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实践社会科学系列 现代中国的形成(1600—1949)

实践社会科学系列 现代中国的形成(1600—1949)

  • 字数: 3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作者: 李怀印著
  • 出版日期: 2022-03-01
  • 商品条码: 9787559844125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444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8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李怀印老师的《现代中国的形成(1600—1949)》是一本既能帮助读者将历史知识升华为历史认识,又能启发思考的好书。这本书有两点非常吸引人:一、作者对许多我们多少知道一点的零星的近现代史知识做了整合与重组,经过深入的思考和逻辑分析,从宏观上解释了十七到二十世纪现代中国形成的历史;二、有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和论述,举例说来:李老师力图证明,不同于传统的屈辱史、失败史叙事,晚清近代化在许多方面需要重新审视和评价,比如它避免了边疆的分离,政权建设也逐步近代化。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图书的装帧设计与图书内容非常契合。封面主要用了两幅图:《乾隆南巡图》苏州局部,反映东南财税对大一统国家的作用;《乾隆西征图》,反映西北边疆的平定奠定了中国现代国家的基本版图。同时,正是东南充足的财税为西北用兵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经济支撑。
内容简介
今天的中国究竟从何而来?现代中国何以能避免多族群帝国崩溃和分裂的命运,建立一个高度有效且长期稳定的国家?其疆域构成、族群组合和政权形态具有何种历史合理性与独特性?今后的中国国家能否继续维持“既大且强”的格局?本书令人信服地回答了以上极具挑战性的问题。 本书是一部视野宏大、新见迭出的中国近现代史著作。全书主要围绕对现代中国形成过程的重新认识问题,以及中国近代史的历史书写本身所存在的问题两方面展开研究。作者从全球史的视角,着眼于地缘政治、财政军事和政治认同三个要素,全面论述十七至二十世纪现代中国的形成过程,在世界历史的视野下探寻现代中国形成的独特路径。全书视野宽广,内容丰富,见解独到,对于试图理解现代中国之过去与未来的研究者和普通读者来说,都是一部不容错过的精彩著作。
作者简介
李怀印,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历史学博士,美国徳克萨斯大学奧斯汀分校历史系教授,东亚研究中心主任(2015—2021)。主要论著有《重构近代中国》《乡村中国纪事》《华北村治》,主编两套大型丛书:“中国社会主义和改革道路的再思考”丛书、“当代中国史研究”丛书。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数十篇论文。
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问题所在/1 地缘、财政、认同:一个分析架构/13 若干关键论题/20 第二章 早期近代疆域国家的形成:清朝前期和中期的中国/42 边疆的整合/44 治理边疆/55 治理内地各省/62 清代在中国历史上的独特性/76 第三章 边疆整合的限度:清朝财政构造中的低度均衡机制/88 清代的战争与财政/90 清朝财政的低水平均衡/102 清朝在世界历史上的独特性/112 第四章 地方化集中主义:晚清国家的韧性与脆性/127 财权区域化/130 有条件忠诚之滥觞/145 地方化集中主义/157 第五章 从内陆到沿海:晚清地缘战略的重新定向/160 传统地缘秩序之终结/161 塞防与海防/164 地方化集中主义的成与败/169 第六章 迈向现代民族国家:清末新政时期的国家重建/187 财政构造中的高度非均衡机制/189 地方化集中主义的陷阱/197 缔造新的民族/206 第七章 集中化地方主义:民国前期财政军事政权之勃兴/220 军阀竞争中的赢家与输家/223 为何国民党势力胜出?/242 走向国家统一/252 比较分析:从区域到全国的建国路径/259 第八章 半集中主义的宿命:国民党国家的成长与顿挫/265 制造新的正统/269 党国之政治认同/279 国民党国家的半集中主义/292 第九章 国家建造的全面集中主义路径:一系列历史性突破之交汇/299 共产党革命的地缘政治/304 打造政治认同/310 东北地区与国共内战/320 共产党根据地的财政构造/327 一个比较分析/338 第十章 比较视野下的现代国家转型/350 疆域的扩张与整合/351 王朝的衰落与调适/358 迈向民主抑或高度集权/364 第十一章 历史地认识现代中国/368 “民族国家”的迷思/369 现代中国之成为“问题”/372 中国为何如此之“大”? /376 中国为何如此之“强”?/379 国家转型的连续性/384 参考文献/389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