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张力的狂欢/三联文博论丛

张力的狂欢/三联文博论丛

  • 字数: 250
  • 出版社: 上海三联
  • 作者: 朱崇科
  • 商品条码: 7542622110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423
  • 出版年份: 2006
  • 印次: 1
定价:¥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有关鲁迅《故事新编》的论争自从小说诞生起就一直绵延不绝,直至今 天。本书力图从体裁诗学的新视角进行观照,在巴赫金狂欢化理论的镜照下 ,笔者希望可以另辟蹊径,不仅卓有成效地重读鲁迅的文本,同时也希望从 历时性角度探讨此一小说次文类的其他代表性个案。 通过分析从大量文本中精心挑选出来的经典个案(鲁迅、施蛰存、刘以 鬯、李碧华、西西/也斯、陶然),本书期待从如下几个层面体现出应有的创 新性: 1.总结故事新编小说的个性,并从主体介入角度展开深入讨 论,探讨它们的狂欢品格; 2.总结并分析巴赫金非常复杂的狂欢化理论; 3.利用狂欢化理论重读鲁迅的《故事新编》,并试图从众说纷纭中探 掘出一条相对接近“真实”的阐释和说法,竭力找寻可以评判此次文类小说 书写优劣的灵活标尺。 为此本书的主要结构分为三大部分:上编讨论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适 用性及本文分析架构;中编探讨鲁迅的《故事新编》;下编则分析其他代表 性文本。
作者简介
朱崇科(1975—),男,山东临沂人。广州中山大学文学学士(1998)、硕士(2001),新加坡国立大学哲学博士(2005,文学方向)。现为广东中山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台湾佛光大学世界华文文学研究中心海外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20世纪以来的中国文学、区域华文文学(港台文学、新马华文文学等)、文学理论等。著有《本土性的纠葛——边缘放逐“南洋”虚构。本土迷思》(台北:唐山,2004)和单篇论文数十篇。攻博期间曾获得中国留学基金委2004年度“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2005)、新加坡国立大学校长奖学金(President Graduate Fellowship 2003)等。电邮:zhuctlk@mail.sysu.edu.cn。
目录
序 王润华 绪论 上编 狂欢化理论 第一章 巴赫金及其狂欢化理论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巴赫金及其学术生平 第二章 后顾研究及狂欢化精神 第一节 狂欢的反响:狂欢化理论研究述评 第二节 狂欢化的哲学精神 第三章 狂欢诗学:狂欢化文学理论 第一节 体裁诗学 一、对话与复调小说 二、狂欢体 三、小说理论 第二节 小说话语及巴赫金的适用性 一、小说话语 二、理论的局限及其适用性 中编 鲁迅的《故事新编》:走向狂欢 第四章 主体介入与叙事嬗变 第一节 主体介入与众说纷纭的发轫 第二节 鲁迅与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演变 第五章 重读《故事新编》:文体杂陈与喧哗意义 第一节 文体杂陈:故事新编体小说 第二节 意义指向:众声喧哗 第三节 现实语境以及主体介入的限度 下编 众声喧哗:介入的狂欢节谱系 第六章 施蛰存:欲念书写 第一节 主题与意义:欲念的狂欢 第二节 如何介入:聚焦、细描与内在消解的策略 第七章 刘以鬯:诗化的狂欢 第八章 李碧华:“意乱情迷” 第九章 也斯和西西:“神话”香港 第十章 陶然:现实主义的承继与限制 结论 余论 附录 故事新编小说附录 参考书目及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