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深度看见 艾瑞克森催眠法

深度看见 艾瑞克森催眠法

  • 字数: 3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 作者: (美)米尔顿·艾瑞克森,(美)史德奈·罗森
  • 出版日期: 2021-04-01
  • 商品条码: 978755768235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60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①武志红主编和导读。 ②本书的问世,让催眠治疗在心理学中占有了重要的一席之地,也让世人重新认识了催眠。 ③开创性的以讲故事的方法进行治疗,将心理暗示的作用发挥到很好,效果尤为显著,读来也通俗有趣。 ④每个人都需要被看见,深度看见自我,才能真正看见世界。
内容简介
长久以来,人们对于催眠有着诸多误解,以为那不过是借助道具做出的花哨表演。实际上,催眠是门严肃的科学,它是心理学体系的重要构成,并以对潜意识靠前的深度挖掘,被广泛运用到各大心理学流派中。在催眠领域,云集着众多天才心理学大师,而其中最耀眼的名字,必然是米尔顿·艾瑞克森。作为现代催眠之父,这本书以纪实的方式,记录了艾瑞克森进行催眠的完整过程,不仅包含众多真实案例,更有他对于催眠及潜意识所总结出的珍贵经验,是了解催眠和潜意识领域的推荐阅读书目。本书由艾瑞克森的学生、同事兼朋友罗森撰稿,书中也包含了他对艾瑞克森传奇催眠方式的独到解读。
目录
第一章 改变潜意识心智
第二章 痛苦带来的礼物
第三章 相信你的潜意识
第四章 间接暗示法
第五章 克服习以为常的极限
第六章 重新构建
第七章 以经验为师
第八章 主导你的生命
第九章 留住纯真的眼睛
第十章 用心观察:留意特异之处
第十一章 治疗精神疾病
第十二章 着眼未来
第十三章 自律
附录
摘要
     “你还没发现,你的生活已经被潜意识控制了。”当艾瑞克森对我说这句话时,我当时的反应,和日后听到我说出这句话的人一模一样。 但在当时,我以为艾瑞克森的意思是:人们的生活早就被潜意识框死了,所能做的,只剩下“了解自己所处的潜意识模式”这一件事了。后来我才明白,潜意识里的内容未必就不能改变。我们每天的经历不仅足以改变意识,也会深深地影响潜意识。比如,每次我读到一篇发人深省的文章,潜意识必定立刻产生变化;如果我与某位重要人物(对我而言意义重大的人)见面,潜意识也会发生变化。事实上,任何心理治疗的正面价值,都体现在当事人深层次的改变上,而这多半是与另一个或另一群人相遇的结果。 在我看来,如果治疗师能将精力放在“影响患者的潜意识心理模式(包括价值观与行为准则)”上,持久而有效的改变也就不再是奢望了。艾瑞克森十分赞同这一观点,他甚至在晚年时特意为此创立了一套模式——教学研讨会。 最后一次与艾瑞克森见面时,他解释了建立这一模式的初衷: “以前,我需要在每个患者身上花费大把时间,相比起来,我宁愿教给更多人如何破解这些难题。无数人来信告诉我:‘你改变了我对待患者的方式。’现在,我的患者比以前更多了,但我花在他们身上的时间却更少了。” 我问他其中有什么奥秘。 他回答:“他们来我这里听了故事,回家后发生了改变,仅此而已。” 显然,“来我这里听了故事”并不简单,其中必然蕴含着拨开迷雾的洞察力,包含着对人性的深度看见,包括各种期待与沟通。就拿艾瑞克森来说,每次他与人会面,都能让对方经历不同层次的催眠状态,并让人们带着正面期待,在催眠中接受他所传递出的信息。不仅如此,艾瑞克森还认为,如果听众能“遗忘”掉某个故事(对故事情节有健忘反应),那么这个故事的功效将会更加深远。 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艾瑞克森遵循着古老的传统。自人类蒙昧初开时,故事就一直充当着传播文化、伦理与道德规范的有效手段。裹上糖衣的良药容易入口,单刀直入的教诲难入人心,当忠言以引人入胜的故事呈现出来时,人们会乐于接受。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艾瑞克森施展了他讲故事的技巧——专门选取那些与医学、心理学、人类学有关的有趣故事。在这些超出了患者与治疗师预期的故事中,处处散发着意义非凡的暗示意味。 在催眠状态中学习 根据艾瑞克森所说,催眠状态最能促成人们学习与改变。它并非是强迫人入睡,患者不会受到治疗师的“压制”,也不会失去自制力而任人摆布。事实上,催眠是一种人人都曾经历过的自然状态,而最常见的催眠,当属做白日梦时的恍惚时刻。此外,当我们进行冥想、祈祷或运动(例如被人称为“动态冥想”的慢跑活动)时,也容易产生某些形式的催眠。凡是身处其中的人,会对心智、幻觉等内在变化相当敏感,而对诸如声音、动作之类的外在刺激,却不怎么在意。 在催眠状态下,患者往往能凭直觉对各种梦境及其象征意义做出判断,对其他潜意识形式的意义也能很好地理解,他们很少会做理性思考,其状态十分接近艾瑞克森所说的“潜意识学习状态”。正因如此,患者会很容易接受治疗师给出的暗示,不会出现强烈的抗拒。不过,要是暗示与患者自身的价值体系产生冲突,这些暗示就很难发挥作用了。另一方面,患者也很可能部分甚至全部遗忘了催眠体验,但这种健忘绝非是催眠的特性。 在引导患者进入催眠的过程中,治疗师必须设法吸引对方的注意力,将其关注点转向内在世界——引导患者看到自己的内在,从而产生催眠回应。这类催眠回应来自患者自身“浩瀚的信息宝库”,既能顺应治疗师引导的方向,也与患者的需求息息相关。想要获得这样的回应,治疗中就要以间接的方式给出暗示,比如穿插在稀松平常的对话中,或者是有趣的故事里。 在催眠过程中,治疗师必须敏锐地观察患者的微妙改变,尤其是全神贯注时的各种生理变化,比如患者是否面无表情、双眼直视、停止眨眼,还是整个人都僵住了。一旦这一连串反应集中出现,说明患者多半已经进入了轻度催眠状态。此时,就是给出暗示的大好时机。当然,也可以直接表示:“安心停留在这个状态。”治疗师很清楚,患者此时正在处理由潜意识释放出的信息。 艾瑞克森所选取的故事,往往沿袭着童话故事、《圣经》故事以及民间传说的核心模式。比如在民间传说中,探索是故事的重要主题,而艾瑞克森经由暗示带给患者的内心感受,其跌宕起伏的程度与最终收获的成就感,丝毫不逊色于任何神话。此外,由于艾瑞克森讲述的故事常带有强烈的美国特色,因此,他一直被视为美国的传奇人物。 尽管如此,必然有人还是会对故事的效果产生质疑,他们并不知道好故事所具备的力量,在很多方面,那很像是我们看完一部精彩电影后出现的“灼烧”(Glow)感。在观赏电影的过程中,很多人都会陷入意识转换的状态,我们会不自觉地对戏中的某位或多位角色产生认同,并在电影散场后神思恍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