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美德规则与实践智慧

美德规则与实践智慧

  • 字数: 320
  • 出版社: 上海三联
  • 作者: 陈常燊
  • 商品条码: 978754265154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87
  • 出版年份: 2015
  • 印次: 1
定价:¥5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作者简介
陈常燊,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博士,复旦大学哲学博士后,浙江传媒学院教师,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西方哲学研究。出版有专著《理解的准则——戴维森合理性理论研究》、《美德、规则与实践智慧》、《语言与实践——维特根斯坦对“哲学病”的诊治》、《彻底解释的知识论——基于先验论证和反思平衡的三角测量模型研究》,译著《维特根斯坦》等。另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两项,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
目录
导言 一、问题缘起 二、关于本书 第一章 美德、智慧与理论化 第一节 走向卓越:美德前史 一、从自然到技艺 二、从技艺到智慧 三、美德:伦理化与具体化 第二节 苏格拉底问题与“苏格拉底循环” 一、苏格拉底问题 二、反思的一般性 三、伦理的一般性 第三节 美德的理论化 一、智慧的可通约性:从数学到政治 二、技艺的理论化:从修辞术到逻各斯 三、美德:从家庭到城邦 四、理论化及其问题 五、知与行的鸿沟:阿伦特的批评 第四节 小结 第二章 美德、慎思与实践智慧 第一节 亚里士多德的出发点 一、实践智慧的分殊 二、技艺、理论与实践 三、神的美德与人的美德 第二节 属人的善:幸福与实践智慧 一、作为至善的幸福 二、做得好与活得好 第三节 美德的技艺:中道与实践智慧 一、美德与实践 二、实践智慧的双重性 三、城邦的实践智慧 第四节 慎思、目的论与实践推理 一、行动、慎思与目的论 二、美德与实践推理 第五节 小结 第三章 康德式美德与实践智慧 第一节 从亚里士多德到康德 一、亚里士多德的思想风险 二、康德对实践智慧的态度 三、美德:原则问题还是尺度问题? 第二节 “统一”背景下的康德式实践智慧 一、先验的实践智慧学 二、理性的劝告与配得的幸福 三、道德形而上学、道德神学与道德人类学的统一 四、实践智慧的“可运用性”问题 第三节 法权义务、道德张力与实践智慧 一、法权义务与说谎的张力 二、选择、判断力与实践智慧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原则、例外与反思平衡 第一节 原则与例外 一、原则的分析 二、例外与原则之关系 三、有原则的实践 第二节 反思平衡:罗尔斯的vs实践智慧的 一、罗尔斯的反思平衡 二、反思平衡的直觉诉诸与一致性要求 三、反思平衡:普遍主义抑或特殊主义? 第三节 作为反思背景的至善原则 一、实践智慧与规范性问题 二、至善原则与黑尔的原则决定论 第四节 原则的层次性与反思平衡的动态性 一、“最高原则”与“最低真理” 二、动态平衡及其脆弱性 第五章 有原则的实践与依规则行事 第一节 原则与实践 一、原则的一般性与有限性 二、原则的开放性与情境性 第二节 一般原则及其特殊运用 一、原则的三个层面 二、实践智慧的内涵与慎思的向度 三、调节 性规则和授权性规则 四、规则:封闭的与开放的 第三节 规则、美德与运气 一、规则与运气 二、美德与运气 第六章 实践智慧与寂静主义 第一节 知识、行动与寂静主义 一、知识、行动与事件 二、寂静主义的分类 三、隐晦的寂静主义:修辞学与叙述学 第二节 亚里士多德与寂静主义 一、实践的“去理论化”与语言寂静主义 二、沉思与行为寂静主义 三、无实践的智慧与无智慧的实践 第三节 维特根斯坦与寂静主义 一、寂静主义:维特根斯坦与罗蒂 二、前期维特根斯坦的寂静主义 三、后期维特根斯坦的寂静主义 第四节 技能知识与实践智慧 一、反理智主义 二、命题知识与技能知识 第五节 实践原则与政治智慧 一、实践智慧的不同类型 二、寂静主义与滑坡效应 三、政治智慧与权力密谋 四、原则的建构与运用 第七章 实践智慧与三角测量 第一节 美德的统一性与相对主义 一、实在性和统一性论题 二、实践智慧的相对主义责难 三、道德冲突及客观性 第二节 实践智慧的三角测量模型:一种建构主义 一、三角测量的哲学分析 二、美德伦理与道德建构主义 三、公共理性与实践智慧 第三节 规则、人与情境之间的三角互动 一、正义:从亚里士多德到罗尔斯 二、正义的两个层面 三、正义与权宜的两难 四、规则与现实的张力 第八章 实用主义、诗性正义与实践智慧 第一节 古典实用主义的实践、智慧与方法 一、詹姆士:实用主义作为“中间路线” 二、杜威:实践、智慧与情境性 三、工具主义与实践三段论 第二节 罗蒂、实用主义与实践智慧 一、道德与审慎(实践智慧)之关系 二、忠诚、正义与实践智慧 三、真理、政治与反讽 第三节 “草叶上的一缕阳光”:诗学智慧与诗性正义 一、诗史思 二、史哲之争与诗哲之争 三、诗性正义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