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尸变图鉴 自然环境下的尸体变化

尸变图鉴 自然环境下的尸体变化

  • 字数: 48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7-01
  • 商品条码: 978753698408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92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1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1.本图鉴为超级网红书《尸体变化图鉴》第二部,2具试验尸体,25个真实案例,600多张高清照片,更多劲爆内容持续曝光! 《尸体变化图鉴》本是一本专业性科普图书,以图鉴的形式展示人死后尸体一天一天的变化,但因内容劲爆,自2017年上市以来,获得了众多猎奇者的青睐,成了网络爆款,网友争先推荐,豆瓣评分9分,豆瓣科普类图书 靠前00排名75名,狂销五万册,本图鉴为《尸体变化图鉴》第二部,更多劲爆内容持续曝光! 2.本图鉴展示的是在自然环境下,早期尸体到晚期尸体,直至白骨化的现象,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图鉴由 2 具实验持续观察到的死后尸体变化现象与死后经过时间的实时拍照图片,以及 25 个案例现场出现的尸体变化现象与死后经过时间的图片组成。体现出在不同季节、不同时段尸体变化现象与死后经过时间的关系,同时也体现出尸体软组织的分解速度与有无尸食性蝇类幼虫孳生的关系。为公安司法部门的法医工作者和各级院校的法医教师等技术人员提供了宝贵的推测晚期尸体死后经过时间的参考价值。
内容简介
《尸变图鉴:自然环境下的尸体变化》一书,由2具实验持续观察到的死后尸体变化现象与死后经过时间的实时拍照图片,以及25个案例现场出现的尸体变化现象与死后经过时间的图片组成。共有彩色图片600多张,每张图下均有简要的文字说明和死后经过时间,体现出在不同季节、不同时段尸体变化现象与死后经过时间的关系,同时也体现出尸体软组织的分解速度与有无尸食性蝇类幼虫孳生的关系。本图鉴反映了中国法医学对死后尸体变化的研究状况,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为公安司法部门的法医工作者和各级院校的法医教师等技术人员提供了宝贵的推测晚期尸体死后经过时间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陈禄仕 197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军医系。1978年在贵州警察学院任法医学教师,1988年任该学院法医学讲师,1995年任该学院法医学副教授,2001年任该学院法医学教授。在从事法医学教学和实践中发现在法医教学和法医检案中缺乏相关尸体变化和法医昆虫学的参考资料,随之申报了省部级相关课题开展研究,分别发表专业论文数十篇,由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和贵州省出版传媒事业发展专项资金资助出版《中国尸食性蝇类》《中国尸食性蝇类图鉴》《尸体变化图鉴》等,另任副主编编写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供法医学类专业用《法医昆虫学》。
目录
第一章实验观察到的尸体变化与死后经过时间
第一节1号尸体变化与死后经过时间
死后第1天(平均气温25.10℃)
死后第8天(平均气温23.40℃)
死后第9天(平均气温24.85℃)
死后第10天(平均气温26.25℃)
死后第11天(平均气温26.55℃)
死后第12天(平均气温24.25℃)
死后第13天(平均气温21.00℃)
死后第14天(平均气温22.55℃)
死后第15天(平均气温23.85℃)
死后第16天(平均气温23.80℃)
死后第18天(平均气温24.25℃)
死后第19天(平均气温24.80℃)
死后第20天(平均气温25.35℃)
死后第24天(平均气温26.70℃)
死后第27天(平均气温22.50℃)
死后第32天(平均气温21.90℃)
死后第36天(平均气温25.15℃)
死后第38天(平均气温26.80℃)
死后第41天(平均气温26.15℃)
死后第46天(平均气温25.70℃)
死后第65天(平均气温23.10℃)
死后第83天(平均气温22.55℃)
第二节2号尸体变化与死后经过时间
死后第1天(平均气温10.90℃)
死后第2天(平均气温13.90℃)
死后第3天(平均气温16.00℃)
死后第4天(平均气温19.00℃)
死后第5天(平均气温21.50℃)
死后第6天(平均气温20.75℃)
死后第7天(平均气温19.90℃)
死后第8天(平均气温4.25℃)
死后第9天(平均气温1.75℃)
死后第10天(平均气温3.90℃)
死后第11天(平均气温8.25℃)
死后第12天(平均气温8.00℃)
死后第13天(平均气温4.65℃)
死后第14天(平均气温8.25℃)
死后第15天(平均气温7.60℃)
死后第16天(平均气温11.85℃)
死后第17天(平均气温13.50℃)
死后第18天(平均气温14.50℃)
死后第21天(平均气温17.25℃)
死后第31天(平均气温10.00℃)
死后第43天(平均气温16.25℃)
死后第55天(平均气温19.25℃)
死后第62天(平均气温18.00℃)
死后第77天(平均气温16.75℃)
死后第87天(平均气温23.50℃)
死后第116天(平均气温24.00℃)
死后第140天(平均气温22.25℃)
死后第204天(气温缺失)
死后第247天(气温缺失)
第二章不同尸体现场的案例尸体变化与死后经过时间
……
摘要
     专家推荐: 陈禄仕教授从法医实际案件出发,数十年如一日,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多年来笔耕不辍,倾注精力致力于法医学尸体研究,默默无闻地为我国法医学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尸变图鉴:自然环境下的尸体变化》是陈禄仕教授及其团队对法医学尸体变化研究的又一力作。本书内容主要在自然环境下,对早期尸体到晚期尸体,直至全部白骨化进行连续观察、拍照、记录,为提高推测死亡时间的准确度提供了有力证据。作为一名法医工作者,能受邀为本书作序倍感荣幸。 在实际案件应用中,死亡时间推断对确定嫌疑人有无作案时间,进而划定侦查范围、提供侦查线索、阐明作案过程及案件性质等意义重大,一直是法医学实践中的难点,同时也是法医科学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广大法医同行已为此从多角度、多学科的融合等方面展开了相关研究,但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立足于根本,最为直接的尸体观察研究依然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陈禄仕教授前作《尸体变化图鉴》一书,内容翔实,得到业内人士的一致好评,而此次他再次执笔,对多年来有关尸体变化的研究进行整理、汇总,尤其是对晚期尸体现象变化进行观察、记录,同时也收集了一些特殊现场的尸体现象图集,以全新的视角、全新的内容再次编写了《尸变图鉴:自然环境下的尸体变化》一书。 本书既为广大法医工作者在实际案件的应用中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同时也为本领域的研究积累了宝贵的素材。该书内容丰富,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及实用性。该工具书的出版,再次为法医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郭亚东 (中南大学法医系主任、教授 / 主任法医师、博士生导师) 2021 年 1 月于长沙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