罢了。”但是他毕竟年轻,还是忍不住说道,“是这样的,一个阿富汗人或者其他什么地方的人,劫走了我们的一架飞机,接下来发生的事不难想象。这是我所听说过的最无耻的行径。那混账家伙拦住飞行员,一拳把他打昏,扒了飞行服穿上,然后神不知鬼不觉地爬进了驾驶舱。他还给技师们发出了正确的信号,滑行,起飞,就这么大模大样飞走了,麻烦的是,他再也没有飞回来。”
     卢瑟福看起来很感兴趣。“这是什么时候的事儿?”
     “嗯,怎么也得是一年前吧,也就是一九三一年五月,因为爆发了革命,我们正把平民从巴斯库尔疏散到白沙瓦,也许你还记得,那里当时局势混乱,否则也不会出这种事。可是,它确实发生了――某种程度上是这套飞行服让他得逞的,你说呢?”
     卢瑟福仍然很有兴致。“可我以为,当时你们至少得有两个飞行员负责一架飞机吧。”
     “没错,普通的军用机确实如此。可这架飞机有些特殊,是为一些印度邦主设计的一种小型飞机。后来,印度的勘探人员一度用它在克什米尔一带的高海拔地区搞勘测。”
     “也就是说这飞机根本没有到过白沙瓦?”
     “据我所知,没有。而且也没有在别的任何地方再降落过。这确实令人迷惑。当然,如果劫持飞机那家伙是那一带的土著,也许他把飞机开进了山里,把那些乘客当人质,勒索赎金。我估计他们都被撕了票。在前线很多边界地区,飞机坠毁了根本没人知道。”
     “的确,我知道那种地方。飞机上有几个乘客?”
     “我想有四个,三位男士和一位修女。”
     “其中,有没有一位叫康维的男士?”
     桑德斯很惊讶。“嘿,没错,确实如此。‘光荣的’康维――你认识他?”
     “我曾和他在一个学校读书。”卢瑟福不大自然地说道。纵然事实如此,他还是觉得这么说有些勉强。
     “以他在巴斯库尔所做的一切来看,确实是个讨人喜欢,很不错的小伙子。”桑德斯接着说。
     卢瑟福点点头。“是的,这毫无疑问……可是,多么离奇……多么诡异……”他恍惚片刻,接着说道,“这事从没有在报纸上报道过,否则我早该有所耳闻。这是怎么一回事?”
     一时间桑德斯显得有些局促不安,我甚至觉得他有些愧疚。“老实说,”他答道,“有些东西我是不该说的,不过,也许现在已经无关紧要了。我是说这已经是陈年旧事,没多少人还在关心后来事情也没有再张扬,我的意思是,这件事的来龙去脉说起来不太光彩。政府方面只是宣布有一架飞机失踪了,提到了飞机的机型名称,仅此而已,局外人对这种事不会有更多的兴趣。”
     这时,怀兰又回到我们中间,桑德斯有些歉意地说:“我说,怀兰,他们几个刚才一直在谈论‘光荣的’康维,我恐怕把巴斯库尔的事说出去了,希望你不要介意。”
     怀兰一脸严肃,尽力克制自己,他不想当着同胞的面失态,另一方面又要照顾到自己作为政府官员的形象。“我不得不说,”沉默了片刻,他慢条斯理地说,“把这事儿仅仅看做一桩奇闻逸事真让人遗憾。我原本一直相信你们这些空军弟兄不会这样不顾信誉,会把事情泄露出去。”对这个年轻人一番斥责之后,他又和蔼地转向卢瑟福,“当然,你的心情我理解,同时我相信你也明白,某些时候,有必要让前线地区发生的事儿保留点神秘色彩。”
     “可是,”卢瑟福冷冷地说,“人们总会想去了解真相。”
     “对于任何有必要知道真相的人,这事儿并未隐瞒。当时我就在白沙瓦,这点我可以保证。你和康维很熟吧?我是说,你们在学生时代就相识了吧?”
     “在牛津大学时打过交道,那之后见面机会便少了。你常和他见面吧?”
     “在安哥拉驻扎期间见过一两次面。”
     “你喜欢他吗?”
     “我认为他很聪明,但又有点懒散。”
     卢瑟福笑道:“当然很聪明。他在大学里很出色,只可惜后来战争爆发了。他在学生会里可是个响当当的重量级人物,还是获得过蓝色荣誉的划船队员,各种奖励也得过不少。我认为他是我遇到过的最棒的业余钢琴家,的确,一个了不起的全才,大家都觉得他会成为未来的总理候选人。不过,老实说,自牛津大学分别后,我就再也没听到过他的消息,自然是战争中断了他的事业。当时他还很年轻,我猜他多半是从戎参战去了。”
     “他大概是被炸伤了,要不就是出了别的什么事儿。”怀兰说道,“但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他混得很不错,在法国还获得了特等勋章,他后来回牛津大学做了一段时间研究员。我知道他一九二一年去了东方。他会几种东方语言,因而不费周折就找到了工作,此后还担任过几个不同的职务。”
     卢瑟福爽朗地笑了。“这么说,一切都有了合理的解释!历史永远不会让世人了解那些破译情报密码工作中所取得的业绩,也不会透露公使馆里茶话会上的唇枪舌剑。”P2-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