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城市规划中实证科学的困境及其解困之道

城市规划中实证科学的困境及其解困之道

  • 字数: 224
  •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
  • 作者: 何兴华
  • 商品条码: 978711209258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81
  • 出版年份: 2007
  • 印次: 1
定价:¥2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作者简介
何兴华,男,江苏人。东南大学工学学士(建筑学)、伯明翰大学理学硕士(住宅政策)、清华大学工学博士(城市规划)。曾在鲁汶大学、中央党校等校进修。 职业公务员,现任建设部外事司司长。曾任建设部规划司副司长、厦门市规划局局长、建设部村镇司规划处处长、绍兴县建设局规划股助工等职。 学术爱好者,重点关注城市规划理论。兼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中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协会理事、福建省人民政府顾问等职。著有学术文章约50万字。
目录
摘要 前言 导论 关注学科的性质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的问题 1.1.1 缘起 1.1.2 问题的理解 1.2 问题的意义 1.2.1 发展城市规划学科的基本要求 1.2.2 规范城市规划学术的基本要求 1.3 方法的说明 1.3.1 科学哲学的个论研究 1.3.2 社会科学研究的批判理论范式 1.4 章节安排 上篇 实证科学的影响 第2章 持续的分散化 2.1 建筑学的发展 2.1.1 传统建筑学的学科特征 2.1.2 地景学与传统建筑学的异同 2.1.3 广义建筑学的开拓 2.2 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 2.2.1 现代城市规划起源 2.2.2 形体传统的退让 2.2.3 城市设计学科的归属 2.3 城市研究与规划研究的分离 第3章 艰难的科学化 3.1 科学界定的困难 3.1.1 历史主义的冲击 3.1.2 城市规划的回应 3.2 城市规划研究的状况 3.2.1 研究对象角度 3.2.2 研究方法角度 3.2.3 成果表达角度 3.3 城市规划研究与实证研究的区别 中篇 学科的多重性质 第4章 艺术追求 4.1 城市规划艺术性的表现 4.1.1 与城市有关的艺术性题材 4.1.2 城市规划与艺术追求 4.1.3 城市艺术 4.2 城市规划艺术追求的理解 4.2.1 个体心理角度 4.2.2 社会认同角度 4.2.3 政府干预角度 4.3 关于艺术的学术研究 4.3.1 科学研究与艺术追求 4.3.2 作为科学研究的美学 4.3.3 对于城市规划研究的启示 第5章 历史延伸 5.1 城市规划历史性的表现 5.1.1 与城市有关的历史性题材 5.1.2 城市规划与历史延伸 5.1.3 历史城市 5.2 城市规划历史延伸的理解 5.2.1 个体心理角度 5.2.2 社会认同角度 5.2.3 政府干预角度 5.3 关于历史的学术研究 5.3.1 科学研究与历史延伸 5.3.2 作为科学研究的历史学 5.3.3 对于城市规划研究的启示 第6章 权力运作 6.1 城市规划政治性的表现 6.1.1 与城市有关的政治性题材 6.1.2 城市规划与权力运作 6.1.3 城市管治 6.2 城市规划权力运作的理解 6.2.1 个体心理角度 6.2.2 社会认同角度 6.2.3 政府干预角度 6.3 关于政治的学术研究 6.3.1 科学研究与权力运作 6.3.2 作为科学研究的政治学 6.3.3 对于城市规划研究的启示 第7章 信仰启迪 7.1 城市规划宗教性的表现 7.1.1 与城市有关的宗教性题材 7.1.2 城市规划与信仰启迪 7.1.3 理想城市 7.2 城市规划中信仰启迪的理解 7.2.1 个体心理角度 7.2.2 社会认同角度 7.2.3 政府干预角度 7.3 关于宗教的学术研究 7.3.1 科学研究与信仰启迪 7.3.2 作为科学研究的宗教学 7.3.3 对于城市规划研究的启示 下篇 学科的实践建构 第8章 整体实践观 8.1 城市规划实践观的历史形态 8.1.1 从编制到实施 8.1.2 从编制实施到职业的社会活动 8.1.3 从职业的社会活动到人的城市规划实践 8.2 城市规划实践的层次性 8.2.1 城市规划者的实践 8.2.2 城市规划师的实践 8.2.3 城市规划研究者的实践 8.3 从实证研究到实践建构 第9章 空间需求论 9.1 城市规划理论的核心内容 9.1.1 城市生活的空间需求 9.1.2 空间需求的矛盾冲突 9.1.3 矛盾冲突的协调处理 9.2 城市规划理论的作用途径 9.2.1 优先权的确定 9.2.2 共识的形成 9.2.3 不确定性成本的支付 9.3 城市规划学科的特殊性质 第10章 实际问题简析 10.1 空间层次与核心内容 10.1.1 建筑与建筑群 10.1.2 行业与地段 10.1.3 城市与城市群 10.2 主要任务与作用途径 10.2.1 城市规划中的“定性” 10.2.2 城市规划中的“定量” 10.2.3 城市规划中的“定位” 10.2.4 城市规划中的“定序” 第11章 流行思潮述略 11.1可持续性 11.1.1 产生背景与本质内涵 11.1.2 政府的角色 11.1.3 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11.2 包容性 11.2.1 产生背景与本质内涵 11.2.2 政府的角色 11.2.3 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11.3 管治 11.3.1 产生背景与本质内涵 11.3.2 政府的角色 11.3.3 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结论 增强学科的科学性 第12章 结论 12.1 城市规划学科的认知对象 12.1.1 城市与规划两分的困境 12.1.2 客观实在的定位 12.2 城市规划学科的知识来源 12.2.1 与实证并存的渠道 12.2.2 知识生产的规范化 12.3 城市规划学科的实践建构 12.3.1 实践的全面理解 12.3.2 超越实证科学的新学科观 索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