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汉语大词典编纂忆往

汉语大词典编纂忆往

  • 字数: 250
  • 出版社: 上海辞书
  • 作者: 编者:孙厚璞
  • 商品条码: 9787532650224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03
  • 出版年份: 2017
  • 印次: 1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汉语大词典》1986年出版第一卷,1994年全书出齐。这在我国辞书编纂史上,是一个空前的盛举。它对我国迅速发展的汉语辞书编纂事业,起到了继往开来、承先启后的作用。《汉语大词典》是一部既收今词,又收古词,也收“不古不今”的语词,具有汉语词语的总汇那样性质的词典,供人查阅和参考。全书编写方针是“古今兼收,源流并重”。所谓“源流并重”,是说每一条词语的解释都应尽可能依据历史原则,理清词义的来源和演变,发生和发展。在处理词的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关系时,又以词汇意义为主。同时,考虑到辞书的实用性,为了帮助读者解决在语文学习和运用、研究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对词语的用法也要适当注意,把历史性词典和记录性详解词典的特点结合起来。 《<汉语大词典>编纂忆往》一书则由关于编纂《汉语大词典》第一版的回忆性文章组成,作者均为参加第一版编纂的编写者或编辑,回顾了第一版编纂过程中诸多鲜为人知的逸闻旧事;还展示了一版《汉大》珍贵的图片资料,如关于关于汉大编纂的中共中央办公厅文件,有当时领导批示,还有学者的手写信件。以及当时编发的编纂手册、引书格式、收词原则、工作简报等珍贵资料。《汉语大词典》1986年出版第一卷,1994年全书出齐。这在我国辞书编纂史上,是一个空前的盛举。它对我国迅速发展的汉语辞书编纂事业,起到了继往开来、承先启后的作用。《汉语大词典》是一部既收今词,又收古词,也收“不古不今”的语词,具有汉语词语的总汇那样性质的词典,供人查阅和参考。全书编写方针是“古今兼收,源流并重”。所谓“源流并重”,是说每一条词语的解释都应尽可能依据历史原则,理清词义的来源和演变,发生和发展。在处理词的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关系时,又以词汇意义为主。同时,考虑到辞书的实用性,为了帮助读者解决在语文学习和运用、研究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对词语的用法也要适当注意,把历史性词典和记录性详解词典的特点结合起来。 《<汉语大词典>编纂忆往》一书则由关于编纂《汉语大词典》第一版的回忆性文章组成,作者均为参加第一版编纂的编写者或编辑,回顾了第一版编纂过程中诸多鲜为人知的逸闻旧事;还展示了一版《汉大》珍贵的图片资料,如关于关于汉大编纂的中共中央办公厅文件,有当时领导批示,还有学者的手写信件。以及当时编发的编纂手册、引书格式、收词原则、工作简报等珍贵资料。《汉语大词典》1986年出版第一卷,1994年全书出齐。这在我国辞书编纂史上,是一个空前的盛举。它对我国迅速发展的汉语辞书编纂事业,起到了继往开来、承先启后的作用。《汉语大词典》是一部既收今词,又收古词,也收“不古不今”的语词,具有汉语词语的总汇那样性质的词典,供人查阅和参考。全书编写方针是“古今兼收,源流并重”。所谓“源流并重”,是说每一条词语的解释都应尽可能依据历史原则,理清词义的来源和演变,发生和发展。在处理词的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关系时,又以词汇意义为主。同时,考虑到辞书的实用性,为了帮助读者解决在语文学习和运用、研究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对词语的用法也要适当注意,把历史性词典和记录性详解词典的特点结合起来。 《<汉语大词典>编纂忆往》一书则由关于编纂《汉语大词典》第一版的回忆性文章组成,作者均为参加第一版编纂的编写者或编辑,回顾了第一版编纂过程中诸多鲜为人知的逸闻旧事;还展示了一版《汉大》珍贵的图片资料,如关于关于汉大编纂的中共中央办公厅文件,有当时领导批示,还有学者的手写信件。以及当时编发的编纂手册、引书格式、收词原则、工作简报等珍贵资料。
作者简介
孙厚璞,原《汉语大词典》编写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汉语大词典编纂处办公室主任,于1975—1984年承担《汉语大词典》编纂的组织、沟通、协调、领导工作,为《汉语大词典》第一版出版做出了突出贡献。
目录
往事回忆 孙厚璞:梅花香自苦寒来——《汉语大词典》编纂前十载工作纪事 吴琦幸:编纂《汉语大词典》的那些日子、那些人 陈增杰:《汉语大词典》:一个老兵的回顾 张如元:《汉语大词典》:一个小兵的回忆 赵恩柱:参加《汉语大词典》编纂工作杂记 吴连生:我与《汉语大词典》 黄金许:雪泥鸿爪忆《汉大》 李鸿褔:《汉语大词典》审音纪实 陆锡兴:在“汉大”古今字争论中的喜悦与烦恼 郭忠新:分卷主编负责制能出好书快出书 学术评论 虞万里:《汉语大词典》编纂琐忆——兼谈“夺情”与“邺架”义项之缺失缘由 徐文堪:略论《汉语大词典》的特点和学术价值《汉语大词典订补》后记 马君骅:回答?解惑?信息量——从《汉语大词典》编纂实践说释义 刘俊一:话说《汉语大词典》审音及其他 章锡良:一部高水准的精神产品 赵应铎:我们的业务汇报会——《汉语大词典》编写中的几个小故事 钱玉林:汉语古典文学语词的宝库 李明权:佛教语与《汉语大词典》 孙立群:《汉语大词典》插图的特点与工艺流程 编纂花絮 蒋礼鸿 七律一首 陈鸿铿 福建省编写工作会议席上草 刘世宜 “美”词六十条释文初稿送审,喜赋一律 马君骅厦 门览胜 郑丽生 七律和马君骅先生 涂元渠 在鹭岛参加大词典省编写会议有感并呈座上诸同志 马君骅 喜闽省审稿初战告捷步涂元渠先生韵并献曝诸师友 方福仁 苏州会议感怀 涂元渠 再赴鹭岛参加编写《汉语大词典》释文 述 之 五律二首和涂元渠同志 郭毓麟 己未暮秋重有鹭江之行参加福建省大词典审稿会议感赋 厦门第二次审稿会议初步告竣留别 乔 岳 七绝二首 马君骅 审稿有怀 沁园春·第二次编委杭州会议展望 《汉语大词典》业务会议在雁荡山召开,即景有作 踏莎行·上海定稿 踏莎行·忆风雨楼定稿 何庆善 苦战吟 出席《汉语大词典》出版庆功大会感赋 编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