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新媒体与传媒经济

新媒体与传媒经济

  • 字数: 450
  • 出版社: 上海三联
  • 作者: 吴信训
  • 商品条码: 978754262824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85
  • 出版年份: 2008
  • 印次: 1
定价:¥4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作者简介
吴信训,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大学新闻传播系主任、传媒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大学传媒研究院副院长,上海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第二届 新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全国十佳”广播电视理论工作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1982年四川大学中文系毕业,留校在新闻专业任教。两度公派赴日本东京大学及上智大学留学研究,任客座研究员。前任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院长、兼广播电视研究所所长。曾参与创办四川有线广播电视台,兼任台长助理。曾被清华大学聘请为高级访问学者。1999年在汕头大学创建新闻传播学科,任汕头大学新闻传播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主任、新闻信息传播系主任等职,兼校党委宣传部部长。2002年引进调入上海大学。曾获国家级、省部级优秀科研奖及优秀教学成果奖多项。出版《实用电视传播学》、《世界大众传播新潮》、《中国有线电视经营论》、《都市新闻传播学》、《新闻传播百科全书》(主编之一)、《电影电视辞典》、《中国传媒经济研究:1949—2004》、《现代传媒经济学》等著作十余部,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撰有大量电视和报刊的新闻、专题、文艺等作品。
目录
序——差距激励求新 他不懈耕耘在传媒领域的前沿——记影视学院新闻传播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吴信训 国际新媒体产业的开源与流变 时髦西方传播界的“新媒介” 新媒介在生活中的应用 互联网概念问世前的“(准)互联网”扫描 周到服务的大众生活秘书——高度信息通信系统 八面灵通的电脑通信 广播电视新技术的动向 欧洲的图文电视 中国新媒体产业发展的寻路觅踪 世纪之交中国有线电视发展的新动向 21世纪有线电视网络节目新形态研究 中国信息化进程中有线电视全国联网的特殊意义 网络与电视的互动前瞻 中国付费数字电视经营的难题及对策探讨 数字化环境下电视媒体的业务经营空间及对策 同质化竞争下新闻网站信息资源经营策略探析 “数字电视新闻博览台”传播新模式开发研究 新媒体与人文精神的互动 构建和谐的公共话语空间——互联网上公众意见表达的形态、特征及其演进趋势 社会性别视角下博客中的女性表达和自我建构 新媒体时代的传媒人才培养创新 从新闻学到社会信息学 把握国际学科动向 开创一流新闻教学 21世纪的新闻传播人才与21世纪的新闻传播教育——兼谈汕头大学新闻信息传播系的探索 美国现代新闻教育的追求 美国新闻教育扫描及启示 21世纪:新闻教育最需要什么? 让社会检验青春的视点——对当代大学生DV教育的思考 传媒经济的本质、特征、核心 传媒经济与社会环境 舆论经济:传媒经济的本质解析 现代传媒经济学的理论视点 传媒经济的核心是内容经济与受众经济 传媒产业的他山之石叩问 从英国公共广播看公共传媒体制形成与发展的要因 日本的广播电视受众调查研究 日本有线电视的发展经验 美国有线电视事业发展的特征 中国传媒产业理念与实践的变革 中国传媒经济研究概观 市场经济背景下,都市媒体与都市新闻学的崛起 应当征收电视收看费 信息产业的发展道路 中国有线电视发展史论纲 试论有线电视产业经营 中国传媒集团化应注重遵循市场规律 多元的传播理解的世界 中国区域传媒经济的突围运筹 中国东西部传媒经济的失衡及其对策 拓展西部农村传媒市场促进解决“三农问题” 国际大都市视野下的上海影视产业竞争力辨析 提升长三角传媒经济活力优化中国广电传媒经济格局 服务全国的理想平台塑造品牌的精巧创意——试论东方卫视《花开中国》栏目的探索价值与提升 大鹏一日同风起——在“娱乐”中再振雄风的上海电视 七省市区农村电视收视习惯调查报告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