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望江南
作者: 王旭烽
开本: 32开
页数: 564
出版年份: 2022
字数: 395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中图法: I247.5
出版日期: 2022-01-01
商品条码: 9787533963354
版次: 1
印次: 1
定价:
¥6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小说讲述的是杭氏家族的故事,但它展现的是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传达的是中国人特有的品格和理念。茶是中国老百姓生活中的“开门七件事”之一,茶也是特殊年代中国商人换取外汇、助力国家崛起的重要物资。在某种程度上,茶还能代表中国人,代表温文尔雅的中国品格。王旭烽的可贵之处,在于她让历史变得有血有肉。在她笔下,“国家”被无数颗赤子之心小心翼翼地守护着,让人感受到历史厚度之外的人情温度。
内容简介
《望江南》是茅盾文学奖得主王旭烽的最新长篇力作。该小说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的近二十年(1945—1964)为历史背景,这一时间段既包含了新旧政权的交替(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崩溃、杭州的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还包括社会主义制度从建立到完善的过程。小说正面描写了世代从事茶业的浙江杭州杭氏家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面临的火热而又纷繁复杂的生活。小说的主体杭氏家族以“茶”为生计。但在经历了战火频仍的年代后,中国的茶业跌入历史上的最低点,杭氏家族主营的龙井茶也不例外。以杭家人为代表的茶人,克服各种艰难困苦,一步一个脚印重新建设茶事,在新中国的建设和中国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他们用“茶”贡献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作者简介
王旭烽(1955年2月-),生于浙江平湖,祖籍江苏徐州,1982年浙江大学历史系毕业,曾在中国茶叶博物馆工作。1980年发表处女作,迄今共发表约300万字作品。现为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作家,浙江省政协委员,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理事浙江农林大学茶文化学院茶文化学科带头人。著有小说“茶人三部曲”(《南方有嘉木》《不夜之侯》《筑草为城》)、《斜阳温柔》《飘羽之重》,报告文学《家国书》,散文《瑞草之国》《走读西湖》,其中《茶人三部曲》(第一、二部)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目录
《望江南》无目录
摘要
“我挑了一些器具出来, 给大家留着做个念想。都是杭家人,后代凭这个也好相认。好了好了,得荼,得荼而解之, 爷爷先给你一个。” 这是一只粉青斗笠碗,形似倒扣斗笠,斜腹壁,小圈足。盼儿一见, 脱口而出:“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白居易《忆江南》中的名句。方越毕竟是艺专的,自然不甘落后,也随口接上:“溪涨清风拂面,月落繁星满天。”出自陆游的《夏日六言》。婉罗推着得荼问:“乖宝宝,你快回啊,你比他们是不是都强?” 得荼对着幽暗的天花板想了想,清脆地背诵道:“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唐人张志和的《渔歌子》啊! 