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帝王的信仰(讲述历代帝王以信仰治国的过程)

帝王的信仰(讲述历代帝王以信仰治国的过程)

  • 字数: 300
  • 出版社: 北京燕山
  • 作者: 舒二林
  • 商品条码: 978754023017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74
  • 出版年份: 2013
  • 印次: 1
定价:¥3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帝王的信仰(讲述历代帝王以信仰治国的过程)》从秦始皇开始,到 爱新觉罗·弘 历,力图通过有力的史料与确切的证据, 分析历朝历代帝王的信仰,深入探悉他们 的内心世界。希望剑走偏锋,通过之前少 有人提及的信仰问题,发掘历史中不为人 知或鲜为人知的事实。从而更有利于扩大 读者了解和探究几千年来的各个时期的帝 王信仰的得与失。有信仰的帝王对国家与 未来就有美好的憧憬,会为自己的信仰调 动自身的一切力量,集中到既定的目标 上,其知识、能力、内心世界都会得到充 实和提高,从而推及统治整个国家的政 纲。诚可见信仰的力量之强大,之坚不可摧。 《帝王的信仰(讲述历代帝王以信仰治国的过程)》由舒二林所著。
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秦始皇:走火入魔于“长生不老”间 第一节 人心不古神仙兴,方术“不死”谑始皇/3 方士由来有据,“礼崩乐坏”的背景探析/3 内因驱动,祈求以无限生命享用无限欲望/6 第二节 扼杀诸子百家,为巫筮的延承发展开路/9 诸子让位,法家一枝独秀/10 政治的需要,寻求方士巫筮的依托/13 第三节 “焚书坑儒”企图“大一统”精神教化/16 焚书是罪大恶极还是时势需要/17 坑儒与禁学,秦灭亡的前奏/19 第四节 推崇远古神话,开启宗教信仰之门/22 以《山海经》奠定神仙教信仰的基石/22 释怀于《穆天子传》的“灵魂不灭”神话/25 第五节 封禅泰山,傲视天下何需神仙庇佑/27 封禅,炫耀功绩背后的自卑心理/28 落人口实,封禅闹剧的无言结局/30 第六节 “长生”的追寻,缘于永久统治的迷梦/32 所托非人,千古第一大骗子的东渡寻仙/32 十二铜人还是仙鹤引路,千古大帝难逃宿命/35 秘对秦始皇信仰的结评/37 第二章 汉武帝:独尊儒术和佞信方士的矛盾分立 第一节 “人君南面之术”成就黄老的兴盛/40 文景之治,“人君南面之术”的受益者/40 从刘安的《淮南子》到董仲舒的“天人三策”/42 第二节 扩张与无为,难以调和下的统治/45 “无为之治”挡不住宫廷内乱/45 窦太后在上,新政改革进程屡受阻/48 第三节 “霸王道杂之”,儒术法家一起“炖”/51 独尊儒术,开“多欲政治”之先河/51 “霸王道”为“汉家制度”推波助澜/55 第四节 追逐长生,迷信酿造“巫蛊之祸”/56 信仰锁定长生,掀开巫蛊的背景/57 巫蛊之祸,迷信导致汉武帝晚节 不保/S8 第五节 “秦以之亡,汉以之兴”,“轮台诏”救政/61 晚景凄凉,从平反卫太子到一代帝王信仰的终点/62 轮台一诏,秦亡的教训汉兴的基石/65 移对汉武帝信仰的结评/66 第三章 王莽与刘秀:从谶纬到儒教的治国方略 第一节 儒家治国,王莽昙花一现的大胆尝试/70 儒教信仰,成就谦谦君子还是篡汉逆臣/70 儒教治国,新政却是主复古/72 第二节 图谶佐助,成就光武汉室中兴/74 光武中兴,东汉王朝的新起点/74 图谶信仰登峰造极/77 第三节 “柔术”治国,玩转“捭阖”纵横天下/79 柔术来源,谶纬融会的儒家信仰/80 “捭阖”之术,长治久安的英明决策/81 对王莽与刘秀信仰的结评/84 第四章 梁武帝:“弃帝从佛”的涅桀师 第一节 钻研治国之道,儒、道向佛教的过渡/87 学儒习道,佛中大悟/87 坚贞不渝,“皇帝菩萨”成就佛教兴盛/89 第二节 千古首屈一指的帝王布教者/90 “佛化治国”也是一种政治手腕/91 虔诚布教“十帝”中的领军人物/93 第三节 虔诚皈依,开食素之先河与三度舍身/95 以亲自撰写《断酒肉文》给自己禁荤/96 为皈依佛门三度舍身/98 第四节 佛倡慈悲,终酿“侯景之乱”/99 对内慈悲,皇族有罪不罚的严重后果/100 小人侯景送萧梁上末路/102 第五节 另一面镜子。北朝的毁佛/105 灭佛前奏,北魏太武帝因谗言灭佛/105 灭佛没商量,铲除权力威胁才是第一要务/107 对梁武帝信仰的结评/110 第五章 隋朝二帝:奏响佛教的复兴圣歌 第一节 隋文帝:“护法国主”复兴佛教在所不辞/113 一代护法国主,佛教的拯救者/113 三大贡献,成就佛教兴盛/114 第二节 “佛、道、儒”为封建王权各展其能/115 治国有道,佛教与政治双赢/116 让佛唱主角,儒、道唱配角/117 第三节 隋炀帝:一个笃信佛教的暴虐者/120 一边做佛事,一边违佛道/120 若不屈服于本王权,要“佛”干什么/122 第四节 动机不纯,佛道并举为哪般/123 振兴佛教,奢靡之风送隋走上末路/124 扶植道教,炼丹也不助隋早亡/126 对隋文帝与隋炀帝信仰的结评/127 第六章 武则天:踩着佛教之名上台的女皇帝 第一节 “弥勒转世”,改“李唐”为武姓天下/131 要登基,就得从信佛做起/131 “弥勒转世”,佛教登基的重磅资本/133 第二节 领佛教走向鼎盛,禅宗破茧而出/134 当虔诚信徒,造佛教盛世/135 为华严开辟禅宗处处开绿灯/136 第三节 发掘道家实惠。