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街居制的制度演化及其实践逻辑(基于上海经验的研究)/都市社会发展与社会政策丛书

街居制的制度演化及其实践逻辑(基于上海经验的研究)/都市社会发展与社会政策丛书

  • 字数: 160
  • 出版社: 广西师大
  • 作者: 张虎祥//梁波|主编:张文宏
  • 商品条码: 9787549523368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52
  • 出版年份: 2013
  • 印次: 1
定价:¥3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街居制的制度演化及其实践逻辑(基于上海经验的研究)》(作者张虎 祥、梁波)采用制度主义的分析视角,聚焦于1949年以来我国城市逐步确立 的基层社会的制度形态——街居制的历史变迁与现实发展,以街居制的管 理、服务功能,以及资源汲取等为分析对象,通过探讨现实社会环境变迁 、行动者的意图及其认知变动推动下的制度实践过程,《街居制的制度演 化及其实践逻辑(基于上海经验的研究)》揭示街居制的制度逻辑,以及在 运行实践中面临的困境及其根源,希望借此对这一制度的发展和变革提供 相应的借鉴。
作者简介
梁波,上海大学社会学院讲师,社会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组织社会学、经济社会学、产业的社会学研究等。近年来先后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社科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等项目,并在《社会》、《中国农村观察》、《人口与发展》等核心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张虎祥,上海财经大学经济社会学系讲师,社会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基层社会治理、组织社会学研究以及文化产业的制度分析,曾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省部级课题,并在《社会科学》、《社会》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参编著作多部。
目录
引论 街居制的制度逻辑:生成和延续 一、街居制研究:在国家与社会之间 二、与时代变迁同步:街居制的生成与演变 三、分析框架:制度主义与制度作用领域 第一章 街居制的生成与国家向基层社会的延伸 一、历史偶然与必然:街居制的生成逻辑 二、中断与延续:城市基层社会结构的重构(1927-1949) 三、政权的巩固和建设:街居制创建与居委会整顿(1950-1957) 四、动员能力的实践:街居制的制度化过程(1958-1978) 五、延续与转向:国家意志与街居制运作逻辑的矛盾(1978年以来) 六、余论:国家意志实践的社会逻辑 第二章 制度空间的社会拓展与街居制的动态演化 一、管理职能演化:环境变动中的适应性变革 二、“两级政府,两级管理”:重整街居组织与改革的起步(1985-1995) 三、“两级政府,三级管理”:街居管理职能的强化(1996-2003) 四、“网格化”管理:向社会管理体制转型(2004年以来) 五、制度演化的实践逻辑:环境挑战与路径选择 第三章 社会生活诉求复杂化与社区服务多元化 一、前社区服务:“辅助体制”下的集体福利服务(20世纪80年代以前) 二、社区服务:市场化时代街居服务功能的扩展与提升(20世纪80年代以来) 三、社区公共服务:基层管理体制改革背景下的新探索(21世纪以来) 四、基层治理需求与服务功能变迁 第四章 组织功能权变情境下的街道财政模式转型 一、作为制度变迁现象的街道财政模式转型 二、街道实体经济与自筹财政(20世纪90年代以前) 三、招商引资与税收财政(20世纪90年代以来) 四、加强社区建设与公共财政模式建构(21世纪以来) 五、街道财政体制的适应性建构:环境挑战与认知转向 第五章 街居制变迁的历史制度意涵及反思 一、“挑战-回应”:街居制变革实践的历史制度逻辑 二、街居制的走向及可行的制度创新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