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园区高质量发展新逻辑 临港案例

园区高质量发展新逻辑 临港案例

  • 字数: 384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作者: 阎海峰,李刚 等
  • 出版日期: 2024-03-01
  • 商品条码: 978730134847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76
  • 出版年份: 2024
定价:¥9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本书一个比较新的角度,即园区发展中的核心角色——园区开发与管理企业入手,以临港经济发展集团为对象,通过调研、深度访谈和二手资料,系统开发、总结了临港集团在高水平开放、科技创新、高新产业发展、金融创新助力、低碳园区、高品质空间载体六个方面的创新实践经验,进一步总结这些实践背后的理论逻辑和一般模式,提炼总结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为国内园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内容简介
园区开发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改革开放之路,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产业园区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在当前新的发展阶段,我国经济面临相互交织的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产业园区亦在发展中面临诸多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特别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协调的问题日趋凸显。因此,剖析园区的经验与不足,为未来管理和决策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就尤为重要。 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临港)是一家以园区开发、企业服务和产业投资为主业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经过近四十年的园区开发实践,培育了“临港”“漕河泾”“新业坊”三大品牌,淬炼成为国家战略的践行者、很好园区的引领者、临港新片区开发建设的主力军。临港是如何将践行国家战略转化为自身发展优势,将新发展理念贯穿于集团使命和日常实践,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剖析其发展实践对于立足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书一个比较新的角度,即园区发展中的核心角色——园区开发与管理企业入手,以临港经济发展集团为对象,通过调研、深度访谈和二手资料,系统开发、总结了临港集团在高水平开放、科技创新、高新产业发展、金融创新助力、低碳园区、高品质空间载体六个方面的创新实践经验,进一步总结这些实践背后的理论逻辑和一般模式,提炼总结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为国内园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作者简介
阎海峰 等【著】【中国】【现当代】 ———————————————————— 阎海峰,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组织学习、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学会(IACMR)创会会员暨组委会委员, 上海心理学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组部领导干部考试测评中心试题命制专家。 李刚 等【著】【中国】【现当代】 ———————————————————— 李刚,理学博士、经济学硕士,高级经济师、高级管理咨询师。现任上海临港集团党校执行副校长、创新管理学院执行院长,曾在上海市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发展总公司、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等担任人力资源总监、招商服务中心总经理、城镇开发公司总经理等职。长期致力于产业区发展的理论与实务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开发区的创新发展、区域规划与产业经济、企业地理学与空间战略、企业大学运营与人力资源开发等。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临港是谁?1
1.1临港之“港”2
1.2缘起漕河泾5
1.3“上海临港”7
1.4临港新片区9
1.5今天的临港12
2临港做了什么?13
2.1培育优选产业集群15
2.2引领绿色低碳发展17
2.3探索更高水平开放19
2.4构筑科技创新高地21
2.5致力金融创新赋能23
2.6塑造高品质空间25
3新逻辑之新27
3.1新片区之新29
3.2技术逻辑之新32
3.3市场逻辑之新35
3.4治理逻辑之新38
4结语:从乘势到造势42
第二章探索更高水平开放
1构建“引力场”46
1.1特斯拉的选择46
1.2不只特斯拉52
1.3从制造业到服务业58
2拆除“玻璃门”66
2.1小“楔钉”大用处.66
2.2少有且专享73
2.3新片区的路:无中生有.80
3架设“起跳板”85
3.1解决困局的跨境金融方案85
3.2跨境资金池的前生与未来89
3.3高水平开放的制度中介98
4他山之石:新加坡——以数字展望未来103
参考文献110
第三章构筑科技创新高地
1“热带雨林”的营造者113
1.1修炼内功:接力式孵化价值链115
1.2标准为王:国内少有孵化器标准120
1.3品牌名片:漕河泾嘉年华122
2“最后一公里”的助跑者125
2.1从高校实验室开出的“五朵金花”125
2.2如何走出科技创新“死亡峡谷”129
3从0到1的拓荒者134
3.1从无尽前沿到巴斯德象限134
3.2临港的巴斯德象限139
4他山之石:江苏产业技术研究院148
4.1“一所两制”的协同运营模式149
4.2多元化的创新力量150
4.3四位一体的创新生态154
参考文献158
第四章培育优选产业集群
1“生命蓝湾”:优选制造业集群的缩影163
1.1美敦力来了167
1.2链主的力量172
1.3优选产业集群的吸引力175
2强链补链179
2.1艰难的起步179
2.2“东方芯港”的成长之路184
3开放融合的产业生态196
3.1纵向协同融合198
3.2横向跨界融合200
3.3引进来,走出去202
4他山之石:波士顿生物医药产业园204
参考文献209
第五章致力金融创新赋能
1创新晶体的绿色价值215
1.1何为绿色建筑?215
1.2绿色建筑融资何以姗姗来迟217
1.3绿色+管理:市场化思维下的价值挖掘219
2金融创新赋能221
2.1三资困境221
2.2REITs破局223
2.3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240
3他山之石:中新集团253
3.1中新集团的上市历程253
3.2中新集团上市的背后:园区开发政策的变迁256
第六章塑造高品质空间
1种梧引凤:锻造高品质空间262
1.1宝石系标准厂房标杆263
1.2生命蓝湾的8米远见267
1.3全定制卫星制造“灯塔工厂”271
2AIPark,联接园区今天与未来275
2.1智慧服务赋能价值创造276
2.2园区数据要素价值挖掘展望281
3产城融合:以人为本的城市空间演进284
3.1无边界的产业与生活空间286
3.2未来科学之城293
4他山之石:新加坡裕廊工业园297
4.1裕廊1.0:政府垄断,快速立足.297
4.2裕廊2.0:政府主导的市场化运作300
4.3裕廊的产城融合之路303
参考文献308
第七章引领绿色低碳发展
1绿色园区建设者311
1.1绿色低碳转型的主力军311
1.2绿色园区建设者314
2传统化工区变身碳谷绿湾328
2.1金山二工区的困境328
2.2以绿破局332
3“氢能谷”氢风来袭340
3.1布局氢能产业340
3.2打造氢能产业集群343
3.3探索氢能应用场景346
3.4打造园区多元化服务349
4他山之石352
4.1低碳循环:日本北九州工业园区352
4.2零碳智慧园区:德国欧瑞府(EUREF Campus)358
参考文献.363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