改抑道崇佛为道佛并重/139 先佛后道,不惜弑子满足其日益膨胀的私欲/139 既佛也道,一切从实际利益出发/142 第四节 佛像雕塑帝王面,无字碑为谁而立/144 卢舍那佛,以女皇为模特的佛像雕塑/144 生前功过几许,立“无字碑”随后人评议/14S 对武则天信仰的结评/148 第七章 唐武宗:毁佛护道开先河 第一节 信仰的冲突。道教为毁佛埋祸患/151 大事不糊涂,在信仰上从犯晕到犯浑/151 死后享乐莫如活着成仙/152 第二节 国穷佛富岂可容/154 为“济人利众”镇“佛权”/155 “黜佛”就是为了“挽救国家”/156 第三节 不可逃避的政治因素,最终推倒脆弱的佛墙/158 为巩固江山社稷,佛不得不灭/158 儒家再崭露头脚,给佛教雪上加霜/160 第四节 会昌法难,洗劫佛教事件载史册/162 道教谶语再成佛教灾难的导火索/163 武宗送佛教下地狱/165 对唐武宗信仰的结评/166 第八章 宋徽宗:沦为阶下囚的“道君皇帝” 第一节 鼎中央集权。佛教再呈衰退趋势/169 “限佛政策”孕育了儒家理学的创立/169 视佛教为“中国礼义之害”/17l 第二节 奸臣当道,在穷奢极侈中迷上道教/172 崇道决定了艺术人生/172 信奸臣废良臣,国家灭亡的前奏/175 第三节 道教与剥削阶层缔结“连襟盛世”/177 “道君皇帝”造就奢靡的道教盛世/177 道教剥削阶层沉渣泛起,埋下暴乱伏笔/179 第四节 崇道导致内忧外患,“靖康之耻”在劫难逃/181 金辽夹击,国贫民弱的北宋到了最危险的时候/181 “靖康之耻”,无奈道教神仙也无力回天/183 对宋徽宗信仰的结评/186 第九章 成吉思汗:踩在萨满教的肩上打天下 第一节 为求享有一呼百应的号召力而信奉萨满教/189 混沌哲学激励蒙古汉子在挫折中成长/189 重蹈“长生天”的古老信仰,却成就了成吉思汗/191 第二节 以“先扩后统”为信念驱策/193 “长生天”的意志,统一的信仰支柱/193 定萨满为国教,只为加固自己的集权统治/195 第三节 兼容并蓄的信仰政策,社会稳定的基石/196 政策开明,力求宗教信仰和平相处/197 倡导竞争,广纳备宗教界人才/200 第四节 全真道统一献策,为元代道教大发展奠基/201 统一与戒杀,成就全真道的兴盛/202 求道为“长生不老”,英雄暮年的困惑/203 第五节 萨满信仰受威胁。藏传佛教的入侵/205 主观不支持,萨满教的颓势不可抑制/205 宗教地位易主,藏传佛教的蓬勃发展/207 对成吉思汗信仰的结评/209 第十章 朱元璋:“自由派”的性情信徒 第一节 用宗教组建军队,凭信仰夺取政权/212 从实际情况出发,信仰宗教却不乏理智/212 宗教信仰为统治服务,管理力度因需要而定/214 第二节 有名无实的儒、释、道三教并举/216 一朝权在手,推儒在先,对释、道实行回报/217 以“猛”治国,违背三教教义的伪信徒/219 对朱元璋信仰的结评/222 第十一章 嘉靖:又一个扶乩治国的道士皇帝 第一节 嘉靖登基,让历史车轮重回道教驶道/226 在“大愚若智”中匆忙继位/226 崇道信仰比治国更重要/228 第二节 只知迷信道教丹药终引祸患/231 治国无良策,暴政不学都会/23l 修道也会惹出“壬寅宫变”/234 第三节 投其所好,“青词宰相”的升降史/235 “青词宰相”严嵩的“三步跳”/236 “青词”大败局/238 第四节 扳倒严嵩原来是与道士图谋/240 完胜夏言,政治路上扫清障碍/241 道教帮忙,奸臣的倒台顺乎民意/243 对嘉靖信仰的结评/246 第十二章 清高宗:“康乾盛世”的没落 第一节 发扬藏传佛教。促进民族团结/249 亲撰《喇嘛说》,借信仰着手治理西藏/249 超人的警觉,把“活佛管理”用于治国/251 第二节 对佛教一半利用。一半信奉/253 崇佛信佛,日常生活中的信仰渊源/253 兴建地下佛国与京城寺院/256 第三节 文化专制禁锢思想。从《四库全书》看文字狱/258 思想大钳制,文字狱对文化的破坏/258 《四库全书》是遗惠后世还是独裁者的代言/261 第四节 对和珅的假纵容差点玩出了引火烧身/263 投其所好,致使和砷从无闻发展成巨贪/263 一代巨贪的穷途末路/265 第五节 “华夷有别”,从限制尚少到闭关锁国/268 政策摇摆,通商格局订立的巨大损失/268 屡失时机,固步自封使国人与“洋人”老死不榴往来/271 对乾隆信仰的结评/27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