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颓败线的颤动(鲁迅与中国文学的现代性)

颓败线的颤动(鲁迅与中国文学的现代性)

  • 字数: 220
  • 出版社: 上海三联
  • 作者: 张克
  • 商品条码: 978754263678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98
  • 出版年份: 2011
  • 印次: 1
定价:¥3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作者简介
张克,1978年生,河南西平人。末代“中等师范生”。2002年山东师范大学文学硕士毕业,2005年获武汉大学中国现代文学博士学位。现忝列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之席。撰有《吴虞与章太炎的诸子学及魏晋文章》等文若干篇行世,编有《职业人文读本》一书。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倘若”与“然而”:鲁迅话语世界的理想类型 第一节 “倘若然而”的理想类型 第二节 鲁迅话语世界中的“倘若然而” 第三节 从“且夫然则”到“倘若然而 第四节 作为方法论的“倘若然而 第二章 怨恨及其表达:鲁迅的“国民性”批判 第一节 “奴隶道德”与“怨恨之花” 第二节 怨恨释义 第三节 现代中国的怨恨境遇 第四节 怨恨与国民性批判 第三章 鲁迅与怨恨:反抗与浸染 第一节 反抗怨恨 第二节 怨十艮的浸染 第三节 复仇情结与怨恨气质 第四章 从“文”到“文学”:鲁迅与中国文学的现代性的发生 第一节 从“文”到“文学” 第二节 言文一致问题 第三节 语体问题 第四节 文体问题 第五章 美的“极境”与“绝境”:鲁迅与中国文学的审美现代性 第一节 鲁迅的审美现代性问题 第二节 鲁迅与尼采审美主义话语 第三节 鲁迅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审美主义思潮 第六章 作为试毒剂的反讽者:关于“鲁迅与现代中国”的政治哲学思考 第一节 “构架”与“根本性的问题” 第二节 “否定的媒介者”与“作为试毒剂的反讽者” 第三节 “不能并求”与“无从措手” 结语:肉中刺 附录一 “中间物”:历史与价值之间——鲁迅的“中间物”思想研究的考察 附录二 “以头偿目”与“踌躇之路——鲁迅与卡夫卡话语世界比较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