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苏东坡传 无障碍精读版

苏东坡传 无障碍精读版

  • 字数: 25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天地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7-01
  • 商品条码: 978754554376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24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2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苏东坡传》通过一个个故事,刻画了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忧国忧民、政绩卓著、爱民如子的形象,叙写了他光辉的一生。本书语言通俗易懂,情节生动,讲述了苏东坡屡遭迫害却始终不改乐观的天性,其高尚的人格魅力和社会良心,至今对我们仍具有很大的教育意义。
请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只要悉心呵护,再贫瘠的心灵土壤上都能开出美丽的人性之花。
目录
阅读准备
第一章 家族背景
第二章 成长时光
第三章 初露锋芒
第四章 母亲病逝与举家搬迁
第五章 开启政治生涯
第六章 变法旋涡
第七章 杭州通判
第八章 密州壮歌
第九章 徐州知州
第十章 乌台诗案
第十一章 谪居黄州
第十二章 辗转漂泊
第十三章 重回朝廷
第十四章 杭州太守
第十五章 晚年奔波
第十六章 惠州谪居
第十七章 流放海南岛
第十八章 北归与仙逝
第十九章 总结语
阅读总结
摘要
    第一章 家族背景
     名师导读
     苏东坡是北宋有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很多作品广为流传,你想知道他的事情吗?现在就从他的家族背景开始来介绍,一起来看文章吧。
     眉山苏氏
     四川省乐山市的峨眉山是远近闻名的风景胜地,这里拥有巍峨陡峭的山麓,滔滔的江水,优美宜人的景色让峨眉山赢得了“峨眉天下秀”的美誉。在这座美丽的大山脚下,有一个叫作眉州(今眉山市)的小镇。这个平凡的小镇就是我国北宋时期有名的大文学家苏东坡的故乡。
     苏东坡原名为苏轼,号东坡居士。
     关于苏轼姓名的来历,我们会在后文作具体的讲述。现在,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苏东坡的家族――眉山苏氏。
     家族背景,尤其是宗族线条向来都是错综复杂的,不过我们可以根据苏东坡的父亲苏洵所写《苏氏族谱》和《族谱后录》来简单地梳理一下苏氏家族情况。按照苏洵的说法,苏氏的祖先可追溯到西周时期的司寇苏公。秦国的苏秦、苏厉、苏代,汉代的苏建都是苏公的后代。苏建是汉武帝时期的长安杜陵人,因为击败匈奴立下了战功,被武帝封为平陵侯。于是苏建的子孙就在平陵安家落户了。苏建有三个儿子,优选的儿子叫苏嘉;苏嘉的第六代子孙中,有个叫苏纯的人做了南阳太守;而苏纯的儿子苏章在顺帝时期做了冀州的刺史,所以苏纯的子孙就在赵郡定居下来。到了武则天时期,苏章的后代中,有个人叫苏味道,官至宰相,可谓风光无限。
     《苏氏族谱》曾这样记载:“唐神龙初,长史味道刺眉州,卒于官。一子留于眉,眉之有苏氏,自是始。”
     也就是说,眉山苏氏是长史苏味道的直系后代,而苏味道又是赵郡苏氏的后代,所以苏东坡常以“赵郡苏轼”自称。
     祖父――苏序
     苏东坡的祖父名叫苏序,字仲先,生于公元973年,享年74岁。苏序是一个十分普通的小地主,为人简朴纯厚,与人交往从来不分高低贵贱。不论是士大夫,还是田间老百姓,他都一视同仁。苏序不喜欢管理家事,总是把家里的琐事交给儿子们打理。苏序为人乐观开朗,懂得未雨绸缪。别人都是用稻谷去换大米回家食用,可是他却背道而驰,总是用大米到处去换谷子,然后把这些谷子都储存起来。最初,邻居们都不理解他的做法,直到出现灾荒的时候,大家才明白。原来大米不易保存,只有谷子才能长久地存放,苏序把谷子存起来,等到荒年歉收时,开仓散粮,帮助大家渡过难关。
     因此,虽然苏序只是个小地主,但他乐善好施、为人谦和,所以深得族人和邻居们的爱戴。平日里,苏序除了帮助族人或邻居解决一些愁事,就喝喝酒、唱唱歌,日子过得倒也悠闲自在。
     此外,苏序还是个非常有意思的人。他年轻时对读书一点儿也不感兴趣,可是到了老年,却突然喜欢上了吟诗作赋,而且思维敏捷,往往能够下笔成章。只是后人基本上找不到他遗留下来的作品了,这不得不说是我国文坛的一件憾事。
     在教育子女方面,苏序的做法也异于常人。他一共有三个儿子:苏澹、苏涣和苏洵。两个大儿子从小就勤奋好学,后来都中了举人,也得了官职,就连苏序自己也因此被封为尚书职方员外郎。可是,让邻里宗亲们非常困惑的是:苏序对小儿子苏洵十分放纵,从来不要求苏洵读书学习,以至于苏洵年过十八了。还整天吊儿郎当、游手好闲。
     面对大家的质疑和善意提醒,苏序毫不在意地说:“这有什么好犯愁的?”其实,他比任何人都要了解自己的孩子,知道只有让苏洵自己领悟了读书的重要性,才能真正激发其奋斗的决心。当然,事实证明,苏序是对的,因为苏洵到后来的确发生了大变化,其发愤读书的行为是普通人根本无法比拟的。这一点,稍后细讲。
     P3-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