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爱的多重奏(精)

爱的多重奏(精)

  • 字数: 55
  • 出版社: 华东师大
  • 作者: (法)阿兰·巴迪欧|主编:姜丹丹//何乏
  • 商品条码: 9787561795101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140
  • 出版年份: 2012
  • 印次: 1
定价:¥2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爱的多重奏(精)》是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阿兰·巴迪欧与《世界报 》记者尼古拉·特吕翁以 “爱”为主题的公开谈话录。巴迪欧批判西方流 行的“爱”的观念,坚持某种理想主义,而这背后映现的也是他所主张的 哲学观与关于更美好的理想社会的设想。 《爱的多重奏(精)》的作者是阿兰·巴迪欧。
作者简介
阿兰·巴迪欧(1937—),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作家,巴黎高师荣誉退休教授,是当今欧美理论界最有名、最受关注和最受争议的左派思想家之一。
精彩导读
哲学的源头在希腊,但不是那个诗意的希腊,而是作为科学和数学之 源头的希腊。正是科学和数学的产生,以及二者的演绎特征,才最终规定 了西方哲学的特征和西方思想的特征。因此,柏拉图学园所刻的“不识几 何者不得人内”有着深远的意蕴,而数学与哲学之间,亦有着本质的关联 。如果说柏拉图代表着古代哲学在演绎科学理想下的第一次起航,那么, 随后哲学在亚里士多德的经验色彩以及基督教哲学的神学呓语之下,越来 越迷失方向,直至笛卡尔的出现,哲学才重又回到了其康庄大道。因此, 正是笛卡尔以及笛卡尔在数学上的推进,为现代哲学提供了坚实的基石, 笛卡尔之后的哲学,包括唯理论和经验论,康德的批判哲学,都在这个基 础上才得以前行。 巴迪欧的第二类作品,是他的政论时评,其代表作是<境况种种》文集 (巳出至第5辑)。其中最有名的,当然是第4辑《萨科齐代表着什么?》, 这本书也可能是他的著作中最为畅销的一本。如果说他的理论作品旁征博 引,晦涩而严肃,那么他的政论则辛辣而尖刻,针砭时弊,入木三分,读 来畅快淋漓,十分痛快。在这些作品中,他一方面深入揭示当代资本主义 的黑暗和西方议会民主制的弊端,从哲学上深入分析其根源;另一方面, 则同情第三世界,同情西方社会中的劳动阶级,并为共产主义的事业和理 念进行辩护。 《萨科齐代表着什么?》这本书,首先分析了萨科齐为什么会当选。 因为,他的当选,不只是他个人的当选,同时亦意味着他所代表并为之服 务的某种事物的当选。在巴迪欧看来,在2007年选举之际,法国人普遍感 受到某种畏惧。首先是对法国将会衰落的畏惧,因此许多法国人为这种衰 落寻找原因,而首当其冲、充当替罪羊的,就是穷人、生活在法国的外国 人等等。这种情绪,最显著地体现在极右的“国民阵线”候选人勒庞那里 。在2002年的总统选举中,勒庞成功进入选举第二轮,将左派社会党的候 选人雅斯潘排挤出局,成为当年轰动一时的政治事件。虽然在第二轮选举 中,由于左派的社会党号召其支持者在投票时投给希拉克、反对勒庞,从 而勒庞最终不敌希拉克√}参败收场,而希拉克则顺利连任。但是,勘庞事 件仍然给整个法国社会和欧洲政坛以极大的冲击。因为勒庞是极右的民族 主义者,在移民、劳工等问题上大做文章,主张限制移民,退出欧元区等 极端措施,而这样一些主张,在法国民众中其实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在巴迪欧看来,萨科齐所代表的,是一种法国的贝当主义。众所周知 ,贝当在二战期间,充当了与纳粹德国合作的维希政府的头目。巴迪欧所 说的贝当主义,其核菇于把人民中的一小部分人,指定为罪恶的源头,从 而对他们进行监视、控制、打压、排斥甚至驱逐、杀害。巴迪欧指出,早 在贝当之前,贝当主义就已经在法国埋下了种子。在1815年波旁王朝复辟 之际,贝当主义已经初见雏形。表面看来,贝当主义都是出现在混乱的危 机之后,由一个棺对强有力的人物,来维持一个反动的政府,纠拯救法国 ,恢复人民的售脚道德。萨科齐说的,正是希望把法国从经济危机中拯救 出来,挽救法国人民的售心,给法国人创造更多的工作机会。他说得漂亮 ,做得更绝。在行动方面,萨科齐所做的,就是打击弱者、穷人、外国人 ,从而留给法国人更多的饭碗。 在一次讲话中,萨科齐又提出一个说法,要告别1968。1968年的五月 风暴,是在中国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下,西方国家普遍出现的以青年学生为 主的反抗政府、反抗体制的运动,尤其是巴黎的运动规模浩大;结果直接 导致了戴高乐总统的下台。虽然事隔40年,1968在法国仍然是一食富有象 征意义的符号,让人们回想起那段激情的岁月。而当年在1968年卷入五月 风暴运动中的造反者,今天许多都已经成为法国政治文化经济界的精英人 士,例如当年的学生领袖科恩邦迪如今已经成为法国绿党的主要领导人之 一。作为当年这一运动的积极参与者,作为一位仍然忠实于共产主义理想 的知识分子,巴迪欧当然不能接受萨科齐的说法,因此直接把萨科齐称作 “鼠辈”。 鼠辈是只能接受时代、接受命运而没办法建设时代的人。萨 科齐把1968年的反叛,视作尼采式的“超善恶”;而在巴迪欧看来,恰恰 相反,1968年对善与恶。朋友与敌入,有着清晰的界定。在1968年的造反 分子们看来,器,就是那些金融界和政界的寡头;而善,则是工人,革命 战士。但萨科齐却无视这一切,将1968年参加学生运动的人视作一群无法 无天、违法乱纪的暴徒。 巴迪欧深刻地指出,把人民中的一部分区分出来,加以排斥,或者在 法国人与非法国人之间划一道界线,这是荒谬而且不人道的。因为我们“ 只有一个世界”。尽管许多人在鼓吹全球化,但这种全球化,还仅仅只是 商品和资本的全球化,远不是真正的全球化。真正的全球化,是人的自由 流动和自由生存的全球化。而当今的世界,远远不是在走向开放社会。柏 林墙倒塌了,更多的隔离墙建起来了,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在美国 和墨西哥之间,甚至在意大利曾经有某位市长叫嚣着要在城市中心和郊区 之间建一隔离墙,以便将市中心与聚居着移民和贫民的郊区隔离开来。 P16-20
目录
爱带给我们行动的勇气(推荐序) 译序 引言 1 备受威胁的爱 2 哲学家与爱情 3 爱的建构 4 爱之真理 5 爱与政治 6 爱与艺术 结论 巴迪欧作品列表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