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我好.你好:了解自我.改变人生的人际沟通分析(TA)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作者: [美]托马斯·哈里斯(Thomas Harris)
出版日期: 2019-01-01
商品条码: 9787111615286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268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
¥59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人际沟通分析(Transactional analysis,简称TA)是一种心理人格理论,同时也是一种促使人格改变和成长的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概念就是“我好-你好”。“我好”意思是说,仅仅因为我出生于这个世界,我就有权利拥有我的生命及我可能在生活中获得的幸福。“你好”的意思是我知道其他任何人拥有与我同样的权利。因此,我好,你也好。但是,年幼无助的孩子需要依赖父母的关心和照顾,总是感到自己比父母卑微,因此最初必定会形成“我不好-你好”的心理地位,继而可能发展为“我不好-你不好”和“我好-你不好”。这样的负面态度将伴随孩子一生,影响他们对自己的感受以及与他人的关系。认为自己和他人皆处于“好”的心理地位(即“我好-你好”),是个体通往幸福、满足以及良好关系的重要途径。在本书中,美国精神病学家托马斯·哈里斯向世界宣告:每个人都是可以改变的,并且无论对自己还是对他人,都可以实现一种真正的“我好-你好”的态度。同时,他也提供了非常有效的工具,结合众多人际互动案例,帮助我们真正了解自己,开启潜能,改变人生。本书于1969年首度出版,从那时起就广为流传。作为一部大众心理学的经典之作,本书通俗易懂、见解深刻,因此打破了畅销记录——迄今为止已经销售1500万册。
作者简介
托马斯?A.哈里斯(Thomas A. Harris),美国精神病医生、大学教授。他毕业于天普大学医学院,曾任美国海军精神医学部主席。从中校职位上退休后,哈里斯博士成为一位大学教授,从事指导儿童辅导医疗中心、精神医院、青少年矫治机构以及优选安全级别监狱的工作。
1956年,他在萨克拉门托市开设私人门诊,成立人际沟通分析研究院,并成为国际人际沟通分析协会主席。哈里斯博士师从TA理论埃瑞克?伯恩博士,并在他的理论观点之上写出了《我好,你好》这本书。
目录
赞誉推荐序译者序前言作者的说明第1章弗洛伊德、潘菲尔德和伯恩 15 脑外科医生的探索12 一个基本的科学单位:相互作用第2章“父母”“成人”和“儿童” 1619 “父母”23 “儿童”26 “成人”第3章四种心理地位 3440 我不好—你好42 我不好—你不好44 我好—你不好46 我好—你好第4章我们能改变 4953 解放了的“成人”55 什么促使人们改变56 人是否具有自由意志第5章人际沟通分析过程 5971 “父母”对“儿童”的沟通72 “儿童”对“成人”的沟通73 “成人”对“父母”的沟通73 非互补或交错式沟通84 如何保持“成人”第6章我们之间有何不同 8990 污染92 排斥93 不会玩的人94 缺乏道德感的人96 失效的“成人”98 总是很沉闷乏味的人99 P-A-C内容的差异第7章我们如何使用时间 101第8章P-A-C模式和婚姻 114126 目标的建立第9章P-A-C模式和儿童 130135 从何处开始143 学龄儿童146 青春前期少年的治疗149 被领养的孩子151 被殴打的孩子153 向弱智儿童教授P-A-C模式第10章P-A-C模式和青少年 160第11章何时需要治疗 181184 诊断187 为什么需要团体治疗第12章P-A-C模式和道德价值观 197200 什么是理性的道德准则201 是否可能有一致的道德价值观204 人的价值206 我很重要,你也很重要207 这行不通209 最初的游戏即原罪210 P-A-C模式和宗教214 宗教体验是什么220 对人类的回顾221 什么是现实疗法第13章P-A-C模式的社会含义 224228 我们能够变得多么没有理性232 年轻一代有什么不一样235 国际关系的沟通分析244 胜利者和失败者
