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新材料研究前沿报告(2020)

中国新材料研究前沿报告(2020)

  • 字数: 589
  • 出版社: 化学工业
  • 作者: 编者:谢建新//李元元//魏炳波|责编:刘丽宏
  • 商品条码: 978712238269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08
  • 出版年份: 2020
  • 印次: 1
定价:¥1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中国新材料研究前沿报告2020》聚焦前沿新材料发展动态,关注重大原创基础研究和行业颠覆性技术,分为四个主题:总论、前沿新材料、战略新材料和基础创新能力提升,共20 章,着重阐述了拓扑电子材料、六元环无机材料、有机光电功能材料、梯度纳米结构材料、柔性超弹性铁电氧化物薄膜、集成电路用碳纳米管材料、新一代分离膜材料、材料素化等相关前沿新材料领域发展的背景需求、研究进展和前沿动态;特别讲解了空间环境中新材料研究、生物医用纤维材料、钙钛矿发光、光伏及探测材料、低错配界面设计及强有序强韧化的超高强度钢、存储器芯片材料、先进半导体关键器件材料、热电能源材料、燃料电池氧还原催化关键材料相关战略新材料的研究、应用与未来发展重点;最后对提升我国基础创新能力的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应用、基于先进同步辐射光源的金属材料研究与创新平台建设、基于透射电镜的原位定量测试技术及应用进行了全面解说。 书中对新材料前沿领域详细的技术解读,对未来发展重点的高瞻远瞩,将为新材料领域研发人员、技术人员、产业界人士提供全面的指导。
作者简介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Chinese Materials Research Society,C-MRS)成立于1991年5月16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是中国从事材料科学技术研究和产业的科技工作者和单位,自愿结合并依法成立的全国性、非营利性法人社会团体,是中国科协的组成部分,挂靠在中国科学院。中国材料研究学会是国际材料研究学会联合会 ( International Union of Materials Research Society,简称IUMRS ) 的发起单位之一,并代表国家身份作为该会的成员。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的宗旨是团结和组织中国广大材料科技工作者,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贯彻“科教兴国”方针,自主活动,自我发展,紧紧围绕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目标,瞄准世界材料科学前沿,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促进各类先进材料的研究与发展,努力推动新材料、新工艺及新技术在产业中的实际应用,为繁荣和发展材料科技事业、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贡献。 学会现有分支机构12个,团体会员143个(拥有上万的材料科技工作者) ,个人会员1114人。会员是学会的主体和基本依靠力量,密切与他们的联系,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呼声,努力做好为他们的服务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学会不断增强凝聚力、影响力,成为“材料科技工作者之家”是学会工作的中心任务。 谢建新,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副理事长,北京科技大学教授。1982年1月毕业于中南大学,1991年3月在日本东北大学获博士学位。1995年4月回国在北京科技大学任教授至今,曾任学院副院长/院长、副校长等职。2001年获教育部“长江学者”称号,2002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4年获全国科技工作者称号,2016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技术进步奖。兼任“十五”~“十二五”国家863计划新材料技术领域专家组专家、“十三五”国家材料基因工程重点专项专家组组长、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等。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80余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0项。
目录
第一篇 总论/ 001 第1章 我国新材料基础研究的现状、机遇与挑战/ 002 1.1 新材料研究的发展规律/ 002 1.2 我国新材料研究的发展现状和机遇/ 004 1.3 我国新材料研究面临的挑战/ 011 参考文献/ 012 第二篇 前沿新材料/ 015 第2章 拓扑电子材料/ 016 2.1 拓扑电子态研究背景/ 016 2.2 拓扑电子材料研究进展及动态/ 017 2.3 我国在拓扑电子材料领域的贡献/ 025 2.4 作者在该领域内的学术思想与主要研究成果/ 028 2.5 我国在该领域的未来发展重点与前沿展望/ 030 参考文献/ 032 第3章 六元环无机材料/ 036 3.1 六元环无机材料研究背景/ 038 3.2 六元环无机材料研究进展及前沿动态/ 048 3.3 我国在该领域的学术地位/ 051 3.4 作者在该领域的学术思想和主要研究成果/ 052 3.5 我国在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 054 参考文献/ 058 第4章 有机光电功能半导体分子材料/ 064 4.1 有机光电功能半导体分子材料研究背景/ 064 4.2 研究进展及前沿动态/ 066 4.3 我国在该领域的学术地位及学科发展动态/ 