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1903(前夜的涌动)/百年中国文学总系

1903(前夜的涌动)/百年中国文学总系

  • 字数: 202
  • 出版社: 人民文学
  • 作者: 程文超|总主编:谢冕//孟繁华
  • 商品条码: 9787020108435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85
  • 出版年份: 2017
  • 印次: 1
定价:¥2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这套书第一次在“百年中国文学“的整体性框架 内思考文学的发展变化,是一个学术群体共同完成的 成果。 这套书由谢冕、孟繁华主编,在年代选择、丛书 设想、可行性等方面也得到了严家炎、洪子诚、钱理 群等先生的热情肯定和支持。其中洪子诚先生、钱理 群先生还亲自参与了撰写。 丛书以代表性的年份为核心,通过一个人物、一 个事件、一个时段的透视,串联起百年中国文学的发 展历史.把握时代的整体精神。写法上是回到历史现 场,把文学史和思想史、社会发展史放在一起,呈现 文学现象背后的原生态历史细节。原本晦涩的学术著 作由此变得鲜活易读,原本平面刻板的文学史知识也 由此变得生动立体。 全套书共12册,从1998年初版以来,在海内外获 得了巨大的反响。此次再版,既是再现一个时代的学 术成果,又是展现一个学术群体曾经的学术热忱。 程文超著谢冕、孟繁华主编的《1903(前夜的涌 动)/百年中国文学总系》为其中一册。
作者简介
程文超(1955—2004),湖北人。1987年考入北京大学,为北京大学与加州伯克利大学联合培养博士。中山大学教授、博导,著名学者、评论家。出版《意义的诱惑》等专著多部;《1903:前夜的涌动》荣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2001),并获得全国师德先进个人(2004)等多种奖项。
目录
新版序言 怀念那个学术年代 总序一 辉煌而悲壮的历程 总序二 《百年中国文学总系》的缘起与实现 小引 一、梁启超:落伍者的超前追问 回至那次“跨出”:新文体,“群”与民族主义,革命与改良间 的摇摆——眼界一变又一变之后:到美国,大共和国的梦想, “不知从何处说起”,美国模式与中国之路,“不依傍”——梁 启超与“五四”:巴黎和会与“五四”火炬的点燃,历史的隐 喻,梁启超与“五四”的孕育,梁启超与“五四”人的距离,建 设新文化的态度与梁启超的价值 二、章太炎:真俗之间的道德情怀 “革命”与“学问”:“苏报案”,章太炎与梁启超,书香世家与 诂经精舍,经学与新知,“转俗成真”,奇妙的组合——道德 与秩序:佛声与民声,“救亡”两层面,平等、齐物,章太炎与无 政府主义,道德秩序与社会人心,自贵其心、不依他力,时代 张力——过程与终极:章太炎学术对中西文化的回应,章太 炎与社会主义,太阳底下无新事物,“自己手造和别人帮造的 墙”,章太炎与鲁迅,20世纪的两种人 三、苏曼殊:面对人生的苦难与诱惑 《惨世界》的“乱添乱造”:“很不忠实”的翻译,影射手法,对 晚清社会的揭露,对奴性的批判,男德形象,积极的革命者, “国民孤愤”与“扑满图”——走向“潭影疏钟”:众说纷纭的 “出家”原因,内心潜存的出家欲望,“革命”与“和尚”——两 种诱惑之间:生命与创作中的矛盾,苏曼殊小说,痴情男儿, 情缠绵却不婚娶、有情人难成眷属,出世的诱惑,人生的矛盾 与分裂,深渊诗情,浪漫和尚的情与爱,情爱与革命,内心煎 熬,“尚留微命作诗僧”——“剪裁”的尴尬:贬低情爱与抬高 革命,单一标准的文学史观和文学史写作模式,20世纪初历 史的丰富性,揭示人生本质的意义 四、王国维:20世纪的另一思想源头 把“玉”叙述为“欲”之后:《(红楼梦)评论》的失误,人生问 题,与叔本华的缘分,欲望与生活的本质,痛苦的解脱,超然 于利害之外之物,《红楼梦》的解脱之途,王国维与其时代的 张力——现代性与人生问题:中国孕育现代性的语境,叔本 华与西方哲学,两个“西方”,主意说与直观,悲剧功能与游 戏精神,反抗现代性,两个大师——“人间”的文学话语:《人 间词话》与哪一个“西”交融,王国维的“真”,与理性主义文 学思潮的对话,王国维的术语——发人深思的误读:对皇室 的态度与对封建文化的态度,为传统所化与“化”传统,关于 “启蒙”先驱.时代的误区 五、谴责小说:“破船”叙述中的未来想象 欲海行舟兴亡一梦:老残的梦,主要谴责点,道德角度—— “游”者的视线内外:《老残游记》的失误,视线之内的官,桃 花山下的社会,反对辛亥革命与变革要求——还彩云以“生 命”:关于“线索人物”,傅彩云形象,作者对彩云的态度,登 上“觉岸”之路 六、鸳鸯蝴蝶:被放逐的市民情调 不讨好的双重疏离:对鸳鸯蝴蝶派的读法问题,市民情调对 传统的疏离,反抗神圣的两条路子——“逃避现实”与迎向 现实:夏志清的论断,上海的崛起与市民社会的形成,另一份 人生对文艺的要求,报刊的繁荣与“蝴蝶”的起飞——文人 与大众:20世纪初文人的分化,游离传统角色的文人。“五 四”人的“中心”心态——都市与乡村:市民情调的隐匿,都 市与乡村的张力,都市的再次向文坛迈进 年表(1903—1914)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