摘要
弗洛伊德、潘菲尔德和伯恩我矛盾,我豁达,我包容众多。—沃尔特·惠特曼(Walt Whitman)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对人性的认识有一点始终一致:即人具有多面性。多数情况下,人类的本性被描述成具有两面性,这种两面性常常以神学、哲学和宗教学的形式表达出来。通常人性被视为一种矛盾和冲突:即善良与邪恶的冲突、高尚与卑鄙的冲突以及内在和外在的冲突等。萨莫塞特·毛姆(Somerset Maugham)说:“很多次,当我仔细观察自己性格的各个部分时感到非常困惑,我认识到我由好几个人组成,有时其中一个占了上风,但马上其位置又被另一个所取代。但真正的我到底是哪一个?全是,抑或全不是?”很显然,一个人一生都在渴望和追求美德,但这种美德是由他自己来理解和解释的。例如,摩西将美德比作崇高的正义,柏拉图将美德看作智慧,耶稣则将美德的核心视为爱。但不管怎么理解,他们一致公认,美德一直被人类本性中的某种特性所破坏,而这种特性又与其他特性处于斗争的状态。那么,这些特性都是什么呢?20世纪初,当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在历史舞台上露面后,这个谜才通过全新的科学调查方法得以揭晓。弗洛伊德最重要的贡献在于提出“相互冲突的成分存在于无意识中”的理论,他把这些成分命名为本我、自我和超我,超我被视为具有约束力且位于本我(本能驱动力)之上的控制力量,而自我则充当协调者的角色,它要摆脱欲望冲动并协调超我与本我的关系。我们应该深深感谢弗洛伊德艰苦且具有开创性的努力,正是在他所创立的理论基础之上,我们今天才能提出自己的学说。多年来,尽管学者们和临床实践者一直对他的理论进行详细阐述、系统化和补充,然而,那个“内在的人”仍然模糊不清,似乎上百本布满灰尘的著作和心理分析师的解释并没有对这个他们所描述的人给予充足的说明。当一部名为《谁害怕弗吉尼亚·沃尔夫》(Who抯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的电影快放映结束时,我来到电影院的大厅,耳边听到众多刚看过此片的观众的看法:“我快累死了”“要不是想逃离开家,我才不会来看电影”“为什么给我们看这样的片子?”“我无法理解这个片子,大概只有心理学家才懂”。我得到的印象是许多观众离开电影院时,对电影中真正讲述的内容感到非常困惑,他们肯定知道这部电影在传递某种信息,但他们无法发现任何与他们的生活有关的内容,也无法将自己从生活中的各种负担中解放出来。我们今天还对精神分析理论中的一些阐述印象深刻,例如,弗洛伊德将精神分析定义为“一种将心理活动简化为内驱力与抑制力相互作用的心理动力分析”,这样的定义和数不清的解释可能对专业精神分析师有用,但对那些心理受到伤害的人而言,这样的定义对他们有多大作用?乔治和马赛在爱德华·阿尔比(Edwad Albee)的剧中运用了炽热、奔放的短句,这些句子描述到位且切中要害。问题在于,作为一个治疗师,我们能否在与乔治和马赛交谈时做到准确且切中要害,询问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他们怎么会受伤?我们能否做到说一些既真实又对他们有帮助的话,并让他们理解?“说英语!我根本听不懂你所说的”,人们对心理学界所谓的专家持有上述态度并不稀奇,反复使用深奥的术语解释晦涩难懂的心理分析术语更让人无法理解。结果,人们对那些冗长的概念只好望洋兴叹,对心理学只能做出肤浅的评论:“好了,不就是老一套吗?”人们始终无法理解其中的差异。从某种意义上说,今天人们与心理学疏远的一个原因在于专业化和大众沟通之间存在差距,由此拉大了专业人员和非专业人员之间的鸿沟。