071 4.4 作者在该领域的学术思想/ 073 4.5 作者的主要研究成果/ 074 4.6 该领域未来发展重点/ 076 参考文献/ 077 第5章 梯度纳米结构材料/ 082 5.1 梯度纳米结构材料研究背景/ 082 5.2 梯度纳米结构材料研究进展及前沿动态/ 083 5.3 我国在该领域的学术地位及发展动态/ 089 5.4 作者在该领域的学术思想及主要研究成果/ 091 5.5 我国在该领域未来的发展重点/ 093 参考文献/ 094 第6章 柔性超弹性铁电氧化物薄膜/ 098 6.1 柔性铁电氧化物薄膜的研究背景/ 098 6.2 柔性铁电氧化物薄膜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前沿动态/ 101 6.3 国内柔性铁电氧化物薄膜的发展现状/ 104 6.4 作者在该领域的启发性学术思想/ 107 6.5 作者的主要研究成果/ 108 6.6 国内柔性氧化物铁电薄膜的发展前景/ 109 参考文献/ 111 第7章 集成电路用碳纳米管材料/ 113 7.1 集成电路用碳纳米管材料研究背景/ 113 7.2 领域进展和前沿动态/ 115 7.3 我国在该领域的学术地位/ 129 7.4 作者在该领域的启发性学术思想和研究成果/ 129 7.5 我国在该领域的发展展望/ 130 参考文献/ 132 第8章 新一代分离膜材料:二维材料膜/ 135 8.1 二维材料膜研究背景/ 135 8.2 二维材料膜的研究进展/ 136 8.3 我国在该领域的学术地位、作用及学科发展动态/ 140 8.4 作者在该领域具有启发性的学术思想/ 146 8.5 作者在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 146 8.6 二维材料膜发展展望/ 150 参考文献/ 152 第9章 材料素化/ 154 9.1 研究背景/ 154 9.2 研究进展及领域前沿动态/ 156 9.3 我国在该领域的学术地位、作用及学科发展动态/ 159 9.4 作者在该领域的学术思想及主要研究成果/ 161 9.5 我国在该领域的未来发展重点/ 165 参考文献/ 166 第三篇 战略新材料/ 169 第10章 空间材料科学研究/ 170 10.1 空间材料科学及其重要意义/ 170 10.2 空间材料科学领域发展及前沿动态/ 172 10.3 我国空间材料科学研究进展/ 178 10.4 作者的学术思想与研究成果/ 182 10.5 我国空间材料科学发展方向与建议/ 186 参考文献/ 187 第11章 生物医用纤维材料/ 194 11.1 生物医用纤维材料研究背景/ 194 11.2 生物医用纤维材料研究进展及前沿动态/ 196 11.3 我国在该领域的学术地位及学科发展动态/ 202 11.4 作者在该领域的学术思想及主要研究成果/ 204 11.5 我国在该领域的未来发展重点/ 206 参考文献/ 208 第12章 钙钛矿发光、光伏及探测材料/ 211 12.1 钙钛矿材料研究背景/ 211 12.2 钙钛矿领域研究进展及前沿动态/ 213 12.3 我国在该领域学术地位及学科发展动态/ 217 12.4 作者在该领域的学术思想及主要研究成果/ 220 12.5 我国在该领域的未来发展重点/ 225 参考文献/ 226 第13章 新型超高强度钢及其强韧化设计/ 229 13.1 新型超强度钢及其强韧化设计研究背景/ 229 13.2 超高强度钢研究进展及现状/ 231 13.3 国内研究水平和发展动态/ 236 13.4 低错配度设计的新型超高强度钢和超细晶技术/ 238 13.5 超高强度钢未来发展重点/ 242 参考文献/ 244 第14章 存储器芯片材料/ 247 14.1 存储器芯片研究背景/ 247 14.2 新型存储器技术/ 249 14.3 国内相变存储器的发展现状/ 260 14.4 作者在相变存储器领域的学术思想及主要研究成果/ 261 14.5 我国在存储芯片领域的未来发展重点/ 266 参考文献/ 273 第15章 先进半导体关键器件材料/ 278 15.1 先进半导体关键器件材料研究背景/ 278 15.2 研究进展及前沿动态/ 281 15.3 我国在该领域的学术地位及学科发展动态/ 285 15.4 作者在该领域的学术思想及主要研究成果/ 288 15.5 我国在该领域的未来发展重点/ 290 参考文献/ 292 第16章 热电能源材料/ 295 16.1 热电能源材料研究背景/ 295 16.2 热电能源材料研究前沿与发展动态/ 297 16.3 我国在热电能源材料领域的学术地位及科学发展动态/ 300 16.4 作者在该领域的学术思想及主要研究成果/ 303 16.5 我国在热电领域未来的发展重点/ 308 参考文献/ 309 第17章 燃料电池氧还原催化关键材料/ 314 17.1 燃料电池氧还原催化关键材料研究背景/ 314 17.2 氧还原催化关键材料研究进展/ 316 17.3 我国氧还原催化材料的发展情况/ 321 17.4 作者在该领域的突出贡献/ 325 17.5 发展展望/ 328 参考文献/ 329 第四篇 基础创新能力提升/ 335 第18章 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应用/ 336 18.1 材料基因工程的概念与内涵/ 336 18.2 国外研究进展与前沿动态/ 338 18.3 国内主要研究进展/ 343 18.4 未来发展方向建议/ 356 参考文献/ 356 第19章 基于先进同步辐射光源的金属材料研究与创新平台建设/ 360 19.1 基于先进同步辐射光源的金属材料研究背景/ 360 19.2 金属材料同步辐射研究进展及前沿动态/ 362 19.3 我国在该领域的学术地位、作用及发展动态/ 371 19.4 作者在该领域的代表性研究成果/ 376 19.5 我国在该领域的未来发展重点/ 379 参考文献/ 381 第20章 基于透射电镜的原位定量测试技术及应用/ 388 20.1 发展原位透射电镜定量测试技术的背景和意义/ 388 20.2 原位透射电镜定量测试技术的进展及前沿动态/ 390 20.3 我国在原位透射电镜定量测试领域的学术地位及发展动态/ 396 20.4 作者在该领域内的学术思想及主要研究成果/ 397 20.5 我国在该领域的未来发展重点/ 404 参考文献/ 40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