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公私领域新探--东亚与西方观点之比较/儒学与东亚文明研究丛书

公私领域新探--东亚与西方观点之比较/儒学与东亚文明研究丛书

  • 字数: 201
  • 出版社: 华东师大
  • 作者: 黄俊杰//江宜桦|主编:黄俊杰
  • 商品条码: 978756175844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99
  • 出版年份: 2008
  • 印次: 1
定价:¥2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目录
导言 一、东亚公共哲学的开展 二、东亚思想传统中的“公”与“私” 三、西方政治思想中的“公”与“私” “公私领域新探”研讨会开幕致词(一) “公私领域新探”研讨会开幕致词(二) 第一部分 东亚公共哲学的开展 以“活私开公”的公共哲学构筑“世界-国家-地域”之共働型社会结构 一、活私开公、公私共媒的公共哲学 二、作为“世界-国家-地域”公共世界的共慟构造 三、问题现状与基本课题 试论东亚地区的“世界-地域”性:公共哲学的构想 一、超越鄂兰与哈伯玛斯的理论模式,提倡三元论的理论体系 二、“世界-地域”性公共哲学的理念 三、应答性(responsive)、多元性(multidimemsional)、责任性(responsible)是理解“自己-他人-公共世界”的思想基础 四、从世界-地域性的视点出发,试论近代日本公共哲学 五、东亚公共哲学对“和”的话语的解构与重构 重建东亚社会公共哲学的反思与设想 一、东亚社会公共哲学理念之特色 二、重建规范性公共哲学之理论前提 三、理性主义的逻辑阐明之方法论 华人世界发展公共哲学的意义 一、“公共哲学”概念的起源 二、日本的公共哲学运动 三、公共哲学在中国与华人世界 第二部分 东亚思想传统中的公与私 东亚中的“公共”概念——历史源流与展开 一、从“共”到“公共”——中国唐代以前 二、理学以后之“公共”概念 三、西洋的冲击与“公共”概念 结论 东亚近世儒者对“公”“私”领域分际的思考:从孟子与桃应的对话出发 一、引言 二、中国古代思想中“公”“私”概念的发展 三、东亚儒者对“公”“私”领域关系之看法:以《孟子·尽心上·35》的解释为中心 四、结论 日本中古的居民、移民与公共性 “公共”的形成与近世日本思想 一、“公共”问题与近世日本 二、近世日本有关“公共”的言论 三、结束语 “气”的公共性:崔汉绮气学政治论中的“公”与“共” 序:作为“气”的公共性的描述 一、气学和作为“气”的公共性的形成背景 二、气的运化和公共性 三、政治论中的公共性 结语 第三部分 西方政治思想中的公与私 公与私:划界问题的归属问题 公共领域与民主共识的可能性 自由主义正义观真的可行吗?对自由主义“公优于私”理想之批判 一、个人的与政治的 二、驱使少数人遵行自由主义正义观 三、驱使多数人遵行自由主义正义观 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良善生活是私人事务吗?——对国家中立性的批判 人名索引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