如果太空属于宇航员,对人类行为的理解属于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立法属于议员,那么,我们是否该让一个孩子专门从事神学呢?尽管这种发展的差距可以理解,但失去公众的理解和不沟通的问题如此严重,以至于我们必须设计一些方法促使语言交流跟上科学研究发展的步伐。在数学领域,对此两难问题的解决方案在于发展“新型数学”。今天,在美国的小学中已开始教授这种数学。在进行数学思想的交流时,新型数学并没有提供新的计算方式,但它不仅回答了“是什么”的问题,还对“为什么”的问题进行了解答。这样,令人兴奋的登月和使用计算机不再只是科学家的权力,而成为学生们能够接受的一种综合知识形式。数学并不是什么新的学科,但这种讲授的方式则令人耳目一新。如果我们仍沿袭古巴比伦人、玛雅人、古埃及人或古罗马人的数学体系,我们就是固步自封。为满足使用数学的渴望,我们创造性地提出使数学概念更系统化的方法,今天这种新型数学仍在创造性地发展之中。我们认同并感谢早期数学理论体系中所蕴含的创造性思想,但不能让那些已经落伍的方法阻碍今天的发展。这就是我对人际沟通分析理论所持的立场,我尊重早期精神分析理论家所付出的努力,但我希望在本书中以全新的方式阐述那些旧观点,并清楚地表达新观点,我并非敌视或恶意攻击以前精神分析理论家所做的工作,而是试图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说明旧的方法已不再那么适用。从前,一个老农夫在乡村小道上修补一把生锈的耙子,一个热情的年轻人向他走来。小伙子在大学修理部工作,正在周围农村推销一本有关土壤保护和新型耕种技术的书。一番寒暄之后,小伙子问农夫是否会买书,农夫回答:“孩子,我种庄稼所用的知识不到我所知道的一半”。本书的目的不仅在于介绍新的理论和观点,而且会回答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人们无法生活得像他们所知道的那样好。人们可能知道专家在讲到人类行为时会滔滔不绝,但这些知识不见得会对他们的宿醉问题、破裂的婚姻和任性的孩子有所帮助。他们可能会转向寻求“亲爱的艾比”的帮助,或者心甘情愿地扮演听任摆布的“小人物”。难道没有一种事物与人类的行为动力有着深远又简单的关系,从而帮助人们为老问题找到新答案吗?我们能否找到与此相关的可靠又有益的知识呢?由于我们仍对大脑如何储存记忆知之甚少,也不了解过去的记忆如何得到唤起并产生出今天生活中的暴虐和财富,因此时至今日,我们对上述问题的答案仍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脑外科医生的探索任何假设都必须受到观察结果的验证,直到今日,我们对大脑认知过程的功能仍知之甚少,大脑中的上百亿个细胞如何储存信息、哪些负责储存信息?记忆的容量是多少?它们会消失吗?记忆是普遍性的还是特殊性的?为什么有些记忆相对于其他记忆而言更容易被唤起?韦尔德·潘菲尔德博士是这个领域有名的拓荒者,他是蒙特利尔麦吉尔大学的神经外科医生,从1951年起他开始提出一些令人振奋的证据,对以上问题所涉及的理论概念进行检验和修改。在病灶性癫痫症的脑外科手术中,潘菲尔德进行了一系列试验。他用带有微量电源的电针碰触病人大脑的颞叶皮质,观察患者的反应,并将多年观察得到的资料积累起来。在局部麻醉的情况下,每个患者都能保持意识的接近清醒,在电针刺激大脑颞叶皮质时仍能与潘菲尔德交谈。在试验过程中,潘菲尔德听到许多令人惊奇的事。(尽管本书是人际沟通分析理论的实用指南,而不是一篇科学论文,但我要说明的一点是,作为第一章的一部分,以下内容来自潘菲尔德的研究成果,这也是本书中专享技术性强的部分。我之所以引用潘菲尔德的研究,是因为相信这些科学基础对理解后面各章的内容有所帮助。潘菲尔德的研究结果表明,意识清醒状态下所发生的每一件事都被详细地记录下来,储存在大脑中,并能够在现实中得以重现。以下的材料不仅值得一读,而且能帮助我们充分了解潘菲尔德的科研成果的深远意义。)