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文学中的巴黎与上海--以左拉和茅盾为例

文学中的巴黎与上海--以左拉和茅盾为例

  • 字数: 240
  • 出版社: 广西师大
  • 作者: 陈晓兰
  • 商品条码: 7563358811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73
  • 出版年份: 2006
  • 印次: 1
定价:¥2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19世纪中期的巴黎与20世纪前40年的上海最集中地体现了法国与中国现 代化的成就和恶果,巴黎与上海成为文学的中心城市并被神活化:巴黎被描 绘为罪恶之城、动物园,酒神的城市;上海则被浓缩为十里洋场,酝酿着革 命风暴的魔都、幻境。
作者简介
陈晓兰,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性别与文学、城市文化与文学,中外文学关系。已出版专著:《女性主义批评与文学诠释》(1999)、《文学中的巴黎与上海:以左拉和茅盾为例》(2006)、《城市意象:英国文学中的城市》(2006);主编:《诗与思:上海大学中文系学术演讲录I》(2007)、《经典与理论:上海大学中文系学术演讲录II》(2009)等,发表论文60余篇。
目录
前言 导论 历史文本中的中西方城市 上篇:左拉小说中的巴黎 第一章 左拉:作为城市“游逛者”的文人 第二章 巴黎的空间 第三章 罪恶之城 第四章 城市的救赎 下篇:茅盾小说中的上海 第一章 茅盾:作为集团与党派成员的文人 第二章 上海的空间 第三章 畸形魔都 第四章 城市的革命 结论:茅盾与左拉的交叉与平行 附录1 大街和女人:作为上海都市现代性的象征 ——中国“现代派”小说中的都市女人 附录2 “原始的”上海 ——西方作家对上海的想像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