大家都拍起手来,说不出这些词句与茶碗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就是觉得得荼的最好。 斗笠碗在嘉和的手中,于灯光下发出不可名状的湿润之光。 嘉和却点到为止:“这种碗, 可说是最常见的,为何人人说好?此乃本器之故。何为本器?顾名思义,根本之器也。本器之要,无非极简无饰却韵味无限,本器之奥,无非妥帖至极却飘逸洒脱。收下了,杭得荼,记牢大道至简。” 第二把壶是一尊诗文锡包壶,说是清中叶的,可杭天醉却考证说是清末匠人仿的,虽仿犹真。这种外部锡包内胎为紫砂的锡包紫砂壶,一度很是流行,创始人是个叫朱石梅的人,石梅是个文人, 擅长书画金石篆刻。问何以紫砂为胎,却要包以锡质料?说是当时宜兴紫砂壶上外地文人要篆刻,极不容易,紫砂壶胚胎做好,通过船运来回,损耗极大,故石梅想出此招。 这把锡包壶,造型张弛有度,红木飞把,且镶嵌银丝,铭文上刻:“兰为国香, 生彼幽荒。贞正内积,芬华外扬。乙酉秋日录仲子陵赋。石梅。”把款为“铁壶庐制”, 壶内底款为“红珊馆制”, 文意盎然,趣味甚高,做工考究。 嘉和将此壶给了罗力和寄草。寄草不吭声,只是对大哥竖起了大拇指,罗力不太懂这个门道,便说:“讲一讲, 讲一讲。 几个意思?” “一个意思足矣。这是大哥要我们保护好自己,芯子是软的,易碎的,得有金属皮包着。” “明白了, 还不能是铜的铁的,必须是锡的。你说它软吧,它能保护里面的紫砂;你说它硬吧,它也砸不烂,砍不碎。 大哥谢了,我带它去朝鲜。” 寄草一把抢过来说:“我替你收着,这文器不沾武夫气。”给方越的很是奇怪,不是茶壶,竟然是一只两宋时期的越窑茶托。在座的人中恐怕只有方越知道这器物的高贵了。盖因当时社会崇尚内敛的品味,讲究低调的奢华,以并不贵重的原料制作的质朴而古雅的陶瓷器物,完美呼应了这一时代的精神追求。 这一越窑青釉葵瓣式盏托的样式,常见于宋代同时期的漆器及金银器,其设计灵感可能来源于五瓣锦葵。盏托花瓣重叠, 五曲带筋, 施青釉, 釉面有细小开片。方越接过盏托 深深鞠了个躬,说:“爸爸, 我去上了户口,姓杭,杭方越。 明天就去报名参军,我是志愿军战士杭方越。” 接着轮到忘忧了。给忘忧的,人人说配,原来是一只邢窑的白釉鼓式钵,有人说是唐代的,嘉和不敢说是,也不敢说不是。佛教传入中国,催生了对各种用于仪式和庆典的新器具的需求,这些新 器具通常具有印度风格的造型。这只白釉钵就带有来源于印度的装饰主题。 陆羽所著《茶经》中,即以如银似雪来比喻邢窑茶器的素雅之美,配忘忧,真是天作之合。送给盼儿的却是一只吉州窑的木叶盏, 奇特的是里面印着一对桑叶。 茶盏里落一片桑叶, 确实是一个惬意又风雅的意外。 桑叶与陶瓷茶盏完美融合的工艺, 只有江西吉州窑生产, 可谓独创。江西恰巧又是禅宗五宗七派的共源地,吉州境内禅宗寺庙众多, 作为南宋时期最具创造力窑口的江西吉州窑, 处于众多禅宗寺庙的中心。怪不得有人说,宋代的木叶茶盏跟禅宗有关。 这把桑叶壶的意义更大, 它是在杭天醉亲自监制下完成的, 而且还是一对双叶,喻义自在其中 盼儿接过这只茶盏,激动地把盏扣在眼睛上,哭了。给杭汉和蕉风的这把紫砂壶,杭嘉和不说穿,谁都会以为是一 把真曼生壶,但事实上这还是一把晚清的仿壶。谁不想拥有一把无争议的曼生壶本尊呢?可是杭家真正的曼生壶只有一把, 这把镜瓦壶,虽镌有“陈曼生杨彭年合作”字,底款也是“桑连理馆”,但还是高仿的。镜瓦壶为“曼生十八式”之一, 以其丰富的历史自成一派,文人照鉴,女美见容,纷纷见诸笔端,一面镜子,照进了多少真情与唏嘘。铜镜产生之前,古人常盛水于瓦缶之类的器具鉴客照影, 相照相鉴, 这也逐渐成为文客士人的修身之则。 杭汉心口如一, 里外一致,堪配镜瓦。 婉罗和小撮着也各得一件,嘉和特意让他们自己挑,结果婉罗挑了一只汝窑天青釉三足奁式水盂,她说可以在里面放针线纽扣布头什么的,还请大家放心,她绝不会用针头划拉宝贝的。小撮着却相当有趣地选了一把黄釉鹦鹉壶,没标什么朝代,他说好玩,可以用来当酒壶。得荼反对说:“撮着爷爷,你不能当酒壶的,当了酒 壶要不小心摔坏的。” 小撮着连忙笑着说:“吓吓你的, 吓吓你的。我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