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上海电影研究(21世纪之交范式转型期的思想景观)

上海电影研究(21世纪之交范式转型期的思想景观)

  • 字数: 580
  • 出版社: 上海三联
  • 作者: 曲春景
  • 商品条码: 978754264061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87
  • 出版年份: 2013
  • 印次: 1
定价:¥7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作者简介
曲春景,现任上海大学影视学院教授兼上海大学文化研究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主持完成过多项重大理论课题,其著作和论文被多家刊物介绍转载和复印。
目录
前言 第一编 历史的回晌:携着体温的生存经验对世界的言说和表达 论夏衍对中国电影的历史性贡献 浅谈郑正秋的电影创作与鸳鸯蝴蝶派文学的关系 电影史上的费穆 费穆新论 在开启真实的尽处:中国电影与蔡楚生 论谢晋的“政治/伦理情节剧”模式兼论谢晋九十年代以来的电影 谢晋电影中的性问题 第二编 海派电影探询:被营造的都市幻影还是对旧梦的自我寻觅? 流变影像中的岁月倒影——“上海电影”的文化释义 海派文化视野中的上海电影 论海派影视的审美特征及其与当下“后语境”的碰撞 海派电影文化论 文化研究视野中的“海派”与“韩流” 前海派还是后海派:革命的或者妥协的 “海派”精神的失落与重建 第三编 镜象中的上海:谁是都市文化身份的潜在支配者? 怀旧电影与上海文化身份的重构 “20世纪上海电影和上海人身份认同”研究试论 20世纪前期的上海电影剧作美学发展轨迹 民族认同焦虑与上海早期电影的兴起 二三十年代中国电影文本演进中的“上海”因素 第四篇 视觉模式与观代性:感官反应是否触动了这座 城市的神经中枢? “早期上海电影”研究中的感官文化学派 堕落女性,冉升明星,新的视野:试论作为白话现代主义的 上海无声电影 上海电影的都会语境 阅读早期电影理论:集体感官机制与白话现代主义 激进在文本与批评上的差异:重新建构中国 三十年代左翼电影 《银幕艳史》——女明星作为中国早期电影文化的白话经验的体现 性别操作的女体“趋重”:电影片名与期刊图片 叙述的政治:左翼电影与好莱坞的上海想象 第五编 上海电影产业:是谁主宰了她在百年历史中的升降沉浮? 战后上海国产电影业的启示 海派影业重铸辉煌 天一公司海派经营特点初探 上海电影的黄金时代——徐桑楚访谈录 战前上海电影企业经营模式及策略 附:近十年海派电影研究资料的分类与述评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