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6号特工(苏联暗黑时代三部曲)
字数: 413
出版社: 江苏文艺
作者: (英)汤姆·罗伯·史密斯|译者:孙勇//
商品条码: 9787539954974
适读年龄: 12+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360
出版年份: 2013
印次: 1
定价:
¥34.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6号特工:苏联暗黑时代三部曲》由汤姆·罗伯·史密斯编著。 《6号特工:苏联暗黑时代三部曲》讲述了: 里奥褪去秘密警察的外衣,他一心想要做个好丈夫、好父亲,然而当妻 子瑞莎和两个女儿被选派踏上前往美国的“和平之旅”时,里奥嗅到了一股 不安的气息。果然,瑞莎在美国离奇身亡,里奥决心前往美国追究真相,却 遭到了苏美两国政府的拼命掩盖…… 从苏联到阿富汗,再到美国,里奥跨越层层藩篱,一心寻找那个唯一知 道真相的人——6号特工,却不知道等待他的,是一个无法解脱的阴谋和一 段长达30年的黑暗人生……
作者简介
汤姆·罗伯·史密斯,英国人,2001年毕业于剑桥大学。著有畅销小说《44号孩子》《秘密演讲》《6号特工》,因真实反映苏联20世纪20-80年代社会状况,被称为“苏联暗黑时代三部曲”,该系列上市后,被翻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轰动。
精彩导读
最安全的写日记的方式,就是想象斯大林会审读每一个字。但即便是如 此警惕,危险依然无法避免。一个不恰当的短语,一个偶然的用词含混,都 会导致整个句子被误解。赞扬可能会被理解为嘲弄,真诚的追捧可能会被认 为是滑稽的戏仿。既然连最警惕的作者都无法避免各种可能的解释,那么, 最好的选择就是把日记全部藏起来。眼前的这个例子就是如此。嫌疑人是一 个年轻的艺术家,名字叫波利娜·帕什科娃。她的日记本是在壁炉里找到的 。本子包在油布里,被塞在烟筒的两块松散的砖头之间。要想取回笔记本, 作者必须要等到壁炉里的火熄灭之后,才能把手伸到烟筒里,去摸索日记本 的书脊。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正是这个精心选择的藏匿地点,导致了帕什科 娃的暴露。书桌上一个乌黑的指纹引起了特工的怀疑,并指明了新的搜索方 向——侦查工作的一个杰出案例。 从秘密警察的角度看,不管内容如何,藏匿日记都是罪行。它试图把一 个公民的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分开,而这种分开是不能存在的。没有任何一 种思想或生活经验可以独立于党的权威之外。因此,藏匿日记是一个特工所 能期望的最好的犯罪证据。既然日记不是写给别人读的,作者就会放松警惕 ,比较自由,内容几乎全是主动的告白。发自内心的真诚使得日记成为一种 非常合适的评判材料,借此不仅可以审判作者本人,还可以审判作者的朋友 和家庭。一本日记至少可以牵连出15个额外的嫌疑人,15条新的线索,比一 次最强烈的审问所带来的成果还多。 负责这次调查的是一位27岁的特工,名叫里奥·德米多夫。里奥是一名 授过勋的战士,卫国战争之后被招为秘密警察。在国家安全部,他迅速成长 起来。简单直接地服从,对自己所服务的国家的信念,对细节的严密关注, 所有这些使他受益匪浅。他的工作热忱,来自于对祖国的真诚热爱,而非一 般的所谓抱负、雄心,他的祖国曾经击败了纳粹德国。他虽然英俊,却严肃 深沉,下颌方正,嘴唇棱角分明,面孔和气质都神似于宣传画中的人物,仿 佛随时可以配上一句宣传标语。 