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文化与社会转型(理论框架和中国语境)

文化与社会转型(理论框架和中国语境)

  • 字数: 300
  • 出版社: 广西师大
  • 作者: 曹天予//钟雪萍//廖可斌
  • 商品条码: 978754951363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04
  • 出版年份: 2012
  • 印次: 1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文化与社会转型——理论框架和中国语境》由曹天予、钟雪萍、廖可 斌主编。 《文化与社会转型——理论框架和中国语境》作为“文化与社会转型” 课题的研究成果,收录相关论文十六篇,融汇了各位大家的智慧,对三十年 来文学、文化、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解读和 探讨,分析了转型期面临的来自国际国内的主要挑战,提出了诸多切中肯綮 的看法,并积极发表“寻路”见解,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社会贡献。
作者简介
钟雪萍,美国爱荷华大学比较文学系博士,现为美国塔夫茨大学德俄亚语言文学系教授。著有Masculinity Besieged?和Mainstream Culture Refocused,与人合编Some of Us、《越界的挑战》、《美国大学课堂里的中国》等。 廖可斌,杭州大学博士,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曾出版《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研究》、《复古派与明代文学思潮》(上下)、《诗稗麟爪》、《明史随笔》等著作,获 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曹天予,英国剑桥大学博士,现任教于美国波士顿大学哲学系。近年来主要关心全球化过程中经济转型、制度变迁及与此有关的各种概念问题,编有《现代化、全球化与中国道路》(2003)、《劳动产权与中国模式》和《社会主义还是社会民主主义?》等书。
目录
现代主义、现代性与个人主义 底层文学:理论与实践(2004—2009) 文学作为话语和思想交锋——社会转型中的文学与作家/批评家立场变迁 鲁迅之“罪”、反启蒙与中国的现代性——对刘小枫先生“基督神学”的批判 多元论与美好生活:试探施特劳斯政治哲学的两项误解 重读《甲申三百年祭》 “毛主义”话语,历史的断裂和自由主义的复仇 20世纪90年代及其后中国的“转向权利” 中国大学文化转型:历史、现状及路径 社会转型中的学术话语、意识形态与制度的嬗变——对当代中国法律话语与现实的反思 民主:抒情诗与施工图 人权、民权与社会运动 社会主义的危机以及克服危机的努力 重访后社会主义:反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在世界历史中定位的政治 全球性萧条及全球性重组 后语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