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永远的敦煌 常书鸿 常沙娜敦煌艺术珍藏集

永远的敦煌 常书鸿 常沙娜敦煌艺术珍藏集

  • 字数: 8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4-01-01
  • 商品条码: 9787521751024
  • 版次: 1
  • 开本: 12开
  • 页数: 180
  • 出版年份: 2024
定价:¥23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1.【敦煌文脉薪火相传】敦煌父女,以岁月谱写敦煌之美。父亲常书鸿是我国敦煌保护事业的开创者,作为留法青年艺术家毅然回到祖国,自20世纪40年代来到大漠敦煌,为保护弘扬敦煌文化艺术付出毕生精力。女儿常沙娜从小随父练就敦煌艺术“童子功”,亲身见证了保护莫高窟、研究敦煌艺术的艰辛波折,一辈子为传承与发展敦煌文化而努力。如今常书鸿已离开近30年,豆蔻少女常沙娜已到耋耄之年,而两代人对敦煌艺术的热爱薪火相传。 2.【艺术珍品跃然纸上】特殊的历史时代成就父女俩不可复制的敦煌艺术创作。1946年,时任敦煌艺术研究所所长的常书鸿为保护推广敦煌筹集经费,带着年仅15岁的沙娜在兰州举办父女联展。70余年后,父女作品纸上相逢——本书收录各个时期敦煌主题艺术创作百余幅:翩跹的飞天、宝相的庄严、灵动的纹饰、恢宏的气度、“舍身饲虎”的勇气……一一跃然纸上。 3.【文化瑰宝再认识】敦煌艺术以生动的形式反映丝绸之路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留下各时期风貌和历代民众的生活轨迹,其特有的艺术形式和取之不尽的艺术元素,更是学习研究当代艺术与生活应用的源泉。常沙娜解读敦煌独特的艺术语言,带领读者认识传统艺术的永恒魅力与当代价值。 4.【珍藏】收藏级装帧设计。大开本精装,便于欣赏作品细节;封面、函套、内页均选用特种纸。全彩印刷,庄重雅致。雅昌艺术印刷有限公司承印。
内容简介
敦煌父女,薪火相传。常书鸿、常沙娜敦煌主题艺术珍藏集,致敬永远的敦煌。1935年,留法学生常书鸿在巴黎塞纳河畔的书摊上,偶然发现考古学家伯希和编撰的《敦煌石窟图录》,看后激动不已。从此以后,他心心念念要回到中国,重新认识祖国的文化历史。40年代,常书鸿带着全家人在只有零零落落的骆驼刺和芨芨草的沙漠里艰难行进,终于来到鸣沙山下,组织筹建了敦煌艺术研究所,展开持续一生的敦煌石窟研究保护工作。在父亲的影响下,少女常沙娜结缘敦煌,践行父亲的艺术生命,后又在林徽因等前辈的指导下,通过工艺美术设计与教育的方式,将敦煌艺术之美传递给世界。本书收录“敦煌守护神”常书鸿、“永远的敦煌少女”常沙娜横跨80余年、各个时期的敦煌主题艺术创作。题材多样,涵纳各朝代敦煌壁画复原临摹、整理、再创作作品百余幅,部分为此前未公开作品。常沙娜用生动鲜活的文字解读敦煌艺术特色,追忆两代人的敦煌情缘,带领读者感受艺术瑰宝盛世流光。得千年艺术熏陶,尽一生传敦煌文脉。穿越时光,回溯两代敦煌人的坚守与传承。匠心不改,此心不移系敦煌。
作者简介
常书鸿(1904—1994) 画家,敦煌艺术研究学者,我国敦煌学的奠基者和敦煌文化事业的开创者,被誉为“敦煌守护神”。 1927年赴法留学学习油画,成为誉满中外的画家。1942年毅然举家奔赴莫高窟,投身敦煌石窟的保护和研究工作。参与筹备敦煌艺术研究所,并任首任所长,主持、参加临摹,对壁画色彩和装饰造型理解深刻,其作品代表了敦煌研究院早期临摹工作的成就。 1949年后历任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长、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国家文物局顾问、甘肃省文联名誉主席。 常沙娜(1931— ) 艺术设计教育家和艺术设计家。1931年生于法国里昂,其后随父母到了敦煌,跟随父亲常书鸿学习、临摹敦煌壁画。 她在千年艺术的熏陶下度过了动荡的少年时代,此后投身工艺美术设计与教育事业,将毕生精力用在敦煌艺术的整理、传承和发扬上。 先后在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任教,曾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先后参与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徽、人民大会堂外立面等国家重点工程建筑装饰设计和壁画创作。中国文联“终身成就美术家”荣誉称号获得者。
目录
前言
PREFACE
卷一 从巴黎到九层楼
VOLUME 1:FROM PARIS TO DUNHUANG
卷二 永远的敦煌
VOLUME 2:EVERLASTING GRANDEUR OF DUNHUANG
卷三 大漠明珠,艺术宝藏
VOLUME 3:ART TREASURES IN DESERT
附录 1:老照片
APPENDIX 1:OLD PHOTOGRAPHS
附录2:作品一览
APPENDIX 2:OVERVIEW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