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单身社会

单身社会

  • 字数: 16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作者: (美)艾里克·克里南伯格
  • 出版日期: 2017-08-01
  • 商品条码: 9787020128693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72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单身越来越成为一种社会现象,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还是其他发达国家,或者像巴西、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本书的研究对象正是这个越来越普遍的单身现象,以及独居生活给社会、政治、经济带来的变化和变革。     这才是人类的走向!每个人的wei一一次生命,不过是为了证明独自生活的能力和生活本身所有丰富的可能性。婚姻,家庭,这种种古老的迷信!那个时代业已沉沦!
内容简介
在1950年代,美国人口中只有22%的人单身生活,而今天,超过一半的美国人正处于单身,而其中,3100万人独自生活,——这差不多占到了美国成年人口的1/7。独居人口占到了美国户籍总数的28%,这一比重使之成为美国普遍的家庭形式,甚至超过了核心家庭的所占比重。在本书中,艾里克·克里南伯格向人们证实,这一数字背后绝非是一时的潮流走向,事实上,这正代表着自婴儿潮以来重大的社会变革——我们正在学习单身,并由此带来了全新的生活方式。克里南伯格以他前瞻性的研究为基础,探索了单身社会的崛起,以及这一现象给我们的社会文化、经济、政治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尽管传统思想一直告诫我们,独自生活将导致孤独和与世隔绝的孤立,克里南伯格却向我们揭示了,绝大多数单身者正热忱地投身社会与社交生活中,他们比同龄已婚人士更热衷于外出就餐、锻炼身体、参与艺术及音乐课程、公众活动、演讲以及公益活动。甚至有证据表明,比起与配偶居住的已婚人士,独自生活的人们身心更为健康,而他们都市公寓的生活方式,相较郊区独栋家庭住宅,也更为绿色环保。克里南伯格专业地分析了这些独居人士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年轻的专业人士,支付高额的公寓租金,以换取自由和隐私;三四十岁的单身人士,不愿为了不尽如人意的伴侣而牺牲自己的事业或生活方式;离婚人士不再信任婚姻是幸福与稳定的基础;以及那些宁愿独居也不愿与朋友或者孩子共同居住的老年人。根据针对三百多名不同年龄和阶层的男女所做的深度访谈,克里南伯格得出了一个出乎意料的结论:在如今这个媒体无处不在、人与人高度紧密相连的社会中,独自生活令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以及更懂得享受伴侣的陪伴。克里南伯格在本书中,用令人耳目一新的统计数据、第一手资料,以及对于独居人士的生动刻画,颠覆了人们对于单身的传统认知,并为改变着美国的单身社会这一形式,给出了结论性的评价:单身社会,正成为一次空前强大、无可避免的社会变革。
作者简介
艾里克•克里南伯格(Eric Klinenberg,1970- ),纽约大学社会学教授,《公众文化》编辑。他的第一部著作《热浪》获得了七项文学和学术奖项,并被《芝加哥论坛报》誉为“很好著作”。他的调查研究被《纽约客》转载,被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以及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转播,他的文章则刊登于《纽约时报杂志》《滚石》和《美国生活》。
目录
导言 1

