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德育的逻辑--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逻辑进路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书系

德育的逻辑--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逻辑进路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书系

  • 字数: 232
  • 出版社: 华东理工大学
  • 作者: 王荣发
  • 商品条码: 9787562836261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30
  • 出版年份: 2013
  • 印次: 1
定价:¥2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有效性一直是恩想政治教育实践的 核心问题。提高恩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既是重要的理论课题,也是现实的实践 课题;既需要理论研究,也需要实践探 索。德育的逻辑--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逻辑进路研 究》是作者王荣发多年从事恩想政治教育 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总结性成果,从 大,中、小学德育的衔接逻辑,学生对 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逻辑,开展恩想政 治教育的人本逻辑,思想政治理论教学 的改革逻辑、拓展逻辑、考核逻辑.创 新逻辑等方面,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 效性的逻辑进路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 究。德育的逻辑--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逻辑进路研 究》充分体现了研究与工作,理论 与实践、针对性与实效性紧密结合的特 点,对干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的高校教师具有启迪和借鉴意义,对于 大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思想政治教育 过程,并在其中发辰自己具有参考和实 践价值。
作者简介
王荣发,1982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哲学专业,现为华东理工大学人文科学研究院教授、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副主任、伦理学教研室主任、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应用伦理学等。已出版《现代职业伦理学》、《性格的塑造与优化》、《党的建设战略和方法》、《大学之道》、《中国书法艺术之美》、《青春的雕塑》、《素质引领人生》、《德育课实践性教学:理论与探索》等著作12部,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曾获得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上海市教学成果二、三等奖,上海市高等学校思想理论教育优秀著作一等奖,第八届全国优秀党建读物奖,上海市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十多项奖励。
目录
序言 追寻“德育梦” 第一章 德育的衔接逻辑 一、德育衔接的逻辑系统 二、德育衔接的逻辑关系 三、德育衔接的逻辑依据 四、德育衔接的逻辑结构 第二章 德育的接受逻辑 一、从道德意识教育说起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取决于接受 三、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社会导向机制 四、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接受机理 五、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内化逻辑 六、思想政治教育与接受的互通共振 第三章 德育的人本逻辑 一、人: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 二、人之本: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 三、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的落脚点 第四章 德育的改革逻辑 一、以追求“有效性教学”为核心点 二、以实施“生活性教学”为切入点 三、以加强“实践性教学”为着力点 四、以进行“研究性教学”为支撑点 五、以开展“网络化教学”为拓展点 六、以实现“发展性教学”为落脚点 七、教学案例 第五章 德育的拓展逻辑 一、教学资源的开发 二、教学环境的利用 三、教学空间的拓展 第六章 德育的评价逻辑 一、平时成绩:实践-发展性教学考核 二、期末考试:开放式研究型考试模式 三、课程考核:主体?方式?评价 四、长效机制:建立德育实践导向机制 第七章 德育的创新逻辑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历程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驱动 三、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必须遵循规律 四、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内在规律性 五、遵循规律性,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创新 附录 茶吧心语润物无声 一、学会适应积极发展 二、入党的要求 三、“恋爱”的建议 四、择业?就业?创业 五、性格及其优化 六、人生与生死 七、阅读与教学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