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新中国电影美学史(1949-2009)

新中国电影美学史(1949-2009)

  • 字数: 650
  • 出版社: 上海三联
  • 作者: 金丹元
  • 商品条码: 978754264208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606
  • 出版年份: 2013
  • 印次: 1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作者简介
金丹元 1949年7月生于上海,曾在云南大学任教授、学科带头人,并任云南省美学学会副会长。现为上海大学影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艺术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带头人,上海大学电视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艺术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教育家学会理事,上海影视戏剧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学科组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上海市美学学会理事,上海市比较文学学会理事。 主要承担艺术学理论、影视美学与文化的研究与教学工作,1992年被全国青联主办之《中华儿女》杂志作为大陆杰出人物,向世界各地推荐介绍。1999年获宝钢奖“全国优秀教师”,并先后波载入国家人事部、英国剑桥、美国等编撰的《世界名人录》。曾先后到香港、泰国、美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发表演讲。已出版专著16部,在《哲学研究》、《文艺研究》、《当代电影》、《电影艺术》、《学术月刊》、《文艺理论研究》、《社会科学》、《艺术百家》等全国有影响的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20多篇,专著《捡拾艺术的记忆》、《儒风化雨》等在台湾出版,专著《比较文化与艺术哲学》先后获得省部级和全国首届比较文学优秀图书二等奖,《禅意与化境》获省级优秀学术专著一等奖。
目录
序 引言 第一章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中国电影美学雏形——兼涉对新、旧中国电影审美的比较分析(1949—1958) 一、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电影美学雏形概观及新的历史文化背景 二、营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电影美学的必然性与成因(1949——1958) (一)建国之初的政策与新的一体化社会意识形态的形成 (二)知识分子对“改造”的自觉认同与文艺整风运动 (三)现实主义传统与学习苏联及欧洲的现实主义创作——兼析新、旧中国电影家对现实主义美学的理解 (四)从“双百”方针到“反右”斗争与“大跃进”——中国式“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美学中的政治逻辑 三、新中国电影之“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美学”的一般特点(20世纪50年代) (一)50年代“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美学中的关键词 1.从“人民电影”到“人民性” 2.“为工农兵服务”、“小资产阶级”与“教条主义” 3.“典型”、“蒙太奇”与“电影性” (二)新英雄主义色彩与崇高美的确立 (三)唱响新时代、新生活的主旋律与阶级意识的普世化 (四)强调社会主义的民族特色 四、各类不同的电影中所显现出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 第二章 风云激荡的新中国电影美学走向(1959—1966) 第三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新中国电影美学的极端形态及历史背景(1966—1977) 第四章 从苏醒到重新走向回归与探索(1978—1989) 第五章 前现代、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相融汇的90年代新中国电影美学风貌(1989—2000) 第六章 新世纪前十年的中国电影美学演变及其泛美学化倾向(2000—2009) 结语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