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流年乾坤 西藏历史述略

流年乾坤 西藏历史述略

  • 字数: 155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五州传播出版社
  • 作者: 陈庆英
  • 出版日期: 2020-08-01
  • 商品条码: 978750854466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88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54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介绍了西藏地区由古至今的发展历史,以动态、发展的观点,系统梳理西藏历史、社会曲折、复杂的演进过程,客观真实展示了西藏历史发展的许多重大事件,着重阐明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历代中央王朝与西藏地方的关系、历代中央政府治藏政策的意义等西藏历史重大关键问题及其依据,以史实证明西藏社会所经历的从落后到进步、从封闭到开放、从封建统治到民族自治的历史性转折。
作者简介
陈庆英,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所原所长、研究员。主要从事藏族历史研究,著有《元朝帝师八思巴》《蒙藏关系史大系·政治卷》《达赖喇嘛转世与历史定制》《中国藏族部落》(主编)、《藏族部落制度研究》(主编)、《历辈达赖喇嘛生平形象历史》(主编)、《西藏历史文化辞典》(主编)、《中国藏传佛教金铜造像艺术》(主编),译作有《论西藏政教合一制度》《汉藏史集》《章嘉国师若必多吉传》《红史》《萨迦世系史》《五世达赖喇嘛传》等。发表学术论文七十余篇。
目录
第一章
吐蕃王朝建立前的西藏1
第二章
吐蕃王朝时期的西藏15
第三章
地方政教势力割据时期的西藏29
第四章
元代西藏35
第五章
明代西藏51
第六章
清朝前期的西藏69
第七章
清朝后期的西藏89
第八章
西藏人民反抗英国侵略的斗争93第九章
民国时期的西藏109
第十章
西藏的和平解放131
第十一章
西藏自治区的建立151
附录: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
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170
摘要
     第一章 吐蕃王朝建立前的西藏 西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是一个省一级的自治区,其全称为西藏自治区。西藏的面积为12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2.8%。现在西藏全区划分为6个地级市,即自治区首府拉萨市、日喀则市、昌都市、林芝市、山南市和那曲市,另有阿里地区,合计7个地级行政单位;70个县和4个县级区(合计74个县级行政单位);691个乡级行政区,包括140个镇、534个乡、8个民族乡以及9个街道办事处。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区常住人口为300.22万,其中藏族人口271.64万,占90.48%,汉族人口24.53万,占8.17%,回族、门巴族、珞巴族、纳西族、怒族等其它民族共有4.05万人,占1.35%。西藏北面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相连,东面与四川省、云南省相连。从西北到东南沿喜马拉雅山脉漫长的边界线与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等国接壤,国境线长达4000多公里,是中国国际边界线最长的省区之一。 西藏自治区所在的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地质历史最年轻的高原。早上新世的三趾马动物群化石和丰富的远古植物资料证实,直到第三纪晚期该地区的海拔还只有1000米,气候湿润炎热,一派热带森林和草原景观。只是在近300万年左右的时间内,才逐渐上升到目前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高度。其中,从距今1万年前起共上升了约700米。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从北到南有四个巨大的由西向东延伸的山脉,即:阿尔金山一祁连山脉、昆仑山一巴颜喀拉山脉、喀喇昆仑山一唐古拉山脉、喜马拉雅山脉。这些山脉中间扩展开来,两头聚拢,西部形成帕米尔高原“山结”,东南形成横断山“山束”,使得整个青藏高原在地形图上像一个内装重物、两头扎紧的大口袋。在高原的内部,南北并列的山脉和山脉之间的台地又形成一个一个小的口袋。如同在一个大口袋中装着若干个小口袋。西藏位于青藏高原的西部和南部,占整个青藏高原面积的一半还多。西藏的总体地形构造是夹在喜马拉雅山和喀喇昆仑山一唐古拉山这南北两道高墙之间的西北高东南低的三级阶梯,即:1.藏北高原。约占西藏面积的2/3,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除西南角的几条河以外,多数是内流河,形成众多的高原湖泊;2.雅鲁藏布江流域,平均海拔在3500米左右,河流都汇入由西向东的雅鲁藏布江;3.藏东峡谷地带,从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到金沙江,平均海拔在3500米以下,地势北高南低,山脉和河流变为从北向南的走向,金沙江、澜沧江、雅鲁藏布江成为亚洲几条主要江河长江、湄公河、布拉马普特拉河的上游。 从地形上看,西藏南部的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优选优选的山脉,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和大多数海拔超过8000米的高峰都集中在这里,喜马拉雅山南麓地势陡降,很快与印度炎热潮湿的恒河平原相接,形成南麓和北麓的气候和自然景观相差悬殊。而在西面、北面和东面,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相连接,气候和自然景观逐步过渡。由于海拔高,喜马拉雅山脉挡住了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北上,所以高原气候寒冷而且干燥。拉萨一月平均气温为.2.2℃,七月平均气温为15.1℃,那曲一月平均气温为-13.9℃,七月平均气温为8.9℃,绝大部分地区年均温度在10℃以下,拉萨、日喀则的年平均气温和最热月气温,都比同纬度的重庆、武汉、上海低10~15℃。整个青藏高原冬季漫长,无霜期短,拉萨和日喀则为120~180天,那曲仅有60~80天,没有严格意义的夏季。年平均大力度优惠气温低于0℃的天数,西藏拉萨为173.3天,日喀则为189.7天,那曲为276.9天,而年平均优选气温高于10℃的天数,大部分地区在50天以下,优选的也不到180天。降水量少而且集中在七、八两个月,年降水量拉萨为453.9毫米,阿里噶尔县为60.4毫米,那曲为406.2毫米。冬春多暴风雪,夏秋多雷暴、多冰雹,那曲年平均雷暴日在85天以上、雹日在35天以上。西藏又是多风的地区,年平均大风(8级以上)日数拉萨为32.4天,日喀则为59.3天,而那曲和阿里的牧业区为100~150天,最多的地方可达200天。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西藏的植被呈垂直分布,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有森林,再往上依次是灌丛草甸、高山草甸、高山草原、高山荒漠,雪线以上的高峰峻岭终年冰雪覆盖,为大片的雪山冰川,类似地球南北两极的景观。从整体来看,西藏的大部分地区是荒漠草原,不适宜农耕,只有少部分气候比较温暖的河谷由于日照长、土质肥沃、水源充足,具有发展高原灌溉农业的有利条件,但耕地总面积不到400万亩,大部分地区为高原游牧区。虽然西藏牧业分布地域辽阔,但是可以有效利用的面积有限。广大草原牧草生长季节短,产草量低,载畜量低,而且多风雪灾害,生产很不稳定。农田必须有水利灌溉,庄稼才能生长成熟,因此耕地分散在河谷地带,一年只能一熟。在几千年乃至几万年的历史长河中,繁衍生息在西藏的各个民族,正是在与严酷的自然条件进行不断的艰苦斗争中发展起来的。 P1-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