潘菲尔德发现,电针刺激可以清晰地唤起患者的记忆,他报告说:“某些心理经历能随着电针的多次插入和拔出而反复出现或消失”。他举了以下的例子:第一个患者S. B.,在对右颞叶第一脑回的点19进行电针刺激时,他说:“那里有一架钢琴,有人在弹琴,我可以听到歌声”。在没有告诉他的情况下再度刺激该点,他又说:“有两个人在谈话”,他提到说话者的名字,不过我听不清楚……真像一场梦。同样在未告知他的情况下,我们再度刺激该点,他几乎同时开始说话:“是的,这是《啊,玛丽》(Oh,Marie,Oh Marie!)这首歌,我听到有人在唱这首歌”。当第四次刺激该点时,他仍旧听到了同一首歌,并解释说这是某电台节目的主题曲。当我们刺激点16时,他说:“我想起一件事,我看到七喜汽水公司,……还有哈里森面包店”。这时我们悄悄将电针拿开,但告诉他仍在进行刺激,而他的回答是:“什么都没有了”。另一个患者D. F.,我们对她右颞叶外侧脑裂沟的表层进行电针刺激,患者报告听到一首流行歌曲,好像还有交响乐团伴奏。多次重复刺激,患者听到的是同一首歌。当电针保持在这个位置时,病人随着歌曲的调子和节拍哼唱起来,好像在给歌曲伴奏一样。患者L. G.,报告刺激使他重新经历往事。对他颞叶的另一个点进行刺激,他报告看见一个男人和一只狗从他农村的家门口的一条小路上走过。在对另一个女病人的颞叶脑回进行刺激后,她报告听到一个模糊的声音,当电针再度放在几乎同一个点上时,她清晰地听到一个声音在叫:“吉米,吉米”—吉米是她不久前新婚的丈夫的昵称。潘菲尔德重要的科研发现之一是:电针刺激仅能唤起单一的记忆,而不是混合的记忆或普遍性的记忆。他的另一个结论在于发现电针刺激反应是身不由己的:在电针的强迫刺激下,无论患者是否集中注意力,一种熟悉的体验都会出现在患者的意识中。在患者的脑海中会出现一首歌,可能他在其他某个情境中曾经听过。他发现自己又进入了当初那个特定的情境,这种情境在发展与演变,对他而言仿佛是一个熟悉剧目中的一幕,他既是演员又是观众。可能潘菲尔德最重要的发现是:不仅过去发生的事件被详细地记录下来,同时记录的还有与事件相关的各种情绪。由于事件和情感在大脑中纠结在一起,因此唤起其中之一必然唤起另一半。潘菲尔德报告说:被试会再度感受到最初情境所引发的情绪,能清楚地意识到那时对该体验的解释,无论对错与否。这样,被唤起的记忆不是像照相机或留声机般重复过去的景象和事件,而是患者对自己所见、所听、所感和所理解的事物的再现。日常经历中所唤起的回忆,与潘菲尔德电针刺激所唤起的回忆接近相同。在这两种情境下被唤起的回忆,与其称之为“回忆”,不如称为“再体验”更准确。在电针刺激的反应中,个体暂时回到过去,“我在那里”。这种感觉可能只持续不到一秒,或者几天。但跟随这种感觉,他能有意识地“记起”他曾经在那里。这种身不由己的回忆通常呈现以下的顺序:(1)再体验(自发的、身不由己地产生情感);(2)记起(有意识地、主动地回想过去的事情)。但大多数再体验的内容,我们通常记不起来。下面两个患者的例子揭示了今天的刺激如何引发过去的情感:一个40岁的女患者报告说,一天早上她在街上走路看到一家乐器店,她听到店里传出的一首乐曲,这支曲子引发了她排山倒海的忧郁。她感到自己出现一种她也说不清楚的悲伤,悲伤如此强烈以至她“几乎无法忍受”,从意识层面她找不到任何线索解释这种感受。在她向我描述这种感受后,我问她这首曲子是否勾起了她对早年时某些事情的记忆,她说她无法将歌曲和悲伤联系起来。一周后,她打电话给我,告诉我说她在一遍遍地哼唱歌曲后,突然回忆起她“看见妈妈坐在钢琴前面弹这首曲子”。她的妈妈在她5岁时去世了,当时妈妈的死使她悲痛万分,尽管家人做了很大的努力,帮助她将情感转移到充当妈妈角色的姨妈身上,但她的悲痛仍然持续了很长时间。在她的记忆中,在那天路过乐器店之前,她好像从未听过这首曲子,也从不记得母亲曾弹过它。我问她回忆起早期的事情是否让她的抑郁情绪有所缓解?她说这改变了情绪的本质,虽然回忆起母亲的死仍使她忧郁,但已不再是当初感受到的排山倒海般的绝望。看来,她现在已能有意识地记起再体验这段往事时的感受了。在第二阶段,她可以记起自己的感受是如何产生的。