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产业发展与城市经济政府战略管理(共3册)

产业发展与城市经济政府战略管理(共3册)

  • 字数: 710
  • 出版社: 上海三联
  • 作者: 李清娟
  • 商品条码: 9787542625335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936
  • 出版年份: 2007
  • 印次: 1
定价:¥6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生产性服务业与园区开发》一书在分析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理论的基础 上,对生产性服务业园区的开发进行了纵深分析,着重从地方政府实施推进 的角度,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态势与地方经济发展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提 出以创建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为突破口,鼓励有条件的区域在功能定位过程 中,有必要将为加工制造业配套的生产性服务功能加以重点考虑,并选择生 产性服务业作为区域发展的新一轮主导产业,进而为促进区域发展转型和产 业结构提升指明方向。理论篇阐述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及特征,研究了生 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并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进行了经济学分析。 介绍了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趋势,着重介绍了英美两国的生产性服 务业的发展。分析研究了上海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现状、特征、动因、优势 与机遇。在策略篇探讨了产业促进政策和一般园区运营的规律和开发环节。 最后在案例篇详尽地介绍了上海若干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逐一分析其发展 背景与现实基础,总体思路与开发原则,功能定位与产业选择,功能布局与 开发推进阶段等等。 《区域功能定位与产业发展》一书从分析区域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的基 本理论入手,在对区域功能开发的流程和政策进行剖析的基础上,着重从地 方政府实施推进的视角,对特定城市、开发区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实践进 行了有益探索。理论篇阐述了区域功能定位这一概念的内涵及界定,分析了 其理论依据,包括区域空间格局理论、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新经济地理理论 、比较经济学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研究了区域功能定位的内外部因素识别 与综合评价。策略篇探讨了区域功能开发的核心战略,具体分析了区域功能 开发的策略与政策。案例篇结合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浙江舟山市和山西吕梁 工业区等的具体实践,分析了如何进行正确的区域功能定位,确立产业发展 战略。 《大城市传统工业区的复兴与再开发》一书主要通过运用产业经济学、 城市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以及城市规划和开发等多学科的理论工具,探寻传 统工业区衰落的原因,研究国外相似类型的传统工业区的发展、衰退、复兴 及其改造模式,结合工业建筑文明的保护与再开发,为上海乃至全国大城市 中传统工业区的复兴与再开发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途径。理论篇介绍了大城 市传统工业区改造的理论内涵及目标体系,具体分析了美国、德国和英国的 传统工业区改造模式,并着重强调了政府在传统工业区改造过程中的重要作 用。策略篇分别研究了产业重振策略和形态重振策略。案例篇介绍了国内外 特别是上海传统工业区改造的具体实例,并对上海市杨浦区传统工业区的复 兴与再开发进行了着重分析与研究。
作者简介
宋炳颖,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硕士,房地产经济与金融专业。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员,上海产业转型发展研究院产业研究所所长,上海数字化与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牛津大学领导力与公共政策中心特邀顾问,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MBA职业导师。原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研究部主任,上海国际产业转移咨询服务中心副主任。主持完成了国家商务部“后危机时代服务外包促进发展”研究课题、上海市“世博会与上海信息服务业发展”研究课题以及杭州等地服务外包发展战略与产业规划,参与编制上海市“十一五”产业规划。主要著作:《产业发展与城市经济政府战略管理》(合著)、《中国服务外包发展报告》(编者之一)等,译著《财务风险管理》、《无重量财富》等,在《解放日报》、《中外管理》、《上海综合经济》等杂志报刊上发表文章。 李清娟(井进),山西临汾人,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博士后,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导师。现任职于上海市经济委员会。 个人专著:《产业发展与城市化》《长三角都市圈产业一体化研究》。主持和参与课题研究100余项。参编著作20余部。公开发表论文30余篇。起草上海先进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性服务业等政策文件。 主要研究领域:政府战略、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战略。 刘平,男,1978年9月生,湖南南县人。2005年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期间师从杨公朴教授。现任职于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经济研究所,主要研究兴趣为产业经济学、竞争力经济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等。近年来,已公开发表《主导产业选择视角下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刨新》等学术论文10余篇,主持或参与《提升上海产业核心竞争力研究》、《国外电站成套设备行业发展最新态势及其借鉴研究》、《上海市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战略研究》、《上海市北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功能定位及推进思路研究》、《上海国际钢铁服务业集聚区功能定位研究》等纵向或横向课题30余项。 E-mail:hcvlp@126.com
目录
大城市传统工业区的复兴与再开发 丛书序言 丛书提要 本书序言 本书提要 理论篇 第一章 全球产业转型浪潮——大城市传统工业区的改造 第一节 大城市传统工业区改造的全球背景 第二节 大城市传统工业区改造的内涵 第三节 大城市传统工业区改造的目标体系 第二章 全球传统工业区改造模式分析 第一节 锈带复兴——美国模式 第二节 矿山公园——德国模式 第三节 老城拉动——英国模式 第三章 政府在传统工业区改造中的作用 第一节 政府在制定传统工业区改造战略中的作用 第二节 政府在引领规划及政策保障方面的作用 第三节 政府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的作用 第四节 地方政府在传统工业区创新系统中的作用 策略篇 第四章 产业重振策略 第一节 产业方向的选择 第二节 开发机制的确立 第五章 形态重振策略 第一节 城市形象与环境的重塑 第二节 城市传统工业区元素的改造与利用 案例篇 第六章 全球传统工业区改造的实践 第一节 国外传统工业区改造的实践 第二节 国内传统工业区改造的实践 第七章 上海产业发展与布局调整的历史回顾 第一节 上海产业发展的历史回顾 第二节 上海产业发展的现状及特征 第三节 保护工业文明资源发展创意产业 第四节 上海产业发展的战略布局与城市发展 第八章 上海城区传统工业区改造的个案实践 第一节 苏州河沿岸地区 第二节 M50(莫干山路50号) 第三节 田子坊 第四节 八号桥创意园区 第五节 世博园(江南造船厂) 第六节 杨树浦水厂 第九章 杨浦传统工业区的复兴与再开发 第一节 杨浦传统工业区概况 第二节 杨浦传统工业区产业情况基本分析 第三节 杨浦传统工业区复兴与再开发的外部机遇 第四节 杨浦传统工业区复兴与再开发的思路与策略 附表 创意产业统计指南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生产性服务业与园区开发 区域功能定位与产业发展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