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兵战事典 4 欧洲围城篇

兵战事典 4 欧洲围城篇

  • 字数: 15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作者: (英)邓肯·坎贝尔,(英)克里斯托弗·格雷维特 等
  • 出版日期: 2022-09-01
  • 商品条码: 978710807280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00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6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攻城、守城在欧洲围城战漫长的历史中,如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不断发展。只要有人开始筑墙,必定会有人想方设法攻破。本书用大量图片,详细解读了欧洲古典时期到中世纪的城墙攻守技术。作者是军事史专家,内容叙述生动,充满论证色彩,具有一定的研究性质,将史料与实地考察相结合,配有历史插图和考古照片。还原了欧洲战争的激烈攻防,为我们了解欧洲历史、建筑与文明发展提供了参考。
内容简介
本书带你回到欧洲围城战目前三个重要时期:上古时代、罗马时代,中世纪。守城与攻城是两项重要的军事技能,一直以来,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不断发展。在上古时代篇,我们可以看到围城战开始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无论是波斯王大流士、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迦太基的汉尼拔将军,都是善用围城攻势的佼佼者,他们招募工程师与科学家来研发各种战术,比如击穿防御、封锁城镇,或是使用离间计谋等。到了罗马时期,围城战的分量越来越重,无论是公元前2世纪罗马对马其顿与迦太基的战役、罗马共和时期的内战,还是帝国晚期与萨珊波斯王朝的对抗,着重探讨罗马共和与帝国时期军队所使用的各种围城战术,并分析罗马时期之后的数百年,围城战术仍旧具有相当的影响力。中世纪的攻城战数量远大过于各种大型会战,范围从小型的栅栏防守到全面进攻大型要塞,对于入侵者和防守者而言,都有各自的战术分析;作者对中世纪的“骑士精神”以及各种攻防战役中的奇袭与诡计,都巨细靡遗地做了深入探讨。
作者简介
邓肯‧坎贝尔 (Duncan B Campbell) 古希腊与罗马时期战争史专家,1984年就读于英国格拉斯哥大学(Glasgow University)时,已发表第一篇论文;后专研罗马时期的攻城武器,获得博士学位。为多部期刊撰稿,现全家居住于英国苏格兰安多尼长城(Antonine Wall)近郊。
目录
上古围城战
导言
围城战入门
阿契美尼德波斯的围城战役
居鲁士大帝的征伐
波斯军进占爱奥尼亚城邦
大流士与爱奥尼亚之乱
波斯的攻城装置
希腊古典时期的围城战役
雅典的攻城战术
封锁墙
斯巴达的攻城战术
希腊的攻城装置
狄奥尼索斯一世时期的攻城战
迦太基人的包围
迦太基的攻城装置
叙拉古的狄奥尼索斯一世
战略家埃涅阿斯
马其顿的围城战役
腓力二世的攻城战术
亚历山大大帝的围城战役
马其顿的攻城装置
马其顿的投射武器
希腊化时代的围城战役
围城者德米特里
早期罗马
防御工事
罗马共和时期的围城战役
拜占庭的菲隆
汉尼拔与迦太基的围城战役
第二次布匿战争中的罗马围城战术
罗马与马其顿

从居鲁士到小西庇阿
图版
罗马时期围城战
导言
公元前2世纪末期的围城战
公元前163-前133年:地中海东岸战事
公元前153-前134年:罗马在西班牙境内的战役
公元前133年:围攻努曼提亚
马略与苏拉时期的围城战役
公元前111-前105年:朱古达之战
公元前91-前88年,以及前83-前80年:意大利战争时期的围城战役
公元前88-前85年:苏拉与米特拉达提
公元前74-前71年:卢库卢斯、庞培、米特拉达提
罗马共和末期的围城战役
公元前57-前51年:恺撒的高卢围城战役
公元前52年:阿莱西亚围城战
公元前49-前31年:内战时期的围城战役
攻城战术的规则
第一公民时期的围城战役
公元66-74年:犹太战争
公元74年:马萨达堡围城战役
公元2世纪的围城战役
公元3世纪的围城战役
罗马攻城战略的元素
扎营
围堵
土坡
器械

