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对话教育国际视野与本土行动

对话教育国际视野与本土行动

  • 字数: 264
  • 出版社: 华东师大
  • 作者: 钟启泉
  • 商品条码: 756174659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91
  • 出版年份: 2006
  • 印次: 1
定价:¥3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这个集子是笔者多年来参与国际教育学术交流的部分成果。改革开放的 国策不仅使我们得以走出国门,而且得以邀请更多的国际教育学者,围绕教 育发展的课题或从事合作研究或组织学术讨论。在这个过程中,还会自然生 成一些彼此感兴趣的话题,不拘形式地展开议论。这本集子收集的一篇篇访 谈录,就是这种议论的产物。
目录
第一编 终身学习与学校教育 1.“教育制度”与“学习社会” 一、公共教育与学校 二、教育功能的再探讨 三、终身学习与学习社会 2.课堂改革:学校改革的中心 一、世界课堂的变化 二、课堂改革的课题 三、课堂改革与课程创造 四、“学习共同体”的追求 3.国际理解教育 一、“国际理解教育”的演进 二、“国际理解教育”的追求 三、“国际理解教育”的课程开发 4.环境教育:历史与现实 一、环境教育的先驱作用 二、引领教育改革的环境教育 三、生存于2l世纪所必须的“环境伦理” 5.媒体教育:意义与课题 一、媒体教育的意义与课题 二、媒体教育的三大潮流 二、行为指向型媒体教育的范畴 四、媒体教育的可能性 6.健康教育 一、“健康教育”概念的演进 二、学校“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与方法 三、学校“健康教育”的实践 7.学生辅导 一、“学生辅导”的概念 二、“校规”与“学生辅导” 三、“学生辅导”的实践课题 四、“理解”即“辅导” 8.苏醒吧,薄弱初中 一、“薄弱初中”的难题 二、改革的序曲 三、改革的方略 四、薄弱初中当自强 9.“学习共同体”的实验学校 一、实验学校的缘起 二、实验学校的特色 三、实现改革的要诀 10.全球化时代的市民性教育 一、世界全球化现象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二、全球化对“世界市民”的挑战 三、全球学习:面向全球化的教育学回应 第二编 课程重建与教学范式 11.课程概念与课程研究 一、何谓“课程” 二、课程开发与研究的系谱及其批判 三、课程研究的世界动向 12.学校建设的指针:重建“课程” 一、日本大学生“学力低下”问题与应对策略 二、教育实践的课题与教师的困惑 13.课程的综合领域的研究 一、国际理解教育课程 二、IT课程与课程的信息化 三、环境教育课程 14.综合学习时代的课程论 一、对传统的分科主义课程挑战的端绪 二、传统的学科研究式微之征兆 三、“统合”: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核心概念 15.知识整合:课程编制的目标 一、“学科教学”的确立及其编制原理 二、“学科教学”批判与“综合学习”的思想背景 三、“综合学习”的确立及其编制原理 四、知识整合:课程编制的目标 16.“学校知识”的特征:理论知识与体验知识 一、拷问“学校知识”的合法性 二、“学校知识”的历史性格 二、“体验知识”的重新审视 四、课程编制的认识论基础 17.教学范式与课堂文化 一、“教”的两种涵义与《梅诺篇》的启示 二、“模仿范式”与“变革范式”的差异 三、新《学习指导要领》的失误 四、“课堂文化”转型的课题 18.论“教学的创造” 一、教学范式的转换 二、从“传递中心教学”到“对话中心教学”的转换 三、“对活中心教学”的基本原理 19.“教学过程”概念的重建 一、“教学过程论”的研究:动态分析与结构模型 二、教学过程的分析单位与社会关系 三、教学的阶段论与组织形态论 20.教学研究的两种范式 一、教学研究范式的若干问题 二、量化研究的问题 三、对质的研究的期待 第三编 新素养论与学力论争 21.素养观的演进与意义的创造 一、何谓“素养” 二、“素养”观的演进 三、素养与意义之创造 四、知识。智慧.德性与素养 22.日本的学力论争:线索与构图 一、学力论争的历史线索 二、学力论争的现代构图 23.如何应对学力问题:教育实践的课题 一、问题的症结何在 二、矛盾与悖论 三、思考“学力问题”的要点 四、学习的创造与充实 24.“扎实学力”与学习动机 一、如何看待学力 二、从重视记忆到重视思考 三、何谓“扎实学力”的扎实性 四、关于学习动机 五、引发学生能力的是教师 25.自信:概念界定与教育策略 一、“自信”概念的界定 二、儿童“自信”的早期培育 三、促进儿童“自信”形成的教育策略 26.我们的中小学生需要怎样的语文素养 一、21世纪需要怎样的“语文素养” 二、关注五种“语言意识” 三、培养学生的“元语言能力” 四、提高教师的“CR能力” 27.数学教育学研究范式的探讨 一、范式、理论及其选择 二、数学教育学研究方法论的三种传统 三、数学教育学的认识论与四种研究逼近 28.英语学科与英语素养 一、“学校英语”与“实用英语”的融合 二、有必要早期学习外语(英语)吗? 三、21世纪英语教育展望 29.音乐教育与音乐学科 一、音乐教育与音乐学科的本质 二、音乐学科的课程编制与教学原理 三、从“缪斯教育”看音乐学科教育改革的方向 30.劳作科:走向劳动世界的启蒙 一一以劳作与农业教育为中心 一、劳作的地位及其教育涵义 二、新的学习方式:劳作与体验学习 三、劳作的教育性 四、劳作教育的新进展 31.教育评价改革:视点与方法 一、评价改革的视点 二、评价改革的方法 32.课程评价:从量化评价到质性评价 一、日本教育评价研究的趋势 二、日本课程评价的要素 三、作为课程评价的教学评价 四、课程评价研究的课题 33.教师评价:涵义与局限 一、教师评价的意义与视点 二、教师评价制度的改革趋势 三、教员人事考核的影响与问题 四、教师在哪些方面能够加以“评价” 34.学校评价的作用与实践 一、开放学校的创造与学校评价 二、学校评价政策的发展与现状 三、学校评价的性质与作用 四、丰富学校评价的实践指引 五、“学校自律性”探讨 35.国际视野中的教师教育研究:课题与展望 一、不断受到批判的教师教育一一话语结构 二、教师教育的场所一一“教育学院”研究 三、教师教育的承担者与责任的研究 四、关于教师教育的顾客的研究一一学生、教师、社会 五、教师教育计划的研究一一教师与研究人员的关系 36.教师教育的改革:以日、美比较为中心 一、教育改革的现状:美国晚近的教师教育改革 二、教师教育改革的日本特征 三、走向国际交流与合作 37.何谓教师的“实践性知识” 一、从教师体验看“实践性知识” 二、从概念界定看“实践性知识” 38.为了“实践性知识”的创造 一、教学中的体验与经验 二、教学体验与教学法则化 三、“实践性知识”的创造与信息的获得 四、为了“实践性知识”的创造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