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重构意义:乡村儿童生活世界图景

重构意义:乡村儿童生活世界图景

  • 字数: 343
  • 出版社: 广西师大
  • 作者: 李旭|
  • 商品条码: 9787559854186
  • 开本: 16开
  • 版次: 1
  • 页数: 361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系申报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童年社会学视域下乡村儿童生活世界研究”(18XSH001)最终成果。 本书以“乡村儿童生活世界”作为研究内容,以正安县安场镇、下寺村、瑞濠易地扶贫搬迁社区作为田野点,运用“把自己作为方法”的理论方法视角,对居于其中的儿童生活世界展开民族志书写,描述不同类别乡村中儿童生活的往昔与今朝之样态,揭示乡村儿童生活世界在当下的现实遭遇及主体性危机,从地缘、游戏、文化及教育四个维度实现乡村儿童生活世界的意义重构,并描绘乡村及乡村儿童之未来图景,以期为乡村振兴提供一定启示。
作者简介
李旭,教育学博士,贵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前教育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学前教育基本理论(儿童生活世界)、幼儿园课程和儿童民间游戏。
目录
第一章问题与方法/1 一、 研究问题的提出/4 (一) 想象与建构: 成为问题的中国乡村儿童研究/4 (二) 乡村的主体性: 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逻辑/8 (三) 儿童生活世界: 乡村儿童主体地位确立的重要保证/11 二、 边界、概念与方法/14 (一) 乡村的边界: 三种类型的乡村/14 (二) 概念辨析: 乡村儿童、童年和乡村儿童生活世界/19 (三) 方法选择: 民族志研究方法/23 第二章往昔与今朝:正安县安场镇儿童生活世界的自传式民族志/29 一、 童年忆往: 20世纪80年代安场区马驰田儿童的童年生活/33 (一) 边缘参与: 安场区马驰田生计谋划中的儿童生活/34 (二) 富足童年: 安场区马驰田儿童的闲暇生活/44 (三) “跳农门”与“混汉汉”: 马驰田儿童的教育生活/89 二、 当下际遇: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光明公社儿童生活世界/103 (一) 逐马路而居: 从马驰田到光明公社的生计选择/104 (二) 远去的足迹: 马驰田与光明公社儿童生活世界的断裂/117 (三) 依马路而存: 新一代光明公社儿童的童年生活构建/132 三、 小结: 马驰田与光明公社儿童生活世界比较/150 第三章偶遇的狂欢:正安县杨兴镇下寺沟儿童生活世界的民族志书写/155 一、 走进下寺沟: 正安县杨兴镇下寺沟的往昔印象和童年生活印记/158 (一) 往昔印象: 近三十年前“局外人”初入下寺沟/158 (二) 童年生活印记: 下寺沟“局内人”眼中的人与物/163 二、 再入下寺沟: 下寺沟儿童生活世界田野觅踪/173 (一) 惊诧: 下寺沟居然没有一个孩子/173 (二) 偶遇: 儿童短暂相逢的狂欢/188 (三) 离开: 追逐教育资源而居的选择/199 三、 小结: 下寺沟儿童生活世界的末路悲歌/208 第四章童年再出发:正安县瑞濠街道易地扶贫安置社区儿童生活世界的民族志书写/215 一、 走进社区: 正安县瑞濠街道易地扶贫安置社区印象/218 (一) 田野白描: 初探瑞濠街道易地扶贫安置社区/219 (二) 文教寻踪: 再入瑞濠街道易地扶贫安置社区/229 二、 走近儿童: 正安县瑞濠街道易地扶贫安置社区儿童生活世界探寻/242 (一) 民间印记: 瑞濠街道易地扶贫安置社区儿童的闲暇生活/242 (二) 体验与愿望: 瑞濠街道易地扶贫安置社区儿童的教育生活/256 (三) 努力向未来: 儿童家长眼中的瑞濠街道易地扶贫安置社区生活/269 三、 小结: 正安县瑞濠街道易地扶贫安置社区的童年生活重构/279 第五章乡村儿童生活世界的主体危机、意义重构和未来图景/287 一、 童年危机: 正安县域内乡村儿童生活世界的主体危机/290 (一) 儿童空心化: 传统村落儿童生活世界主体的客观缺位/291 (二) 生活碎片化: 集镇聚集地儿童生活世界主体的主观失去/293 (三) 童年再“入域”: 安置社区儿童生活世界主体的重新植入/295 (四) “忘本的教育”: 乡村社会污名化下的乡村教育/296 二、 地缘关系、游戏、文化和教育: 乡村儿童生活世界的意义重构/299 (一) 生活在一起: 地缘关系对乡村儿童生活世界的边界的重构/299 (二) 本能地创造: 游戏对乡村儿童主体地位的重构/301 (三) 自觉地适应: 儿童文化对乡村儿童生活关系的重构/303 (四) 大山里的未来学校: 乡村儿童生活世界重构的教育支持/305 三、 未来图景: 未来的乡村和乡村儿童的未来/311 (一) 未来的乡村: 乡村如何走向振兴/311 (二) 乡村儿童的未来: 留在何处,去向何方/323 第六章乡村儿童生活世界三个维度的再省视和重申/331 一、 乡村儿童生活世界三个维度的再省视/333 (一) 时间与空间: 乡村儿童生活世界的先天之维/334 (二) 互动与关系: 乡村儿童生活世界的现实之维/336 (三) 儿童文化: 乡村儿童生活世界的精神之维/339 二、 乡村儿童生活世界维度的关系省视/342 三、 重申: 乡村振兴依赖乡村儿童主体地位的确立/343 附录/345 参考文献/351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