而在第一阶段,她的感受与妈妈去世时所记录的感受一样,那是5岁时产生的感受。愉快情感的唤起方式与此一样。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一种味道、一个声音,甚至快速的一瞥,都能产生难以形容的快乐,这些快乐有时短暂得我们都来不及注意。除非我们特别留心,否则我们一般记不起以前在何处曾体验过这种味道、声音或景象。但感受却是真实的。另一个患者讲述了这样一件事:他沿着L大街走路,在经过萨克拉门托市国会大厦公园时,他闻到一股石灰和硫磺的味道,这味道很难闻,通常是喷洒在树上的农药,但他却感觉到一种无忧无虑的愉悦感。由于这种情感非常积极愉悦,我们不难发现他的快乐的最初原因。那是一种初春时父亲的果园里喷洒的农药的味道,当时患者还只是一个小孩子,这种味道与春天同步来临,树木长出嫩芽,漫长的冬天后,这种味道意味着孩子可以尽情地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体验所有的快乐。同第一个患者一样,由意识记起的情感,与最初亲身经历中所感受的情感略有不同。在有意识的回忆中,他不能感受到以往经历中的全部情感,现在他只能感受到昔日的情感带来的感觉,而不是情感本身。这个例子解释了潘菲尔德的另一个结论:即使患者丧失了回忆的能力,大脑始终保持着完整的记忆。刺激大脑颞叶皮质所引发的回忆,仍然保留了最初经验的所有特点。当它进入患者的意识层面时,似乎变成了一种目前的经验,有一种抓住患者注意力的不可抗拒的力量。只有当这一切结束时,患者才能意识到,这仅仅是过去的生动回忆。从这些发现中我们可以得出另一个结论:大脑的功能犹如一部高保真录音机,磁带上记录的是个体出生以来,甚至是出生之前的所有经验。(大脑信息的储存无疑是一个化学过程,包括信息的简化和编码,这一过程的机理尚未接近弄清。这种录音磁带式的比喻可能过于简单,但它无疑可以有效地解释记忆加工的过程。重要的是,记录的内容在回放时具有高保真性。)当一个正常人对某些事集中注意力时,(潘菲尔德说)大脑两半球的颞叶皮质同时进行记录。这些记录有先后顺序,还可以连续播放。电极碰触记忆皮质可以产生图像,但图像通常不是静止的,它处于变化之中,随着被试注视方向的改变而变化,也随着时间的延续而变化。例如,由皮质刺激而唤起的歌曲缓慢地播放着,从一个乐章进入下一个乐章,从独唱变为合唱。潘菲尔德进一步断言,在唤起的记忆中时间保持了思想的连贯性,最初的模式按照时间顺序被记录到记忆中。带有时间顺序的思路将这些被唤起的记忆要素连接在一起。同时,只有那些个体注意到的感觉要素才会被记录下来,而不是所有的感觉冲动都能冲击大脑神经系统。记忆的排列顺序非常复杂,对此类记忆的唤起方式告诉我们,所有能回忆起来的记忆都有单独的神经通道。尤其重要的是,在理解过去如何对现在产生影响时,我们观察到颞叶皮质显然与当前经验的解释有关。错觉……可能源于颞叶皮质的刺激……干扰了对现实经历的判断—判断这种经历是熟悉、陌生抑或荒唐。对距离或外表大小的判断也发生了变化,甚至产生的场景是令人恐惧的。这些都是知觉中的错觉,只要稍加思考,我们就会发现新的体验可以马上与以前的相似性体验归为一类,这样就使差异和相似的判断成为可能。例如,一段时间后,人们很难对一个老友几年前的样貌做准确、详尽的描述,但当我们突然碰见这个朋友时,我们马上就能感觉到时间使老友产生的变化。因为我们对一切了如指掌—他脸上的新皱纹、头发的变化以及背部的伛偻等。潘菲尔德认为:正如图书馆中藏有众多藏书一样,大脑皮质“模式”也保存了大量的细节性现实经历,证实这种模式的存在是向心理生理学迈出了第一步。这种模式的本质、形成机制和使用机制,以及构成意识的综合过程等,总有一天都能由生理学知识进行解释。巴尔的摩市的劳伦斯·S.库比(Lawrence S. Kubie)博士是美国有名的心理分析师,他参加了潘菲尔德论文讨论会,在演讲最后他说:我深深地感谢大家给我机会参加潘菲尔德博士的论文讨论会……因为论文启迪了我的想象力。