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精神分析理论与鲁迅的文学创作

精神分析理论与鲁迅的文学创作

  • 字数: 150
  • 出版社: 广西师大
  • 作者: 周怡//王建周
  • 商品条码: 7563359575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180
  • 出版年份: 2005
  • 印次: 1
定价:¥1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该书探讨了精神分析理论与鲁迅文学创作的关系。鲁迅的文艺思想受到 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同时鲁迅关注人性的社会学价值,所以,厨川白村的 社会心理学对于鲁迅有着特别的启发。此外,该书通过鲁迅文学作品对艺术 形象的选择、叙事结构、艺术场景、色彩意象以及死亡意识等诸多方面,探 究了精神分析学说在鲁迅文学创作中的意义。
目录
绪论 精神分析理论在现代中国的传播 一、20年代:精神分析理论传播的初期阶段 二、30年代:精神分析理论传播与影响的兴盛期 第一章 精神分析理论与鲁迅的文学创作 一、鲁迅作品对艺术形象的选择 二、“游子归乡”式的叙事结构 三、艺术场景的心理意象 四、色彩的心理意象 五、死亡的探究 六、鲁迅作品与外国文学的关系 七、中外的痴狂文化与鲁迅的狂人形象 第二章 厨川白村与鲁迅的文艺思想 一、厨川白村与《苦闷的象征》 二、从弗洛伊德到厨川白村 第三章 鲁迅笔下现代知识分子的灰色生活及其与作者自我的关系 一、弟兄情义的背后 二、“差不多”与“说不清” 第四章 在怀乡和潦倒中饮酒:关于鲁迅小说中的一个特定情景 一、饮酒的审美条件:言谈的场地 二、潜意识是他者的话语 三、会心与移情 第五章 鲁迅小说里的死亡意识 一、面对死亡的道德意识 二、谁是谋杀者?谁该负罪? 三、利器与杀心:革命时代的死亡 第六章 鲁迅作品中的色彩意象 一、单纯色的意象追寻 二、鲁迅的色彩模式与作品结构 第七章 鲁迅早期的新诗创作 一、梦中的求索和失落 二、桃花的自尊和百合的悲剧 三、爱之锁绊与爱之空虚 四、关于过去、将来、现在的思考 五、以文为诗,以思想批判为主调 第八章 战士的苦闷与叛逆者的忧郁:《野草》与《巴黎的忧郁》之比较 一、过客:人生悲剧性的追寻 二、幻想:人生悲剧的观照 三、社会批判:人道主义的破灭 四、思想者:心灵的自我解剖 第九章 家庭伦理的社会分析与精神分析:毛姆与鲁迅的同题作品《风筝》之比较 一、共同描述了一个人生失误的故事 二、失误的无可挽回 三、弗洛伊德的视角与民主启蒙的视角 四、冷嘲与反讽 附录 精神分析小说的兴起及其范本:施蛰存的创作 一、早期创作的潜意识倾向 二、心理分析小说的尝试:《鸠摩罗什》 三、英雄·死亡·爱欲:《将军底头》 四、现代都市里的白日梦:《梅雨之夕》 五、施蛰存与鲁迅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