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从攫取到共容(金融改革的逻辑)

从攫取到共容(金融改革的逻辑)

  • 字数: 188
  • 出版社: 中信
  • 作者: 赵昌文//朱鸿鸣
  • 商品条码: 978750865100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14
  • 出版年份: 2015
  • 印次: 1
定价:¥4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赵昌文、朱鸿鸣著的《从攫取到共容(金融改革 的逻辑)》认为,经济增长的绩效取决于包括企业家 才能、资本和优秀人才在内的创新要素是配置到实体 经济或生产性领域,还是配置到金融业或非生产性领 域,而决定配置方向的关键因素便是报酬结构。近年 来,中国经济增速下滑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金融“发 展过度”,构成了对实体经济的“攫取”,具体表现 为金融业利润高、金融从业者收入高,使创新要素和 资源“脱实向虚”,源源不断地由实体经济流向金融 业,从而降低了整个经济体系的资源配置效率。因此 ,构建一个金融与实体经济和谐共生的高效率、共容 性金融体系,而非仅仅提高金融效率,是中国金融改 革的核心和逻辑起点。
作者简介
朱鸿鸣,公司金融博士。2012年7月起供职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为金融改革、科技金融与货币政策。 赵昌文,经济学博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部长,研究员。曾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所长,四川大学副校长、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政策、国企改革、金融改革、科技金融与公司金融。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从攫取到共容:一个新的分析框架 一个基本问题 三种金融观 金融竞合观下的金融体系:“攫取性”金融体系 金融改革的一维模型 金融改革的二维模型 金融改革的三维模型 几个需要进一步讨论的问题 第二章 “攫取性”金融体系 中国金融业:“发展不足”还是“发展过度”? 金融业利润过高 金融从业者收入过高 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过高 第三章 “金融诅咒” 中国经济增长之谜 英国衰落的启示 “虹吸效应”:“金融诅咒”的主要机制 “虹吸效应”在中国的体现 “金融诅咒”的其他机制 “攫取性”金融体系是个世界性现象 美国的“攫取性”金融体系 第四章 “攫取性”金融体系是如何形成的 金融约束制度 金融监管、金融创新与影子银行部门膨胀 金融结构失衡及其他原因 金融之外的原因 第五章 竞争不足、隐性担保与金融低效 关于金融效率的争议 中国金融低效的典型性事实 金融层面的主要原因:竞争不足 非金融层面的主要原因:隐性担保广泛存在 金融低效的其他原因 第六章 金融风险 金融风险不断累积 金融风险不断累积的原因 中国会发生大规模金融危机吗? 第七章 金融约束制度的退出:金融体系内的改革 利率市场化 完善金融市场竞争机制 优化金融监管 其他改革 第八章 隐性担保的退出:其他领域的配套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 财政领域的配套 产业政策调整 其他配套措施 第九章 互联网金融 从乡镇企业到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与金融增量改革 互联网金融与金融化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