在国家安全部的工作期间,里奥曾经监督检查过几百本日记,仔细阅读 过几千件有关反苏维埃煽动罪的追踪记录。就像记得自己的初恋一样,他清 楚地记得自己审查过的第一本日记。他的指导老师尼古拉·波日索夫把这个 棘手的案件交到他手上。里奥翻遍整个本子,也没找到什么犯罪的痕迹。他 的老师翻阅过后,把目光集中到一段似乎没什么问题的记录上: 1936年12月6日,昨晚,新斯大林宪法颁布了,我的感受和全国所有人 一样,即,绝对的、无限的欢喜。 这段明显传递欢乐情绪的句子,令波日索夫感觉不舒服。作者更感兴趣 的,是把自己的情感调整到与全国人民一致上。这种空洞的宣告是一种策略 和愤世,目的是想隐藏自己的怀疑。一个真正欢喜的人,会在表达自己真实 情感之前,使用缩写方式“即”吗?这个问题被波日索夫用在了随后的审讯 中。 审讯人波日索夫:你现在感觉如何? 嫌疑人:我没做过错事。 审讯人波日索夫:注意,我的问题是,你感觉如何? 嫌疑人:我感到害怕。 审讯人波日索夫:你当然感到害怕。这很自然。但是要注意,你没有说 :“我感觉和所有处于相同环境中的人一样,即,害怕。” 这个人后来被判了15年。里奥从中学到了宝贵的一课:一个特工不要仅 限于搜查公然的煽动。更重要的,是要随时警惕那些公开的声明,看看它们 所宣称的热爱与忠诚是否能够令人信服。 依据过去三年的经验,里奥轻轻翻动波利娜·帕什科娃的日记。他注意 到,作为一位艺术家,嫌疑人的书法很不讲究。从头到尾,她都在用粗铅笔 重重地书写,从没有重新削尖过铅笔头。里奥抚摸着每页日记的背面,重重 的笔触让人感觉像是盲文的凸起。他把日记捧到鼻子前,一股煤烟的味道散 发出来。他用拇指抵住书页,让页码快速滑动起来,发出的声音像是秋天干 枯的树叶。他嗅着、盯着、掂量着这本日记,用各种方式检查它,但没有真 正地读它。关于日记内容的报告,由一个指定给他的受训者专门负责。最近 升职之后,里奥的一部分新工作,就是指导、培训新的特工。他不再是一个 新手,而是一名富有经验的指导老师。这些新特工白天跟随他一起工作,晚 上陪着他去拘捕罪犯,从中学习,获得经验,直到他们自己能够独立工作。 格力高里·塞米柴斯特尼是里奥指导过的第15个特工,今年23岁。他或 许是其中最聪明的,但毫无疑问,也是最没前途的。他提太多的问题,同时 还对很多答案提出过多的质疑。他遇到有趣的事就笑出来,遇到恼人的事就 皱眉头。只要看一下他的脸,你就能猜出他的心思。他是从莫斯科大学招聘 来的,成绩优异,出身于科学世家,富于科研才能。相比之下,作为指导的 里奥,这方面要差多了。但里奥毫不嫉妒,已经能安然接受自己不适合严肃 科研的现实。里奥能够冷静分析自己的智力缺陷,所以他不能理解,为什么 他的学生要找这么一份工作,要知道这个职位是完全不适合他的。格力高里 和他的工作如此不协调,以致里奥曾想劝说他的学生去另换一个工作。但是 ,如果突然离职,格力高里就会被审查。这很可能会把他置于秘密警察的监 视之下。格力高里所能做的最好选择,就是沿着这条路磕磕绊绊地走下去。 里奥觉得自己应该尽可能去帮助格力高里,这是他的责任。 格力高里专心地翻阅着,从前到后,又从后到前,显然是想找到一些特 别的东西。最后,他抬起头说道: ——这本日记没说什么。 鉴于自己作为新手时曾有过的经验,里奥对这个回答并不感到意外,但 他对自己学生的粗率感到失望。他回答道: ——什么都没说? 格力高里点了点头: ——什么重要的东西都没有。 这个想法大错特错。即便是缺少明显的挑衅字眼,但日记里没提到的事 情,和它所写下的事情同等重要。里奥决定把这样的智慧传授给自己的学生 ,他站了起来: ——我来给你讲个故事。一个年轻人曾在日记里写道,今天我感到一种 无法解释的悲哀。那天是1949年8月23日。