事实上,在过去的两周中,我一直处于心潮澎湃之中,潘菲尔德的论文就像拼图玩具,随着一块块拼图连接到位,一幅完整的图像随之出现,它为我过去几年的研究工作带来了希望之光。在这个不断延长的心理分析学和现代神经外科学会议上,通过潘菲尔德博士的实验工作,我能感觉到哈维·库欣(Harvey Cushing)和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握手时的痕迹。总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的结论:1.大脑的功能就像一部高保真录音机。2.与过去经历有关的情感也被大脑记录下来,并与那些经历紧紧地锁在一起。3.一个人可以同时存在两种状态。患者知道自己正躺在手术台上与潘菲尔德说话,同时也知道自己看见了“七喜汽水公司……和哈里森面包店”。他不仅置身于自己的经历中,同时又在经历之外进行观察。在同一时刻,他具有两面性。4.这些记录下来的经历和与之相关的情感,能生动地在今天得以“重放”,并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决定了今天的交往特点。这些经历不仅可称为回忆,而且更是再体验。我不仅记得我当时的感受,现在我仍然能体验这一感受。潘菲尔德的实验证明记忆功能不仅是心理学的专业术语,同时也是生物学的专业术语。现在,我们还无法回答精神是如何依附于身体这一古老的问题,但是,我们可以说基因研究已经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包括核糖核酸分子如何编排遗传等问题。瑞典的霍尔加·海登(Holgar Hyden)认为:回忆过去的能力存在于人的生物能力的基本机制中。与遗传基因密切联系的结构非常重要,尤其是核糖核酸分子,具有多种可能性,因此也能满足多种需求。生物研究领域的发现支持并帮助我们解释人类的行为,我们该如何运用科学方法研究人类的行为,从而建立一套与潘菲尔德的结论一样准确、有效的知识体系呢?一个基本的科学单位:相互作用批评心理治疗缺乏科学性以及该领域存在许多明显分歧的原因在于,该学科至今缺乏研究和观察的基本单元,这与分子理论诞生前物理学家面临的困难和细菌发现前医生遇到的问题是一样的。艾瑞克·伯恩是人际沟通分析理论的创始者,他将这个基本的科学单元分离出来并进行了界定:社会性的交往单元称为沟通,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相互碰面……,迟早其中一人会开口说话,或给出其他的暗示承认对方的存在,这个过程称为沟通刺激。然后另一个人会开口回应,或以某种方式做一些与该刺激有关的事情,这就是沟通反应。人际沟通分析理论是一种考察“我为你做一些事情,然后你做出回应”这种沟通方式的方法,同时,该理论还能确定在个体多面的本性中哪个部分会表现出来。在下一个章节中,我们会对多面本性中的“父母、成人和儿童”这三个部分进行界定和描述。人际沟通分析理论还是一种将人们沟通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进行系统化的方法,通过定义信息,每个使用这些信息的人在言语表达时都代表相同的意义。很明显,语言是该系统最重要的发展之一。对词意理解和考察对象认识的一致性,是打开“人们为什么会如此作为”之谜大门的两把钥匙,因此这些成就意义重大。1960年2月,我有机会听到蒂莫西·利里(Timothy Leary)博士精彩的长达一天的学术演讲,利里博士当时刚刚到哈佛大学社会关系学系工作,他的演讲对象是加利福尼亚州奥本市德威特州立医院的员工,那时我是该医院职业教育部的主任。尽管他致力于使用毒品产生迷幻感的研究在今天引起很多争议,但我却想在这里引用一些他的观点,这些观点鲜明地揭示了一些问题,并解释了他自己称为“有顺序地消除错觉的之字形过程”。他认为,作为一名心理治疗师,他优选的挫折在于无力发现一种标准化的语言对人类的行为进行观察:我想与你们分享我作为一名心理学家的背景。