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死屋手记

死屋手记

  • 字数: 262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作者: (俄罗斯)陀思妥耶夫斯基
  • 出版日期: 1981-12-01
  • 商品条码: 9787020166077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56
  • 出版年份: 1981
定价:¥54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死屋手记》是一部描写沙俄时代监狱生活的小说,陀思妥耶夫斯基以亲身经历为基础,用客观、冷静的笔调记述了他在苦役期间的见闻,勾画出了各种人物的独特个性。
作者简介
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十九世纪群星灿烂的俄国文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与列夫·托尔斯泰、屠格涅夫等人齐名,是俄国文学的很好代表。 他生于医生家庭,自幼喜爱文学,遵父愿入大学学工程,但毕业后不久即弃工从文。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思潮影响下,他醉心于空想社会主义,参加了彼得堡进步知识分子组织的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组的革命活动。一八四九至一八五九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因参加革命活动被沙皇政府逮捕并流放西伯利亚。 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走过的是一条极为艰辛、复杂的生活与创作道路,是俄国文学历史记录复杂、最矛盾的作家之一。如果说托尔斯泰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广度,那么,陀思妥耶夫斯基则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深度。主要作品有《穷人》(1846)、《白夜》(1848)、《脆弱的心》(1848)、《被侮辱与被损害的》(1861)、《死屋手记》(1861)、《罪与罚》(1866)、《白痴》(1869)、《群魔》(1872)和《卡拉马佐夫兄弟》(1880)等。
目录
译本序
第一部
引言
第一章死屋
第二章最初的印象
第三章最初的印象
第四章最初的印象
第五章第一个月
第六章第一个月
第七章新交。彼得罗夫
第八章果敢的人们。卢奇卡
第九章伊赛·福米奇。澡堂。巴克卢申的故事
第十章圣诞节
第十一章演戏
第二部
第一章医院
第二章续
第三章续
第四章阿库莉卡的丈夫(故事)
第五章夏天
第六章监狱里的动物
第七章请愿
第八章狱友
第九章潜逃
第十章出狱
摘要
     我们监狱位于要塞的边缘上,紧靠着要塞围墙。有时,你透过木桩栅的缝隙向外窥视上帝的世界,看看能否瞧见点儿什么?——你看到的只是一小块天空,高高的、野草丛生的土围墙,日日夜夜在围墙上来回巡逻的卫兵;这时你会这样想:若干年后,倘若再来透过木桩栅的缝隙向外窥视,你看到的大概仍将是这堵围墙,同样的卫兵以及那块小小的天空,不过,那天空并不是监狱上面的天空,而是另外一个遥远的、自由的天空。监狱大院长二百步,宽一百五十步,呈不规则的六角形,四周被高高的木桩栅围起来,木桩栅是由一根紧挨着一根深埋在土里的、上端削尖、横钉着木板条的高大木桩构成的:这就是监狱最外面的一道院墙。院墙的一边开着一道坚固的大门,大门总是关闭着,日日夜夜由卫兵守卫着,只是在需要放我们出去干活的时候才打开。这座大门外面便是光明而自由的世界,那里的人们过着真正的人的生活。生活在院墙里面的人,往往把外面的世界想象为某种无法达到的仙境。这里是一个独特的世界,它和其他任何一个地方都不一样;这里有它自己独特的法律,自己的服装,自己的风俗习惯,这里是一座真正的死屋,这里的生活和其他任何地方的生活都不相同,人也是特殊的。我现在要叙述的就是这个特殊的角落。 你一走进这个大院,便会看见院子里有几排房屋。两排长长的木房沿着宽阔的内院两侧伸展开去,这就是狱室,囚犯们分类住在这里。接着,院子深处有一排同样的木房,这是伙房,它分为两部分;再往后,还有一排木房,它是一排被当做贮藏室和库房使用并堆放杂物的棚子。院子中间空荡荡的,是一块相当大的平地。犯人在这里集合排队,早上、中午、晚上在这里点名,有时一天要点好几次名——这要根据卫兵的多疑程度以及他们计算人数的能力而定。周围,木房和木桩栅之间,还有一大片空地。犯人中那些性格孤僻而又郁闷的人,都喜欢在工余时间到木房后面去散步,以避开众人的眼睛,想自己的心事。我常常在散步时和他们相遇,我喜欢端详他们那抑郁不乐、打着烙印的面孔,揣测他们都在想些什么。有个流放犯喜欢在空闲时数木桩的数目。木桩共有一千五百根,他一根一根地数着,并在上面做记号。每根木桩代表一天,他每天记下一根,这样,根据尚未做记号的木桩的数目,一眼便可以看出,到刑期结束时他还要在狱中待多少日子。当他记完这六角形的木桩栅的一边时,他感到由衷的高兴。他还得在狱中度过很多年头;不过,在监狱里是有时间学会忍耐的。有一次,我看见一个在狱中被关押了二十年的犯人,在获释时如何向狱友们告别。有人记得他最初入狱时还很年轻,那时他无忧无虑,既不考虑自己的罪行,也不考虑对自己的惩罚;可是出狱时他已变成一位头发斑白的老人,面色忧郁而愁苦。他默默不语地走遍我们所有的六个狱室。他每走进一个狱室,便向圣像祈祷,然后向狱友们深深地鞠躬,请求他们原谅。我还记得,有个犯人入狱前原是西伯利亚的富裕农民,一天晚上被叫到传达室。半年前他曾得到通知说,他原来的妻子已经改嫁,因此他伤心得要命。可是现在她却亲自探监来了,并给他送来了东西。他们谈了大约两分钟,两个人恸哭了一场,便永别了。等他回到狱室时,我看到了他脸上的表情……是的,在这个地方,人是可以学会忍耐的。 天一黑,我们便被关进狱室,一夜不许出屋。每当我走进我们的狱室时,我心里总是感到十分沉痛。一排又长又矮又令人窒息的大房间,动物油蜡烛发出朦胧的光线,屋里充满着使人喘不过气来的闷热气味。我直到现在还不明白,我怎能在这儿度过了十年。我在通铺上占有三块木板:这就是我的全部位置。在我们这间狱室的通铺上,一共睡着三十个人。冬天,门很早就上了锁,可是要等大伙都躺下睡觉,还得等上四个小时;睡觉前是一片喧哗声,吵嚷声,笑声,咒骂声,镣铐的叮当声,油烟的气味,剃去半边的头,打着烙印的脸,破衣烂衫,全都是被责骂和被侮辱的……唉,人的生命力真强啊!人是一种能习惯于任何环境的动物,我以为给人下这样一个定义是最恰当不过的。 我们监狱里关押着二百五十个人——这个数字几乎是固定的。一些人被送进来,另一些人期满后被放出去,还有的则死在狱中。唉,这里什么样的人没有啊!我想,俄国的每一个省、每一个地区,大概都有自己的代表人物被关在这里。这里也有非俄罗斯人,有几个流放犯甚至来自高加索山区。所有的犯人都是按照犯罪的程度来划分的,也就是说按照他们刑期的长短来划分的。应当说,这儿各种各样的罪犯都有。民事苦役流放犯是全狱犯人的基础。这类犯人的一切权利均被剥夺,他们已与社会接近失掉了联系,他们脸上的烙印永远证明他们是被抛弃的人。他们被流放到这儿来服苦役,刑期一般是八至十二年,刑满后作为移民被发配到西伯利亚的一些乡村。这里也有军事犯,他们的公民权未被剥夺,其处境类似俄国某些军犯连中的犯人。他们的刑期较短,刑满释放后往往被送回原地或西伯利亚的一些边防营去当兵。可是他们当中有许多人释放后,往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