第一章 独自生活 33

第二章 独自生活的能力 67

第三章 分离 101

第四章 自我保护 127

第五章 共同的孤单 151

第六章 独自老去 179

第七章 重塑独居生活 211

结论 241
摘要
     第一章 独自生活 2007年9月30日,在格林波因特的迈凯伦公园里,“无责任”队战胜了“监狱”队,夺得了布鲁克林足垒球邀请赛的冠军。冠军队的主要成员都是二三十岁的中产阶级年轻人,他们经常参与本地的联赛,而他们的对手则从普罗维登斯、华盛顿特区、亚特兰大和多伦多等地远道而来。今天,足垒球俱乐部正在毛伊岛、迈阿密、达拉斯、丹佛、圣地亚哥以及西雅图等地兴起。世界成人足垒球联盟拥有七十二支注册球队以及超过一千五百名球员,在2009年拉斯维加斯举办的创始者杯赛上,协会将足垒球比赛称为“新的美国式娱乐”——这显然有些夸大其词,但联盟如今正致力于帮助英国以及印度的团队组织联赛,并热切地向美国以外的其他地区推广此项运动。 现今,足垒球这一在过去具有代表性的孩童游戏却正蓬勃兴起,令人诧异的同时也不禁让人联想起社会学家所说的“第二青春期”。第二青春期推迟了所谓成家立业的“成年”,这在发达国家正变得司空见惯,一如冠军球队的名字——年轻人更热衷于无责任负担的生活方式。如在芝加哥,一则关于足垒球组织的广告是这么写的:“闲暇时光从未这么有趣过。”而另一个躲避球联盟的广告则标榜:“身为成年人,我们也能在球场上尽显往日光辉!”在另一些地方,这些体育项目又重新组建起类似大学联谊会或是高中生活般的氛围。ESPN的报道称,在“休闲垒球”比赛中,球员必须整场都拿着一罐啤酒,而跑垒者必须灌下一罐啤酒才能得分。纽约市的足垒球比赛在布鲁克林的嬉皮士文化中心区举行,不同于联谊会之类的形式,在这里,比赛结束后,观众们直接从球场去往酒吧,像印第安人欣赏印第安摇滚乐团的演出,一直玩到第二天清晨。赛季结束时,球员和球迷们一起聚集在格林波因特体育场,参加足垒球舞会。 在周末投身儿童游戏式的运动项目,这并不是现今年轻人重归青春期的专享方式。比起前几代人,他们更长时间地待在学校里,因为他们清楚良好的教育背景与适应能力一样,都在就业市场上更受欢迎,他们对于匆忙地投身某一职业这种做法持怀疑态度,认为对一家未必会对雇员忠诚的公司效忠,并非明智之举。他们晚婚晚育,年复一年地维持着随性的两性关系或是持续不断地约会,——对于一段亲密的关系能维系一生不变,他们通常也持怀疑态度。他们热衷于在即时消息工具以及社交网络上聊天,打电动游戏,在互联网上分享音乐。不少二十五岁以下的年轻人甚至搬回去与父母同住,记者与社会学家将他们称作“回旋镖族群”。 然而以历史的眼光来看,“回旋镖族群”的叫法其实名不副实,同样的,将纵情享受第二青春期看作年轻人忘了长大成人,也不妥当。社会学家迈克.罗森菲尔德这么写道:“如今,人们普遍相信,与以往相比,年轻人更乐意搬回家与父母同住。”而事实上,他也承认,和以往几代人相比,年轻人同样更乐意于拥有自己的住所。自1960年起,毫无疑问25至34岁之间的年轻人与父母同住的比例确实提高了:男性比例从11%上升到14%,女性比例则从7%增长到8%,但同时更显著的文化变化是——年轻人正致力于从家庭生活中解放出来。举例来说,1950年只有1%的18至29岁的年轻人独自居住,而今天这个数字已经达到了7%,又如,当时11%的20至29岁的年轻人离开父母在外居住,而今天,这个比例已经高达40%(尽管这些年轻人并非都是独自居住,但搬出父母家至少是独自居住的一个必要条件)。人口统计学者伊丽莎白·福塞尔和小弗兰克‘弗斯滕伯格的调查表明,自1970年以来,独居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形成了一种新的离家独立的形式,并具有重大的社会学意义。 这样的说法有些太过避重就轻。在近十年间,越来越多的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开始将独自居住看做成家立业前的一个重要过渡期,在大城市这一现象更为普遍,年轻的专业人士将拥有自己的独立住所看作一种与众不同的标志,也因此尤其不乐意与室友或者父母同住。 P33-3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