当我回顾过去时,我发现我的无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也是迄今为止最幸福的阶段,你可以称之为天真性的无知。当时我抱有一种观点,即认为人类的本性具有某些神秘感、某种法规和规则,以及某种因果关系。同时,我相信,通过研究、体验和阅读,总有一天我可以与他人分享这些神秘,并能运用人类行为规则的知识来帮助别人。第二个阶段,我们可以称之为非无知的错觉阶段。此时我发现一个令人烦恼的事实:一方面我不知道所谓的神秘到底是什么,但另一方面,我发现人们都看着我,好像我知道神秘到底为何物,或者我比他们更接近这些神秘……我所做的研究没有一个有用,我的所有活动均无法提供有关神秘的信息,但我总是给自己找借口:“好啦,我们只是没有足够多的个案”,或者“我们必须改进研究方法”,我还说了许多你们一定很熟悉的托词。一个人可以推迟痛苦到来的时间,但最终这个令人不悦的事实仍会变得越来越真切:许多人看着你并听你演讲,你有许多患者和学生,你去参加精神治疗协会大会,他们全都渴望你讲有关神秘的问题,但最终你可能痛苦地认为,你根本不知道你讲的是什么。事实上,许多心理学家都感受到这种困惑,但很少有人敢于表达出来,利里把它揭露出来,然后继续描述他和同事检验过、分类过和系统化过的各种研究。但他们的努力遇到了一些困难,即缺乏统一的语言和统一的观察结果衡量单位:我们所遇见的各种事件中,什么才是我们所追求的永恒的东西?我一直致力于发展一种可用于分析人际沟通的标准语言,而不是仅研究本能的自由行为。我们所使用的所有充满诗意和韵律的抒情语言,如“进步”“帮助”和“改进”等词汇都不切实际。生活中,我们对自己和他人的信息知之甚少。我没有提出心理学的任何新理论、新变量、新词汇和新语言,我只是试图发展一种新的“反馈”方式,让人们对自己的行为和心声有所了解。现在,整个世界最令我兴奋的事莫过于发现人类在交往时的差异。因为一旦你了解了这种差异,你就会进一步去探索:差异从何而来?利里博士感叹人类行为缺乏标准化的语言,而股票经纪人、汽车销售商和棒球运动员则有自己的语言,他说:甚至汽车销售商都有自己的专业蓝皮书,在行为科学方面,他们确实比我们这些所谓的专家做得更好。在体育运动中,每个棒球运动员的常规性动作都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如“跑动击打”或“主动得分的平均分”等。要理解棒球并对球赛结果做出预测,你需要掌握大量的棒球动作和术语,例如,如果运动员要欺骗一垒手,他们会让左撇子当投手。他们不会使用充满诗意的语言,如:“他像飞鹿一般追赶棒球”或“他是一个对棒球着迷的防守队员”,他们通常采用行为来表达。我一直在追求奇迹以发现这个秘密,我曾希望成长为一名聪明的治疗师和诊断师,这些希望都建立在这样的假设之上:人类行为具有某种原理、规则、秘密以及可供应用的技术,通过不懈地研究和探索我们能够揭开秘密。人际沟通分析学家宣称已经发现一些规则。现在,我们已经发现利里博士强调的新的心理学语言,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靠近于人类行为的秘密。在本章中,我已经提出一些基本的信息,这些信息对我治疗的大多数患者都非常有效,即利用人际沟通分析方法作为了解人类行为和情感的工具。如果我们对这个工具是如何发展的以及它的特殊性有所了解,该工具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个工具来源于可靠的数据还是仅仅只是又一种理论?伯恩的《人间游戏》的畅销只是昙花一现,抑或是揭示了人们的过去对今天生活的影响,从而为人们提供了易于理解又翔实可靠的见解?在下一章中,我们会通过定义“父母”“成人”和“儿童”来介绍这个工具。由于这三个词接近不同于它们的原意,具有特殊和综合性的含义,因此整本书中“父母”“成人”和“儿童”都会使用引号以示区别。在下一章中你会发现,“父母”不同于我们日常所说的母亲或父亲,“成人”与成年人的意义不同,“儿童”也不是指小孩子。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