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陈那法称因明推理学说之研究/印度学与印度研究丛书

陈那法称因明推理学说之研究/印度学与印度研究丛书

  • 出版社: 中西书局
  • 作者: 汤铭钧|总主编:刘震
  • 商品条码: 978754751113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22
  • 出版年份: 2016
  • 印次: 1
定价:¥6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目录
序(郑伟宏) 摘要 Abstract 引言 0.1 西方佛教逻辑研究百年 0.2 因明研究的理念与方法 O.3 本书的结构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陈那三支作法的推理性质:从逻辑刻画的视角看 1.1 陈那因明的若干基本概念 1.2 归纳、演绎还是类比? 1.3 陈那类比推理的逻辑刻画:以《集量论》II.11为例 第二章 汉传对陈那因明的继承和发展:从义理对勘的视角看 2.1 《因明人正理论》的理论贡献和历史影响 2.2 《因明入正理论》梵汉对勘和研究 2.3 忠实原意有所强调:《因明人正理论》汉译本的特色 2.4 玄奘的三种比量和“唯识比量” 第三章 法称因明的推理论:从文本译研的视角看 3.1 法称因明的若干基本概念 3.2 法称《正理滴论》梵汉对照和新译 3.3 法称《正理滴论》中的推理论 第四章 佛教逻辑的特质:从比较逻辑的视角看 4.1 问题的提出 4.2 三段论规则对词项具体含义的抽象 4.3 形式的有效性与实质的有效性 4.4 佛教逻辑的比量是一种论证 4.5 因三相与喻体的真实性 4.6 陈那、法称因后二相的区别 第五章 佛教如何安立言说?从哲学诠释的视角看 5.1 二谛论框架中的认识与言说 5.2 对真如的认识:天台宗的二谛论 5.3 对真如的言说:三论宗的二谛论 5.4 认识与言说的统一:慈恩宗的二谛论 5.5 以世间化佛法、以佛法化世间 第六章 陈那遮遣论前史:从历史研究的视角看 6.1 《掌中论》:“假设”概念的引入 6.2 《取因假设论》:“假设”概念的展开 6.3 《观总相论颂》:遮遣论的最初表述 6.4 结语:陈那因明的思想立场 附录迈向汉传因明的重光:记郑伟宏先生的因明研究 一、因明之路三十年 二、汉传因明是解读印度新因明的钥匙 三、陈那和法称:印度佛教逻辑的两个高峰 四、整理因明唐疏总结汉传因明 五、因明百年谁与评说 缩写和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