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论德国职业教育本质特征及其发展动力

论德国职业教育本质特征及其发展动力

  • 字数: 220
  • 出版社: 上海三联
  • 作者: 陈莹
  • 商品条码: 9787542651693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46
  • 出版年份: 2015
  • 印次: 1
定价:¥3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在我国,职业教育企业缺位,职业教育地位低下 ,成为不争的事实。与此相反,在德国,企业有着联 合培养劳动力的传统,职业教育享受着崇高的社会声 望。然而,我国引进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所 面临的困难,使得我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以一 种正确的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去研究国外教育制度 ”? 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分析德国职业教育的本质特 征及其发展动力,是陈莹编著的《论德国职业教育本 质特征及其发展动力》的主要内容。德国职业教育的 本质特征是“职业性”(Beruflichkeit)。从历史 角度来看,德国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特征和社会需 求、政治需求和文化需求这些发展动力密不可分。因 此,在缺乏这些发展动力的情况下,要借鉴德国职业 教育制度,必定是无果而终。要借鉴德国职业教育成 功经验,凭借制度的抄袭是完全行不运的。我们要学 习的是德国职业教育的理念,而不是照搬它的模式。
作者简介
陈莹,上海外国语大学日耳曼语言文学硕士,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上海师范大学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德语讲师。曾多次赴德进行工作访问和学习进修。在《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和《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5篇,数篇获得人大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出版译著6部(共计40万字左右)。在《复旦教育论坛》等刊物发表学术译文4篇。参与编写教材和教参各一部。主持或作为核心参与人完成各级各类课题多项。
目录
导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困境 二、借鉴德国职业教育成功经验的困境 三、职业教育系统的视角 第二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框架 二、技术路线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目的 第三节 小结 第一章 职业教育“本质特征”及其“发展动力”之概述 第一节 职业教育系统的视角 一、职业教育系统的特点 二、相关研究方法 第二节 德国职业教育“本质特征”之解读 一、职业教育实然类型划分 二、职业教育应然类型划分 第三节 德国职业教育“发展动力”之解读 一、职业教育“发展动力”的界定 二、社会需求 三、政治需求 四、文化需求 第四节 主要的分析模式 一、概念辨析:“职业导向”、“职业原则”和“职业性” 二、从历史角度看“职业性”及其“发展动力”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职业性”的生成(—19世纪末) 第一节 社会需求 一、手工职业的形成 二、商务职业的形成 三、工业职业的产生 四、学徒的出现 第二节 政治需求 一、行会承担职业教育任务 二、18世纪—19世纪初期合作主义 第三节 文化需求 一、马丁·路德:职业是天职 二、启蒙思想:职业教育的社会价值 三、新人文主义者:普职分离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职业性”的嬗变:(19世纪末—20世纪60年代末) 第四章 “职业性”的升华(20世纪60年代末—) 第五章 借鉴德国职业教育成功经验的局限性 第六章 借鉴德国职业教育成功经验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