罗马之敌的围城战役
公元4世纪的围城战役
图版
中世纪围城战
导言
城堡与有防御工事的城镇
十字军东征
城堡备战
城内守军
城镇防御
攻城战的部署
外交手段
攻城战的规则
发动攻城
进攻、突袭、驰援
奇袭与诡计
攻城技术与机器
火攻术
攀墙攻击
地道
破城锤与螺旋钻
投射武器
火炮
城堡式微
图版
摘要
     围城战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公元前2000年。当时美索不达米亚(Mesopotamia,即今日伊拉克境内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之间的区域)的城镇建造于隆起的土丘之上,因而拥有天然屏障。这种土丘又称为“荒丘”(tell),是好几代以前的人所留下来的泥砖颓垣。荒丘的高度通常为10-20米,丘顶筑有城墙,荒丘的下方有时会再挖一道环绕的沟渠作为防御之用。城墙上的城堞能够保护走道上的弓箭手,而城塔则不仅有助于长距离的警戒,也能作为使用投掷武器的平台。 只要有人开始筑墙捍卫身家财产,自然而然地,必定会有人想方设法突破防卫来掠夺财物。同样地,在苏美尔人(Sumerian)建立霸业之后,巴比伦人(Babylonian)与亚述人(Assyrian)继之而起,他们征服邻邦以建立帝国,而若要持续占据新领土,必须能够掌控主要城镇。因此,在公元前1000年,近东地区的大小杀戮之中,围城战注定要扮演关键角色。围城战术是尚武的亚述人所发明的,后来在历史流传之下,成为夺取军事要塞不可或缺的战术。 围城战入门 城中的居民若看到大军来袭,虽然有时候会吓得立刻投降;但多半的情况是,他们会把城门牢牢闩上,希望防御工事能够让来犯者知难而退。围城的一方若遇到这种情况,通常有五种策略可以运用。他可以选择从上方跨越重重防御,或是正面将其捣毁打穿,要不就是从下方挖地道进攻。若是上述三个策略都失败了,或是缺乏执行战略所需要的手段,他还可以封锁城镇的供给线,以饥饿威胁城中的居民,借以迫使他们乖乖就范。最后一招则是使用离间或诡计来达到入城的目的。 若要从上方跨越城镇的防御措施,使用云梯虽然最直接,但却也最危险:因为这项工具无法提供任何防护,攀梯进攻的士兵极易遭受来自上方的攻击。一个变通的方法是修筑土坡,只要土坡高过城墙,大军便能从上而下给予守城的一方重击。然而,修筑这样巨大的土坡需要动员大量人力,而且当建筑工事越来越接近城墙时,筑坡人员的危险也随之升高。 若要从正面打穿防御措施,必须使用破城锤冲撞城墙或城门。理论上而言,城门应该是整个防御圈中最脆弱的一环,而且很可能无法抵御火攻;但是正因为这个缘故,任何一位守方将领若是思维合理,必定会把全部心力集中于此处。另一个做法则是挖空城墙的墙脚,或是大规模地破坏城墙地基,借以让城墙倒塌,不过这两个做法各有各的风险。至于第三条路,也就是从下方穿越防御设施,则需要挖掘足以容纳大军的坑道,如此方能在进城之后有效地发动攻击。这项策略如果顺利执行,其优点在于神不知鬼不觉;但若是守方听到了挖掘地道的动静,或是注意到堆积起来的废土,则此策略便立刻败露失效。 上述几项策略,无论单独使用或者搭配运用,都能让攻城的一方迅速夺下防备森严的城镇,但是在执行策略的过程中,攻城的一方很可能会伤亡惨重。站在攻城者的立场而言,采取包围的方式要安全得多了。理论上,从城外封锁可让城内粮尽援绝,迫使城内的人乖乖投降。然而,由于各城的资源以及被封锁的程度不尽相同,这项策略可能变得无止无休。如同受困的守方一样,战事拖延对于进攻的一方也是同样不利的,因为若在一地驻扎过久,军队本身的粮食供给与环境卫生都将成为问题。 当然,如果城内有政治斗争的话,其中一方可能会被说服,大开城门让攻城者登堂入室,如此便能免去不少无谓的损失。攻城者剩下的最后一项策略,便是使用计谋达到入城目的。常见的计谋为佯装撤退,表面上看来好像放弃进攻,但是暗地里却留下一支伏兵,趁着城内的人松懈的时候攻其不备。理想的状况下,伏兵渗透袭击的时机要拿捏妥当,以,便配合主力部队掉头回来的时间。特洛伊(Troy)之战的奇袭夺城便是运用这种计谋。 P1-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