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德文学因缘/中德文化丛书

中德文学因缘/中德文化丛书

  • 字数: 233
  • 出版社: 上海外教
  • 作者: 吴晓樵|主编:叶隽
  • 商品条码: 9787544608688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41
  • 出版年份: 2008
  • 印次: 1
定价:¥24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是笔者近10年关于中德两国文学因缘的一些文字的结集, 或探讨德语文学大家歌德、席勒、海涅、冯塔纳、穆齐尔与中国的种种因缘 ,或描绘再现德语文学在现代中国流布的细节,或以目录的方式登记中国学 者海外攻读德语文学的百年实绩。作者将实证与轶事相结合,用微型的个案 研究烛照中德文学因缘中一些被遗忘的角落,同时盘点以文学译介为桥梁的 中德文学交流的百年变迁。
作者简介
吴晓樵,1971年生于安徽宿松,1989年至1997年在北京大学西语系攻读德语语言文学,毕业后留校任教。2001年至2005年获德国学术交流中心奖学金,留学哥廷根大学,研读特奥多尔·冯塔纳和阿图尔‘施尼茨勒的作品,2005年获该校哲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主要从事德国文学史、德国近现代文学、翻译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研究兴趣旁涉中德文学关系、中国德语文学研究史、翻译史(尤其是晚清、民国时期)、德语文学理论和文学文献目录学等领域。在德国出版德文专著一部,在海内外报刊发表论文、译文多篇。
目录
第一辑 德语作家与中国文化 扑朔迷离百余年的“歌德与《百美新咏》”研究——纪念歌德逝世170周年兼谈新版德文《歌德全集》的一处失误 席勒与《好逑传》 海涅与两位中国学者 冯塔纳关注叶名琛 施尼茨勒的中国小说残稿《义和拳》 霍夫曼斯塔尔钟情于中国文化 穆齐尔的中国签证 沙米索、克拉普罗特与孔夫子的格言 德国汉学家翻译《忠经》 德国汉学家洪涛生及有关他的研究 德国诗人争相歌咏李白 安娜·西格斯与胡兰畦 第二辑 德语作家在中国 辜鸿铭与歌德 马君武译席勒《威廉·退尔》的初刊时间 阿恩特:王韬译《祖国歌》的原作者 荷尔德林早期的中国知音 鲁迅的海涅译诗及其他 胡适与海涅名诗《松》 “领略那心声的幽远”——邓均吾的海涅译诗 青主与海涅兼及他对德语文学的翻译 “尼采在中国”接受研究的新收获 苏德曼与中国文坛 德国通俗文学家卡尔·迈的作品的早期中译 施尼茨勒与中国结缘 被忘却的维也纳相会 阿图尔·施尼茨勒的意义 基希的《秘密的中国》 《炭坑夫》的作者路·米尔顿夫人与中国左联 安娜·西格斯与中国 鲁迅与鲁特·维尔纳 1981年莱比锡德文版鲁迅选集《写于深夜里》的导言 茨威格在中国——从《罗曼·罗兰》的早期中译谈起 茨威格与罗曼·罗兰 《罗曼·罗兰》的译介 《小说月报》对茨威格的介绍 《莽原》译载《罗曼·罗兰传》 杨人■译《罗曼·罗兰》 《罗曼·罗兰》在中国的影响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民国时期的中译 《马来狂人》与茨威格其他作品在民国时期的译介 郁达夫的德语文学之梦 徐志摩对德语文学的借用——兼及他的歌德与尼采译诗 第三辑 中国的德语文学研究 “五四”后任教北京大学的德文洋教习欧尔克 对民国时期留德学人的强光聚焦——叶隽著《另一种西学》读后 张威廉与中国德语文学的译介 近百年来中国德语语言文学学者海外博士 论文知见录(1911—2008) 第四辑 杂篇 苏虎克与克莱斯特 收藏家瓦尔特·本雅明 改变欧洲文明进程的谷腾堡 外文与译名:关于现代文献的校勘 重温《达豪之歌》——纪念奥地利反法西斯作家尤拉·佐伊费尔 《神曲》早期流传中国小考 说书人凯伦·布里克森 陈季同著作德译本 “文评教皇”眼中的德国经典长篇 人名索引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