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感\观包容(大学生的比较文学课业)/宝琛文库

感\观包容(大学生的比较文学课业)/宝琛文库

  • 字数: 340
  • 出版社: 上海三联
  • 作者: 编者:周云龙
  • 商品条码: 978754265531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80
  • 出版年份: 2016
  • 印次: 1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当下的知识脉络中,介入公共问题的途径只能是 专业知识,同样,专业知识也必须蜕变为公共关怀。 深度全球化的今天,构建自我与他者间的对话伦理是 比较文学的首要使命。当论及他者,其中一个重要议 题就是包容。比较文学学科中的“包容”至少具有两 个层面的意义;一是指当代比较文学研究领域之宽泛 ,已经到了无所不包的地步;另一重意义源于作为新 自由主义基本哲学形态之一的包容。在比较文学(非) 学科层次“感/观”包容,它就不再自明与自足,而 是自指与自反。多义、复数的“包容”凝结了我们这 个时代诸多“行动”与“反思”。周云龙编著的《感 \观包容(大学生的比较文学课业)》中的论文来自大 学生的比较文学课业,其选编意旨在于:既建构包容 ,亦反思包容,既呼唤包容,更审视包容。
作者简介
周云龙 博士,现任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学术集刊《圆桌》主编,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中华文学传承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养计划”、“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著述有《越界的想象:跨文化戏剧研究》(2010)、《呈述中国:戏剧演绎与跨文化重访》(2012)、《欧洲形成中的亚洲,VoL.1.1》(2013,翻译)、《他乡是一面负向的镜子》(2014,与周宁合著)、“孤意在眉:1946和1947年的张爱玲》(2014)等。学术兴趣涉及戏剧学与跨文化研究。
目录
编者前言 空间与性别 互文裂隙中的自我:从《达洛卫夫人》到《时时刻刻》(周邵丽) 《亲密关系》在社会变革中的不/可能:基于《封锁》和《琴声如诉》的比较研究(陈馨) 女性的《受虐》与《施虐》:女性反叛的悲剧 ——以《钢琴教师》和《玫瑰门》为例(潘茸绒) 跨文化作为方法 作为西方器物的火车在晚清文人视野中的呈现(林雅斌) 古希腊悲剧的《东方性》表征及其原型意义(陈秋婷) 莎士比亚的香料:从物质文化史的角度解析莎剧与殖民主义的耦合(刘凛君) 《无法进入》的他者探究:解读M.J.库切《等待野蛮人》(潘悦婷) 影像、媒介与翻译 揭开毛姆的“面纱”:跨文化翻译视角下的《面纱》电影改编(陈明敏) 从《故园春梦》看朱石麟晚期电影风格的回归:一生的家国挽歌(陈丹蕾) 《冬冬的假期》中的“乡村”与“城市”(陈雨涵) 威尼斯何以“伤人”——《威尼斯商人》在当代中国的接受及其历史一美学根源(刘丽华) “经典”重读 人性自私论下的母亲:美狄亚杀子原因探究(卢小龙) 重构巴别塔(卓一格) 让·热内戏剧对二元对立体系的解构:以《女仆》为中心(梁丹妮) 再议《药》对《齿痛》的接受(白睿) 《威尼斯商人》中的宗教观问题(林巧思) 编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