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酷读中国社会(城市空间流行文化和社会政策)

酷读中国社会(城市空间流行文化和社会政策)

  • 字数: 220
  • 出版社: 广西师大
  • 作者: 魏伟
  • 商品条码: 978754956691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93
  • 出版年份: 2015
  • 印次: 1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不同于作者魏伟前一部专著《公开》聚焦于一个 城市的同性恋社群,《酷读中国社会(城市空间流行文 化和社会政策)》以性别多元背景下同性情欲的表达为 主要切入点,探讨了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各种侧面, 包括城市空间、婚姻家庭、电影和传媒、流行文化和 社会政策等,再次表明性别和性作为重要的社会结构 性力量,形塑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整个研究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涵盖社会学、人类 学、人文地理学、文化研究和传媒研究等多个学科, 充分体现了跨学科的特色。这一研究路径,也充分呼 应了目前性别和性研究领域最为前沿的研究方向,就 是将“酷儿”理论这一性别理论的触角,延展至各种 主流的学科领域,挑战和颠覆传统的学科界限和理论 假设,从而达成“将主流酷儿化”的目标,推动更具 活力和批判性的学术讨论和生产。
作者简介
魏伟,1996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后供职于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图书处。2000年获得全额奖学金赴美国洛约拉芝加哥大学留学,攻读社会学博士学位,2006年夏天学成回国。目前是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上海市“浦江学者”。著有《公开:当代成都“同志”空间的形成和变迁》(上海三联书店,2012)。
目录
致谢 引言 第一章 城市、空间和同性恋 第一节 城市和同性恋:多学科的研究视角 第二节 现代中国城市中同性恋公共空间的演变 第三节 中国城市化进程对于同性恋社群的影响 第四节 同性恋公共空间的生产:中国城市/区域之间的差异 第二章 “酷儿”视角下的城市空间政治 第一节 性别认同、空间政治和都市社会运动 第二节 新自由主义城市空间重构对同性恋社群的影响 第三节 中国语境下的“酷儿”空间政治 第四节 谁的街道、公园和城市?——中国同志争取城市公共空间的尝试 第三章 性别平权运动中的街头行为艺术 第一节 抗争行动形式库的演化和选择 第二节 街头行为艺术:新的抗争行动手法 第三节 街头:对于公共空间的探索和拓展 第四节 艺术:行动设计和形式创意 第五节 行为/行动:个人能动性和“去组织化”的组织策略 第四章 从符号性灭绝到审查性公开 第一节 中国电影中的同性恋:作为文化传统和政治策略的“暖昧” 第二节 《非诚勿扰》:同性恋在主流电影中被允许怎样再现 第三节 “我们要看同性恋电影”:电影再现及其政治意蕴 第五章 央视蛇年春晚的“酷儿”解读 第一节 春晚对性别多元的再现 第二节 在市场与国家的裂缝处:另类性别欲望的春晚浮现 第三节 逆袭的快感:春晚的“酷儿”阅读 第四节 何种可见性:“酷儿”春晚的政治意蕴 第六章 “搞基”话语和当代异性恋男性特质的建构 第一节 同性社交、恐同主义和男性特质的建构 第二节 “搞基”话语的演变及对男性特质的规制 第三节 基情、“兄弟罗曼史”和男性特质新的可能性 第四节 “搞基”话语和性别关系的变迁 第七章 彩虹妈妈和中国特色同志运动 第一节 变迁中的中国家庭:家庭结构、日常生活和亲子关系 第二节 同性恋亲友会的成立和发展 第三节 爱、沟通和成长:亲子关系和家庭意义的重构 第四节 中国特色同志运动 第八章 圈内人如何看待同性婚姻 第一节 同性恋伴侣关系:从“选择的家庭”到同性婚姻 第二节 “内化恐同主义”对同性恋亲密关系的影响 第三节 对同性婚姻的质疑:异性恋正统主义的后果 第四节 挑战异性恋正统主义 第九章 多元性存在视角下的性别失衡及其治理 第一节 中国性别失衡问题的现状及原因 第二节 异性恋正统性和主流性别失衡研究的理论预设 第三节 性别失衡和男男性行为 第四节 多元性存在视角的引入 第十章 社会刻板印象与人口调查发现 第一节 同性恋者的刻板印象和社会污名 第二节 围绕同性恋的社会科学研究:从质性到量性 第三节 大型随机抽样调查能够告诉我们什么 第四节 数据收集、社会政策和国家承认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