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格力高里耸了耸肩: ——没什么啊。 里奥予以回击: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什么时候签订的? ——1939年8月。 ——确切地说,是1939年8月23日。这意味着,这个年轻人在条约签订 10周年的时候,感到无法解释的悲哀。如果考虑到他没有赞扬打败法西斯的 英雄战士,没有歌颂斯大林同志的非凡军事才能,那么这个人的悲哀,就可 以理解为是对我们的外交政策的恶毒攻击。为什么他只是盯住错误,而不表 达自豪的感受?你明白吗? ——也许这一切和那个条约没有丝毫关系。有些时候,我们偶尔会感到 悲哀、孤独,或者是忧郁。这种时候,我们又不会去查看日历,看看是否是 什么历史事件的纪念日。 里奥很生气: ——也许它和条约没有关系?也许我们没有敌人?也许每个人都热爱这 个国家?也许没有人想要削弱我们的力量?我们的工作就是要揭露罪行,千 万别单纯地希望罪行不存在。 格力高里注意到里奥的怒气。他思考着,然后用一种对他来说很少见的 外交手腕,调整自己的言辞。他不再表现出对抗,而是用自己的结论做试探 : ——波利娜的日记只是她日常生活的平淡记录。就我的能力而言,我看 不到有什么情况对她不利。这就是我的观察结果。 这位艺术家正受指派去设计、绘制一系列的公众壁画。因为她,其实也 许是每位艺术家,都有可能在作品中隐藏颠覆政权的因素,所以国家安全部 正在安排一次例行的检查。这里的逻辑很简单。如果她的日记里没有隐藏的 颠覆因素,那她的作品里也应该没有。这是一个小案子,适合新手去做。第 一天的工作很顺利。当帕什科娃在工作室工作的时候,格力高里找到了那本 日记。在完成搜索、审读之后,格力高里又把日记放回了原处,以免惊动帕 什科娃,让她意识到自己处于监视之中。他回来报告之后,里奥有一阵儿曾 想,这个年轻人是否还有希望:把黑色指纹作为线索,这一点非常值得称道 。在这之后的4天里,格力高里继续维持着高水准的盯梢,投入了过多的、 超出标准的时间。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但他却没有给出更多的报告,以及任 何其他的观感。现在,他却下结论说,这本日记没有任何价值。 里奥从格力高里手里拿过那本日记,在接触的瞬间,感觉到对方有些不 情愿。第一次,里奥开始阅读这本日记。初看之后,他也同意日记没有什么 煽动性的内容。这种被精心地藏匿在壁炉里的日记,往往会让人觉得有所期 待。里奥不愿意放弃,不想轻易判定嫌疑人是无辜的。他翻到最后,开始研 究最近的日记,也就是格力高里跟踪她的那5天的日记。嫌疑人描述她第一 次遇到一个邻居,这个男人住在马路对面的小区。她以前从没见过他,但他 走过来,他们在街上聊了一会儿。她说这个人很有趣,希望以后能再见到他 。后来,她又含糊地说这个人挺英俊。 他告诉我他的名字了吗?我不记得了。他一定是说了。我怎么会如此健 忘?我有些心烦意乱。我希望自己能记起他的名字。如果我们再次遇到,而 我叫不上他的名字,他会感到受了轻视。我希望我们能再次相遇。 里奥翻到下一页。第二天,波利娜实现了她的愿望,再次遇到了那个男 人。她向他道歉,然后问了他的名字。他说他叫艾萨克。他们一起走了一会 儿,像多年的老朋友那样无拘无束地聊天。两个人正好走的是同一个方向。 到了波利娜的工作室,她只好失落地看着他走远。按照日记里的说法,他一 走出她的视线,她就开始盼望他们的下次碰面。 这是爱吗?不,当然不是。但,爱是如何开始的?这也许就是。 P2-6
目录
苏联,莫斯科 十五年之后 一周后 八年后 七年后 六个月后 一个月后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