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文学场域变革中的交融共生--扫叶山房说部及杂志刊行研究

文学场域变革中的交融共生--扫叶山房说部及杂志刊行研究

  • 字数: 229
  • 出版社: 上海大学
  • 作者: 文娟
  • 商品条码: 978756711951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94
  • 出版年份: 2015
  • 印次: 1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由文娟所著的《文学场域变革中的交融共生-- 扫叶山房说部及杂志刊行研究》一书以上海近代著名 书坊扫叶为视角,在与其他出版机构如申报馆、商务 印书馆等的对比中,研究其与近代小说发展之间交融 共生的互动关系。具体探讨在近代小说发展过程中, 扫叶山房如何通过出版刊行以及代售说部书籍、发行 文学期刊、借鉴其他书局的宣传营销模式等措施,在 保守中进行开拓创新实现变革,在创新中又力图保留 传统品格,融入小说勃兴的时代大潮之中,从而影响 近代小说发展;而与此同时,书坊自身的发展又是如 何受到近代小说发展的影响,如何与近代小说的发展 进程紧密结合在一起。 书中将扫叶山房置于近代中国文学发展演变之中 考察,以扫叶山房的发展为从纵线,截取其发展历史 上极具个性特征和转折意义的特殊节点,使之凸显为 具有标志意义、转折意义的文学史事件,有助于拓展 与丰富近代文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视野,对进一步清 晰勾勒近代文学的发展演变也有积极的实证价值。
作者简介
文娟,2006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获博士学位,现为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近代小说及其出版研究。先后在《明清小说研究》、《北京社会科学》、《长江学术》、《中国小说论丛》(韩国)、《中国现代文学》(韩国)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专著《结缘于流变:申报馆与中国近代小说》,2011年获第十届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论文《试论申报馆与近代小说联系的沉潜期》,2007年获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目前主持 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书坊与近代小说发展之关系研究——以扫叶山房为视角”(项目号:08JC751015);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近代商务印书馆与中国小说发展演变研究”(项目号:13CZW059)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扫叶山房与小说出版的结缘 第一节 扫叶山房的创办历史 第二节 席世臣的人生阅历与首刊说部书籍的选择 第三节 《容斋五笔》的说部特色及出版的时代背景 第二章 革新步履维艰:长篇通俗小说的刊行 第一节 翻印旧小说风潮的呼应:首部长篇通俗小说的刊行 第二节 教化、畅销、民间传统:小说题材的选择 第三节 《时髦现形记》:题材转向的尝试与失败 第四节 被动适应与主动传承:刊行方式的变革 第三章 变革突破与回归传统:笔记小说的刊行 第一节 光绪年间:严肃性的刊行选择倾向 第二节 宣统年间至民国三年(1914):应潮流而动的改变 第三节 学者型笔记小说出版的回归(一) 第四节 学者型笔记小说出版的回归(二) 第四章 商务印书馆模式的借鉴与拓展:民国时期说部书籍营销策略 第一节 宣传效果更胜一筹:长篇幅广告 第二节 提前锁定读者:发售预约券 第三节 季节性打折与购书抽奖 第五章 近代文学期刊出版与转型中的《文艺杂志》 第一节 保守与新变的交融:创办契机和宗旨 第二节 扫叶山房书籍出版的宣传喉舌:广告载体的多样化 第三节 新的追求与旧的坚守:杂志吸引传统文人读者的举措 第六章 新旧意识交织的编辑雷瑁及其小说创作观 第一节 “老”编辑与“新”编辑角色的交织 第二节 传统小说观与现代小说观的交糅:《文艺杂志》中雷瑨的小说作品 第七章 《织云杂志》新方向的昙花一现 第一节 重视与期待:创办背景及扫叶山房主人的参与 第二节 娱乐与言情:杂志的作品刊载 第三节 昙花一现的原因 第八章 时代潮流的映射:代售的说部作品与代发行的杂志 第一节 不拘一格的题材:代售的中、长篇通俗小说 第二节 贴近世俗化的选择:代售的笔记小说 第三节 小说爱好者的办刊实践:代为发行的杂志 结语 附录一 扫叶山房说部作品知见录 附录二 《申报》所刊扫叶山房说部及杂志广告编年 附录三 《申报》所刊扫叶山房代售小说及杂志广告编年 附录四 《申报》所刊雷瑁的谢赠文字 参考文献 还在路上(代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